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诊断治疗PPT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诊断治疗PPT
MM为中老年疾病。欧美为65~75岁,中位年龄68岁,男>女。 我国为55~65岁,<40岁占10.8%,男:女=2.35∶1
MKD发生率为60%~90%,肾衰竭在MM患者死因中排第二, 仅次于感染
MKD中,确诊MM+ESRD患者常2-9月内死亡,仅30%患者 可超过3年;MKD患者占透析总人数的1%,其2年死亡率为 58%(其它HD患者为31%)
12
肾脏表现
4.急性肾损伤
发生率为8%~10%。如及时去除诱因,多数患者可望恢复 原因:多因高钙血症、脱水(如因腹泻、呕吐、利尿剂等)、 肾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高尿酸血症(特别 是化疗后)、高黏滞血症及严重感染等诱发
5.慢性肾功能衰竭
发生率为40%~70% 管型肾病、高钙血症、尿酸肾病、肾淀粉样变、高黏滞血 症和肾盂肾炎,均可加重或诱发慢性进行性肾衰竭
13
管型肾病 Cast Nephropathy
肾小管管腔内见浓稠的蛋白管型伴有裂纹 管型伴有多核巨细胞的反应
14
轻链沉积病
PASM染色:系膜呈结节状 PAS染色:肾小管基底膜增厚,扭曲
15
轻链沉积病
Κ链在肾小球及鲍曼氏囊壁沉积
Κ链在管基底膜沉积
16
轻链沉积病—电镜检查
肾小管基底膜内侧可见 带状电子致密物
可见呈颗粒状电子致密物
17
肾淀粉样变性—刚果红染色
淀粉样物质沉积处(系膜区、动脉壁呈红色)
18
肾淀粉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Λ轻链在肾小球系膜区、间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脉血管壁大量沉积
19
肾淀粉样变性
PASM 系膜基质无细胞性增宽,大量淡染均质物质沉积
20
淀粉样变性肾病—电镜检查
系膜区纤维样物质沉积
淀粉样纤维直径8-10nm,排列无序
9
临床表现
• 肾外表现
• 浸润性表现:如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髓外浸润、神经 系统病变等
• 异常M蛋白相关症状:如感染发热、出血倾向、高黏滞综合 征、淀粉样变等
• 有报道432例MM中,乏力与骨痛是首诊最常见主诉(分别占 60·9%和54·9% ),其次为出血和发热(分别占20·8%和 16·0% ),伴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分别为15·7%、9·7% 和8·3%。初诊时81%有贫血(Hb≤100 g/L),高黏血症、高钙 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及淀粉样变等并发症的比例 分别为60·1%、9·1%、39·4%、21·1%和1·1%
破裂,小管细胞崩解、脱落及坏死,轻链蛋白渗入并沉积于 肾小管基底膜外侧及肾间质,引起间质的细胞反应
Bence-Jones蛋白管型形成 轻链蛋白与小管上
皮的Tamm-Horsfall蛋白结合,形成浓稠的不易排出的蛋白 管型,阻塞肾小管管型周围常有细胞反应,许多单核细胞和 多核巨细胞包绕管型
8
高钙血症对肾小管的损害
成人范可尼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近端小管再吸收障碍,如糖 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重碳酸氢盐的丢失、尿尿酸增加, 并可出现多尿、低血钾及高氯性酸中毒、肾性骨病(骨软化 症)。典型范可尼综合征在MM中并不多见,仅约<10%;但有 近半数患者可有某种再吸收功能障碍
肾小管酸中毒:以近端小管酸中毒(II型)为多见
4
临床分类
MKD
肾小球损害
肾淀粉样变性 轻链/重链沉积病
伴单克隆Ig沉积的增生 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触须样肾炎
……
肾小管损害
管型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轻链范可尼综合征 轻链肾小管病
……
5
发病机制——生理状态尿轻链蛋白的形成
免疫球蛋白分子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 正常人每日产生游离轻链(FLC)约500mg,其中κ为单体, λ为二聚体 κ产生速度是λ的2倍,但分子量小,其肾小球滤过率是λ的3 倍,因此血清κ浓度较低,为7.3 (3.3-19.4)mg/L,λ 较高,为 12.7 (5.7-26.3)mg/L,κ/λ比值0.6(0.26-1.65) FLC进入肾小管后,约10%分解,80%被重吸收,剩余10% 尿中排出。正常人尿每日FLC约10mg/L 尿κFLC浓度5.4±4.9 mg/L,λFLC浓度3.2±3.3 mg/L, κ/λ 比值约1.8 : 1
22
MKD肾穿刺指征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诊断治疗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3 治疗进展与诊治流程
4
小结
3
流行病学
MM占所有肿瘤的比例约1%,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在美 国发病率为3/10万,我国年发病率估计1/10万
6
不同肾功能状态对血清FLC的影响
随着GFR下降,肾小球对κ、 λ滤过率明显下降,但由于κ产 生速度明显快于λ, 血清κ水平增加也较快,因此 κ/λ比值逐 渐升高,CKD5期约1.8 : 1
Hutchison,2016,CJASN 7
轻链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
轻链蛋白直接对肾小管细胞损伤 导致溶酶体
• 肾脏表现发生率60-90%
10
肾脏表现
1.单纯蛋白尿
无症状期数年,最长可20年。 约65%~90%的骨髓瘤患者本周蛋白阳性 突发性血尿:肾静脉血栓、肾结石、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 及高尿酸血症等
2.肾病综合征
多伴发肾淀粉样变、轻链沉积症
11
肾脏表现
3.肾小管功能异常
远端小管功能不全:多饮、多尿、尿酸化功能和尿浓缩功能 障碍(低渗尿和尿比重降低),甚至表现为肾性尿崩症
✓ 诱发脱水,加速管型肾病的形成 ✓ 钙直接损伤肾小管 ✓ 钙沉积于肾小管的胞浆、基底膜、线粒体,在肾小管和间质
形成钙盐结晶,诱导炎细胞侵润,造成肾小管间质萎缩、纤 维化,呈现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高尿酸血症对肾小管的损害
✓ 肿瘤细胞核酸分解增加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化疗后, 血中核酸代谢产物尿酸明显增加。尿酸结晶多沉积于远端小 管和集合管
21
MKD患者临床特点
• 血肌酐升高较快,多与原发性肾病进程不符 • 胃肠道症状出现早,与毒素增加不符且透析后缓解
不明显 • 贫血与血肌酐不符且不易纠正 •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出现眼眶周围淤血,易考虑肝
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 血钙(2.6mmol/L)不低,有别于CKD-MBD • 血压低,不能耐受普通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