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工程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生态开发整治规划策划13.策划构思(有机、共生、认同)13.1聚居背景强调景观的有机性13.1.l思基地严峻的现状生态环境(河道常年断流河床沙化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区域水、土、气常年遭受污染景观生态格局不合理林地缺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位于主城圈内一级地下水源保护区城市外围防护绿地环城绿色隔离空间区间绿化景观走廊近郊生态风景林带水体生态绿化景观走廊)决定了本项目的重点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与改善强化。
方案将通过调整当前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同时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为土地持续利用提景观类型支持。
13.1.2原则①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②持续性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要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维持景观生态的整合性;③针对性原则规划要针对地区特有的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④多样性原则利用多样的斑块、类型和格局保持环境资源的变异性和复杂性:⑤综合性原则规划要综合多学科知识全面分析基地现状条件保证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3.1.3方法择取方案采用目前在景观生态学界被认为是最优景观格局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景观总体布局该布局方式具有以下的景观生态属性:①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②粒度大小既有大斑块又有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的多样性和局部点的多样性;③注重干扰时的风险扩散;④基因多样性的维持;⑤交错带减少边界抗性;⑥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临时栖息地或避难所;⑦廊道用于物种的扩散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13.2聚居活动强调活动的共生性13.2.1思共生的概念于自然界中植物与动物指的是不同种生物基于互惠关系而共同生活在一起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赤杨属植物与放线菌的共生等。
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的共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地段与区域环境在生态功能上的相融共生;②项目地段与城区在环境生态、景观形象、活动功能上的共生相互依托互为补充;③项目地段内部功能的共生:·三大效益(生态、社会、经济)的共生;·各功能区的共生相互支持。
·游憩活动的共生注重活动之间的亲和性避免相互排斥的现象发生。
④聚居单与聚居活动的共生单不仅支持本身的活动而且也支持相关的社会性活动引入聚居园区的概念;13.2.2原则①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②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③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④整体性原则从区域的层面上安排活动项目;⑤弹性原则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13.3聚居建设重点在于景观风貌的控制强调景观的认同性13.3.1思从普通人认知周围环境的方式出发使地段具有更明晰的结构和可让人理解的意象增强环境的可读性、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景观风貌控制将通过对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氛围的引导、控制与强化而得以实现同时利用不同的节点创造景观兴奋点以强化地段的整体景观意象。
13.3.2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协调好地段景观与区域景观、城市景观的关系及地段内部各景观风貌区的关系;②特色性原则景观要体现出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③时空协调原则不同空间类型相结合近远期建设相结合。
14.本区及周边区域发展策划规划地段位于市区向北发展的发展轴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其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位置(见前文)又决定了地段的发展必须保证最大生态效益的发挥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确定本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战略为:南控北抑东扩西进内引外联相融共生。
简要说明如下:14.l南控北抑东扩西进南控北抑东扩西进为本区空间发展战略的形象描绘。
石太高速公以北滹沱河北岸大堤以南为生态极敏感的区域也是生态脆弱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工开发的强度以确保本区健康的生态环境。
本区以东以西均为滹沱河的河岸地带在区域环境中与本区有着相似的生态位置应在加强本区生态建设的同时努力向东西两翼推进以保证河流生态廊道良好的连通性和连接度确保最大生态效益的发挥。
14.2内引外联相融共生这是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本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
本区内部应积极引导生态产业的发展以生态培育带动生态开发自我维护自我循环与此同时通过生态走廊、视觉走廊、交通走廊、信息走廊加强与外界在信息、能量、物质、人才等方面的联系使二者在生态上、功能上、景观上融为一体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15.游憩项目策划15.1构思规划地段在区域中的生态环境位置现状资源条件未来发展目标决定了所开展的游憩活动只能是与资源相协调的、绿色的、生态的、环保的。
游憩项目的策划将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从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出发紧密结合规划区未来发展的景观环境形态以生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文化的观点综合考虑。
