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h
4
一、弄清几个基本问题
3.教师的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 教,是为了不教。
h
5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规律的认识。 依据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依据教师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把握。 依据教师对教学计划的精细把握。
h
6
原则1: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听、说、读、写的训练 3、阅读与写作 4、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h
28
关于值得思考的问题
《归园田居》为什么诗人误入官场13年后 才归隐?
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这个胆小如鼠的别里 科夫?
小说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 的婚事,似乎与前面的情节不连接。设置这 个情节的妙处在哪?
h
29
关于值得思考的问题
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母子赶出了家门, 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东西的摆设一律维持 侍萍在家的原貌,四处打听侍萍的坟墓,还要为她 修葺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朴园的这一行为?
h
31
关于涉及能力的练习
结合《陈情表》,围绕“孝”写一个片段作文, 字数不少于300字,要求用整句。
庄子的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文中体现最 为集中的就是关于“大鹏”的描写,庄子寄寓大 鹏一种怎样的情感?从鲲鹏的生命过程中我们看 到了庄子的哪些人生选择?
结合历史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写随笔:曹公, 我认识你。
湘潭市一中 楚红辉
h
1
课堂是教学最基本 和最重要的环节
h
2
一、弄清几个基本问题
1.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地培养
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 品味、审美修养。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 展、发现·创新。
h
3
一、弄清几个基本问题
2.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生要学什么? 学生会怎么学? 老师要教什么? 老师该怎么教?
h
9
原则4:注意目标的单一性
三维目标的确立 一课一得
h
10
知识与技能目标
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 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发现式

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 地窑、牧羊北海。这时他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 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
h30Biblioteka 关于涉及能力的练习《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 在哪里?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是理想 主义诗人。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园记》及 《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 法。
换取生存的空间的道德品格。能用辨正的思想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物形象入手,初步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清主人公的六次变化,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的中心
意思。
3.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
题的习惯。
h
12
示例:《张衡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
h
24
张衡
才高不骄 从容淡静,不慕世俗 品行端正,忧国忧民 刚柔并济
写作:我所认识的张衡
h
25
关于有指导的阅读
读题目 读全文 读句子 读细节
读词语 读空白
h
26
关于完整而新颖的构思
线索式 反复式 板块式 比较式 辐射式 练习式
h
27
为何而归 诵读
归 园
从何而归
探究
田 归向何处 鉴赏

归去如何 诵读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h
13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原则1:依据大纲处理教材 原则2:深入解读文本 原则3:教学内容正确而相对单纯 原则4: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 原则5:教学内容切合学生需要
h
32
关于课文的切入
《套中人》
有何
差异
《装在套子里的人》
h
33
关于课文的切入
《孔乙己》 《作为生物的社会》 《拿来主义》 《祝福》 《故都的秋》
h
34
语文课讲究语言 语文课讲究科学 语文课讲究艺术
h
35
h
7
原则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目标
对本册书地位的把握与理解 对本单元的总体设计 对具体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 对重点的安排,对难点的突破
h
8
原则3: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设计目标
如果我是学生,我应该获得什么?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做了怎样的学习准备? 学生达标差距有多大?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h
11
示例:《变色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说人物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特点,握人物性格特征。
2.提高学生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
点,
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性格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能违背做人的准则,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来
(2)分组讨论文章写人的方法, 提出疑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
专h 研的精神。
19
原则1: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原则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目标 原则3: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设计目标 原则4:注意目标的单一性
h
20
解读示例
《张 衡 传》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衡一生的主要成就。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文章写人的方法,提出疑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h
18
解读示例
还能深 入吗?
《张 衡 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 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 与判断。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衡一生的主要成就。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 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 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h
16
解读示例
《拿来主义》 《短歌行》 《纪念刘和珍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h
17
解读示例
《张 衡 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 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张衡传》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程轶老师)
h
14
关于教材
一套教材、一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编辑意图,内容,结构体例等。
一篇课文:其自身的价值?教学价值?其 自身的特点?与其他课文的关系?学生认知 的程度?
……
h
15
关于文本
新课程倡导“多重对话”。 教师角色: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 首席” 。 教师应不断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这是语 文教师“安身立命”之道。 读书、思考、研究。
h
21
示例解读
张 衡 传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2、掌握实词,设疑解惑 3、翻译课文,注重信达 4、理清脉络,归纳层意 5、品味语言,凸显人物 6、读写结合,深化迁移
h
22
善属文 善机巧
善术学

善政事
h
23
探幽
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 以讽谏。 2、衡乃诡对而出。 3、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 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