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程序及方法

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程序及方法

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程序及方法
主厂房开挖:⑧施工支洞交面→主厂房左端上层进洞→②施工支洞开挖支护施工→主厂房右端上层进洞→主厂房岩锚梁开挖支护施工→进厂交通洞→主厂房中层开挖支护→③施工支洞开挖支护→主厂房下层开挖支护→尾水洞贯通→肘管段开挖支护。

主变室开挖:主变顶拱施工支洞(兼排风洞)开挖支护→主变室上层开挖支护→纵向降坡→主变室中层开挖支护→母线洞开挖。

1、厂房、主变室平行布置,先开挖厂房顶拱,主变室顶拱待厂房顶拱开挖支护完成后再进行开挖。

2、对主副厂房、安装间及空调机房开挖,根据洞室稳定需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等分层、分部开挖,每层开挖过程中,及时按施工详图和监理的指令进行支护。

3、厂房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浇筑前,确保厂房IV层的开挖全部完成。

母线洞靠近主厂房侧10m范围的洞挖支护完成,已作好洞口的锁口支护。

为避免母线洞开挖占用厂房直线工期,拟提前利用主变运输洞穿过主厂房进入母线洞开挖掌子面,进行母线洞开挖。

4、进场后即安排主变运输洞的开挖支护,为母线洞的提前开挖提供条件。

5、厂房第VI层开挖前,引水平洞岔管段开挖完成,且已做好洞口锁口支护,厂房第Ⅷ层开挖前,确保尾水管开挖完成且已做好洞口锁口支护。

6、厂房相应高程的排水廊道先于厂房的开挖支护进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围岩稳定的目的。

7、在渗漏集水井正导井形成前,完成6#机左端墙与渗漏集水井之间的主厂房渗排廊道的开挖支护,为渗漏集水井的扩挖出渣创造条件。

一.上、下平洞段开挖
(1)施工方法
引水洞上平段的开挖与支护施工,在⑤施工支洞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下平段开挖与支护施工,在①施工支洞交付使用且①施工支洞延长段贯通后进行。

上平段开挖时,优先向⑤施工支洞下游竖井方向开挖,下平段优先向①施工支洞上游游竖井方向开挖,尽早为反井钻的施工提供工作面。

然后从⑤施工支洞
向引水上平段开挖,①施工支洞向引水下平段开挖。

岔管开挖顺序为,先开挖形成近端的③、①大岔管,然后向远端继续开挖,形成④、②小岔管。

②引水主洞的三条引水支管开挖,以首先开挖远端的⑥支管、然后依次进行⑤支管的开挖,最后开挖④支管的顺序;①引水主洞的三条支管,同样首先开挖远端的③支管、然后依次进行②支管的开挖,最后开挖①支管的开挖支护方案。

支管进厂房的部位,采取支管打进厂房内即“先洞后墙法”。

引水平洞段开挖,钻孔采用手风钻在自制台车上钻孔,正台阶法开挖,出渣采用3m³侧卸装载机装车,15t自卸汽车运输。

不良地质洞段,实施“上台阶左右分部法”开挖,同时采取控制药量、减小循环进尺等措施,以减少对围岩稳定影响;采用TRT6000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支护根据预报成果,采取小导管、超前锚杆或钢支撑等不同形式的支护措施。

引水支管小断面平洞,采用手风钻在自制台车上进行全断面开挖,对不良地质洞段,采取台阶法开挖,必要时,采取管棚、超前锚杆以及架设钢支撑等加强支护措施。

由于洞室断面较小,出渣时,装载机将渣料从掌子面铲起,在岔管处装车运出。

初喷混凝土及锚杆施工紧跟开挖面,挂网和复喷混凝土滞后开挖面10m左右跟进施工。

锚杆、挂网施工采用液压平台,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

具体支护施工工艺详见第十章支护工程。

上、下平洞段开挖支护方法详见表1.3-5和图LX/C3-TB-09-10~12,爆破设计见图LX/C3-TB-09-13。

(2)施工控制要点
①在开挖后及时实施加强支护,在必要情况下可实施超前锚杆、架设刚格栅、钢支撑等或进行超前预灌浆等措施。

②合理应用光爆、小药量短进尺等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洞挖规格控制,保证洞挖成型质量,减少开挖对平交段围岩的影响,开挖后适时支护,避免塌方。

③加强围岩安全监测,建立安全预报制度。

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部位和地质条件,及时根据要求设置安全监测点和围岩收敛监测断面,及时沟通信息,以便调整开挖钻爆程序和钻爆参数,减轻爆破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表1.3-5 上、下平洞及支管段开挖支护方法一览表
二.上、下弯段开挖
(1)施工方法
上、下弯段主要部分分别从上、下平段进行开挖,其余竖弯段部分开挖采用竖井方法,与竖井开挖一同进行。

为保证反井钻机操作空间及后期钢管安装施工相关设备运行空间,对引水主洞上弯段顶部进行局部超挖;同样为方便导井布置和井底出渣,对下弯段底部亦进行局部超挖,开挖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断面尺寸为13m×13m,长度约8m。

上弯段上部和下弯段下部开挖采取先中导洞,再扩挖的方式进行。

钻孔采用YTP-28气腿钻,液压平台车配合钻孔和装药,边拱扩挖采取浅孔微循环,单循环进尺不大于1.5m,出渣采用3m³侧卸装载机配合15t 自卸汽车。

上述两处共需扩挖洞挖岩石1550 m³。

引水洞上、下弯段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法见表 1.3-6。

具体支护施工工艺详见
第十章支护工程。

引水上、下弯段开挖控制要点是洞井轮廓线的控制,由于轮廓线多为圆弧形,施工中有效发挥手风钻灵活机动的优势,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单循环进尺不大于1.0m)以减少台阶超挖量、保证轮廓线有效尺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