15.2原则15.2.1资源适宜性原则:项目的确定应以游憩资源的适应性用途及其分布为基础;15.2.2协调性原则:在项目层次上须特别关注相互间的协调性共同形成衔接良好的游憩络;15.2.3针对性原则:针对目标市场、服务对象确定具体游憩项目;15.2.4整体性原则:从市域游憩系统的角度考虑本区游憩项目的设置;15.2.5循序渐进分期分区开发原则:协调好时空之间的关系。
15.3.可能的游憩项目汇总在以上构思、原则的基础上可大致列出在本区内可能设置的游憩活动项目:资源类型项目资源类型项目防护林森林浴步行道滹沱河河床河床地质地貌认知(森林)自行车道跑马场兽力车道沙雕园野营野餐沙滩排球巢居旅馆现代工程观赏(防洪堤大桥)竹木建筑旅馆越野自行车道野生动物观赏沙滩游戏场森林生态环境体验沙滩茶室阳伞野餐野生植物认知滑翔跳伞狩猎热气球飞行研修实习基地毡包旅馆彩弹实战沙地草甸风光欣赏(天象地野生食用植物采摘景)放牧饲养沙生植物展示园种质实验基地断流河床科考纪念林种植生态环保教育野外生存拓展滑沙滑草射箭场风筝放飞野营烧烤沙浴射击场水体划船经济林自助采摘(北泄洪竹筏木筏皮艇农田参与生产(修枝、浇水、施肥、渠、栈道风光采收)新挖湖滨水漫步道梨花节、桃花节面)生态湿地观赏果品加工芦苇荡百果园(品种展示)水生植物园热带亚热带温室果园叉鱼烧烤栽培新技术展示垂钓果粮间种示范区水工设施观赏现代农业技术展示水生态认知农业良种选育基地岛屿迷你高尔夫球场蔬菜园放生园农田林展示野鸭湖农业知识认知观鸟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采撷(莲藕等)参与农业生产乡村野渡茶轩酒肆水景园(水风琴、水剧场、船式演艺场、水上美食船厅)聚居地l、企业园参观游览园区区提相关行业知识认知举办专题讲座2、乡村特色民居参观体验农村生活品尝特色菜肴、小吃民俗风情展示乡村旅馆土特产市场民间工艺展示乡村步行街3、休闲度度假宾馆、度假公寓、度假别墅假区接待中心、餐饮娱乐中心康乐运动休闲中心室外露天展演4、体育各种运动场地主公园技能题体育竞技观演园工业设施展示区遗址生态恢复展示公园设施再利用工业博物馆生态环保教育东垣古代建筑展示古城古代文化展示古代生活体验历史文化教育商贸汽车城会展会展中心中心汽车试驾场公园用地风景游览观赏(植物造景人工景观)盆景园岩石园雕塑园情侣园百鸟园蝴蝶园药物园观赏温室生态岛自然博物馆儿童乐园老人天地露天剧场演说广场音乐广场激光喷泉特色步行道(健身艺术生态鲜花灯光音乐)花卉苗木百花园(花卉品种展示)基地参与生产劳动良种培育基地观代生产技术展示花卉识别花卉专类同(牡丹国、芍药园月季国、玫瑰园)观赏温室插花艺术展示养花技能花卉市场16防洪规划策划16.l水文现状概况16.1.1行洪能力:(1)滹沱河:现状能正常通过1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1100m3/s;(2)北泄洪渠:现状河道宽度一般在50-100m之间深度在个4-6m。
京广铁桥以下段实际过流能力在120m3/s左右;石太高速公至京广铁桥段实际过流能力约160m3/s;石太高速公以上段河道实际过流能力在140-160m3/s均不足10年一遇洪水标准(1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290 m3/s)16.1.2堤防:(1)滹沱河南岸大部分河段没有堤防仅在省委党校西侧和北侧有南堤和右导流堤(又称月牙堤)滹沱河发生5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该堤基本可保障其南部滩地的安全;五七以南的导流堤段堤防断面单薄且有缺口尚不能抵御北泄洪渠为主的50年一遇洪水。
(2)滹沱河北岸堤防较为完好本规划不再考虑其防洪问题。
16.1.3淹没范围:(1)滹沱河发生5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右导流堤以上淹没范围至五七南堤以外至五七淹没深度一股在0.2-0.4m京广铁桥以下南岸淹没区将达到北外环平均淹没深度约为1.0m。
(2)北泄洪渠“96.8”洪水期问由于上段河道阻水致使省委党校、经贸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和后太保、肖家营等村庄及其农田受淹其洪水主要溢出点在后太保村上下游及肖家营村北部。
16.1.4其他问题:(1)滹沱河京广铁桥由于行洪断面不足现状阻水严重影响铁桥及其以上地区的防洪安全。
(2)该区是石家庄现状采水的主要地区。
但现状地下水情况不容乐观2000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综合面积达340平方公里漏斗封闭面积为54平方公里中心水位埋深42.18米。
城乡配套机井报废率山“八五”时期的13%到“九五”期间的18%地下水开采强度持续加大水位漏斗扩展速度加快潜存巨大隐患。
地下水由点到面遭受污染拓展速度加快成为影响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的一大隐患。
水文现状概况详见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生态防洪工程规划报告》(2002年8月)16.2规划依据及设计标准16.2.1依据:(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7月1日起实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4)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生态防洪工程规划报告》(2002年3月)16.2.2规划标准(1)石家庄市:市区总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石太高速公以北滹沱河以南部分市区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2)滹沱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3)泄洪渠: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16.3构思:该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一级地下水源保护区城市外围防护绿地环城绿色隔离空间区间绿化景观走廊近郊生态风景林带水体生态绿化景观走廊)决定了其防洪规划不同于一般的防洪规划从环境生态绿化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确定了本次生态防洪规划的十六字原则:“有聚有散有防有放有刚有柔有分有合”简要说明如下:(1)有聚有散:指水系的处理既有大的湖面又有小的溪流布局兼顾全区充分发挥水体的多种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2)有防有放:指堤防的布置灵活多样既能保证地段内聚居区的安全又允许局部淹没以补充地下水源实现良性循环;(3)有刚有柔:指具体堤防的设计既有以当地盛产的青石条干砌的刚性防洪堤又有以缓坡地形、护坡植被组成的柔性防洪堤体现生态设计的思想;(4)有分有合:指滨河(滨湖)道的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有利用堤防兼做道的也有设于堤防一侧的有远离水体曲径通悠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