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收获)--机 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 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杆处理)—酌情机械深松-玉米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 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 玉米(或人工摘穗)。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
❖ 秸秆还田机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 免耕播种机 小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
❖ 植保喷雾机 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
❖ 土壤深送机 全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
玉米免耕播种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
深松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
大中型拖拉机
植保机械
六、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实例
0.04 0.02




0.02 直





传耕




0.04 0.04
0.02 秸
秸 秆


传 统 耕 作
直 立 免 耕
田 免 耕
0.02 0.03
土壤容重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g/cm3
土层深度 (cm)
耕作模式
0-10 10-20 20-30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还田免耕 直立免耕 传统耕作
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
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3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草害普遍偏轻,差异不明显; 有些地方秸秆覆盖杂草相对较少。
保护性耕作玉米、小麦生长情况
5、地表覆盖情况
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60%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50%以上
6、作物生长情况
(1)小麦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效分蘖多于传统耕作,亩成穗
年均递增 -0.065 +0.038 +0.106 -0.021 +0.060 +0.060 -0.008 +0.005 +0.005
3、土壤容重的变化
土壤容重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20cm 深度
单位:g/cm3 20-30cm 深度



0.02 直



传 统
免 耕


还 田 免 耕
应注意的问题
❖ 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 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 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 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 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 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 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 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 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 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 剂,或用机械锄草。
应注意的问题
❖ 深松时间的间隔 ❖ 全方位深松和局部
(2)玉米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14-49个,千粒重高6-16克,2003年度保 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玉米亩增产32.3公斤;2004年度玉米每亩增产39.5公斤。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玉米性状及产量测试
七、应注意的问题
❖ 秸秆覆盖量过多或 覆盖物分布不均等 原因,会导致播种 时播深不一致,种 子分布不均匀,甚 至出现缺苗断垄等 播种质量问题。
出苗情况
小麦、玉米均无缺苗断垄现象。
小麦出苗情况
玉米出苗情况
六、技术应用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旱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10-30cm 深度
单位:% 30-100cm 深度
0.4
2.2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1.6
2.0












1.9
免耕播种施肥
❖ 。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 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 地里,必须使用免耕播种 机,由于施肥量大,种子 和肥料之间要保持5cm左 右的距离,种肥可垂直分 施、也可以侧分施或水平 分施,以肥料在种子下方 或侧下方为好。为减少蒸 发,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 量小,种子应播在湿土上。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五、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1、技术模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人工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机械植保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
机械深松(3-5年一次)
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
机械植保
2、作业质量
(1)秸秆覆盖
玉 米 秸 秆 覆 盖
小麦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 麦 秸 秆 覆 盖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2008.10.
❖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技术定义和作用
❖ 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 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 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 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 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作用。
18.0
2.8
10-30
还田免耕
18.4
10.8
14.2
17.0
1.8
传统
17.4
10.2
12.4
15.2
直立免耕
16.5
9.0
12.2
16.5
2.1
30-100
还田免耕
14.8
9.2
12.8
15.8
1.4
传统
14.4
8.2
11.4
14.4
2、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土壤有机质变化示意图
0-10cm 深度
8.2
8.8
12.0
0-10cm 深度
水浇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
单位:%
10-30cm 深度
30-100cm 深度
0.9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0.5 秸 秆 还 田 免

2.8
1.8












2.1
1.4
秸 秆 直 立 免 耕
秸 秆 还 田 免 耕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水浇地)
小麦收获后 2004-6-2
1.32 1.32 1.36 1.39 1.38 1.39 1.46 1.45 1.46
测试日期
玉米收获后 2004-9-23
1.32 1.31 1.40 1.35 1.38 1.45 1.33 1.41 1.47
小麦收获后 2005-6-13
1.31 1.31 1.36 1.37 1.36 1.39 1.43 1.44 1.40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模式
测试日期 2004-12-8 2005-5-25 2005-6-20 2005-9-12
与传统相 比增加
直立免耕
18.8
10.6
11.4
16.4
0.9
0-10
还田免耕
18.2
10.2
11.9
15.7
0.5
传统
18.3
9.7
11.4
15.5
直立免耕
17.9
11.3
15.2
04-9-23
1.211 1.101 1.465 0.845 0.737 1.103 0.659 0.545 0.446
05-6-13
1.221 1.095 1.472 0.921 0.784 1.154 0.640 0.562 0.447
05-9-20
1.161 1.108 1.569 0.917 0.827 1.170 0.652 0.582 0.466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测定日期
传统 耕作
0-1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传统 耕作
10-2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单位:%
传统耕 作
20-30cm
直立 免耕
还田 免耕
03-12-8
1.226 1.070 1.463 0.938 0.767 1.110 0.660 0.577 0.461
04-6-2
1.214 1.070 1.464 0.925 0.737 1.030 0.661 0.565 0.466
1.4












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旱地)
单位:%
土层 深度 (cm)
种植 模式
测试日期
03-12-8 04-5-26 04-6-29 04-9-12 04-12-8 05-5-25 05-6-20
05-9-12
与传统 相比增加
直立 免耕
13.9
9.2
9.1
玉米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
小麦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50%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60%以上
(2)少耕、免耕播种 动土面积
小麦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33%以上
玉米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12%以上
作业深度
4cm
4cm
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7cm
玉米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8cm
❖ 这是保护性耕作能否 成功的关键。北方旱 区由于低温和干旱, 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 虫害不严重。但必须 随时观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杂草用喷 除草剂,机械或人工 锄草,病虫害主要靠 农药拌种预防,发现 虫害后喷杀虫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