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用棱镜的应用
35
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
• 右眼镜片为+2.00DS/+2.00DCⅹ90°当眼睛从光心上方5偏内5看 近物体时产生怎样的棱镜效果
• 右眼镜片-2.00/+3.00×180的光心向30°方向移心6mm,求视轴 处的棱镜效果
36
球柱面透镜的移心
• 左眼镜片-6.00/+2.00×90要产生2 镜效果,如何移心?
68
69
70
71
72
• 眼通过棱镜视近物,眼的转动角度会小于棱镜的偏向角
48
近用有效棱镜度
• 有效棱镜度的计算
P s 1 l
49
棱镜镜片的制造
50
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
(n 1)
51
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
• 棱镜的顶角、偏向角与棱镜度的关系
顶角
偏向角
棱镜度
1°
0.523°
0.91△
1.1°
0.573°
视近时的集合
实际情况:
Z ´
• 如图示,通常我们只能考 虑到远用瞳距,所以配戴 者看 近时视线没有通过镜 片的光学中心。
Z ´
62
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
理论: • 自然的头部和身体姿势点瞳。
• 每增加一度倾斜角,镜片光学中 心下移0.5mm。
顶点距
Z´
O
光学中心与瞳孔吻合
63
棱 镜 镜 片 的 检 测
• 为了获得一定的棱镜效果,可以将透镜的光心向特定方向移动 特定的距离,这个过程称为移心
• 经过移心的透镜称为移心透镜
• 关系式:
P C F
31
球面透镜的移心
• 一个患者戴镜右眼为+2.00DS,要产生1 底朝下和1.5 底朝内 需要如何移心
• 一个患者戴镜左眼为-2.00DS,要产生1Δ 底朝下和1.5Δ 底朝内须 如何移心
• 2. 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
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 关闭一眼的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
4
• 3. 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 • 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
22
折射率n ——棱镜的折射
• 光线通过三棱镜:
– 如果平行光线通过棱镜,从光线射出的位置通过棱镜看物体,似 乎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像位置总是偏向棱镜顶的方向,射出的光 线总是向棱镜底偏折。
虚象 物体
棱镜作用
23
棱镜
——光学作用
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
虚像
实像
24
fresnel press-on棱镜
39
双眼的棱镜效果
右眼 底朝外
左眼 底朝外
底朝内
底朝上
底朝内
底朝下
底朝下
底朝上
40
差异棱镜效果
• 一个病人的双眼屈光度是: – 右眼 +3.00DS – 左眼 +3.50DS – 远用瞳距是64mm,近用瞳距是60mm,如果这副眼镜是按照远用 瞳距配制作的,此戴镜者在阅读的时候每只眼睛产生的棱镜效 果是多少?两只眼睛总的棱镜效果是多少 ?
• 2. 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 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一 眼视网膜对应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象的微细 差异,但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立体视觉或 双眼深度觉。
3
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 1. 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 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
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
象。
• 4. 偏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单眼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注
视目标。
• 5. 弱视(amblyopia):
5
斜视
•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smus). •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视 性质,治疗史等。
注:Smax 表示绝对值最大的子午面上的顶焦度值。
水平棱镜允差 (△ ) ± (0.25+0.1×Smax) ± (0.37+0.1×Smax) ± (0.50+0.1×Smax)
垂直棱镜允差 (△ ) ± (0.25+0.05×Smax) ± (0.37+0.05×Smax) ± (0.50+0.05×Smax)
25
棱 镜 度 的 计 算
26
透镜的棱镜效果
• 公式
P = C * F
P:棱镜度
C:入射点到光心的距离 F:透镜的屈光度
28
球镜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举例:
右眼透镜+3.50D,求以下位置的棱镜效果:
– 光心下方5mm处
– 光心内侧4mm处
– 光心下方5mm且内侧4mm处
30
透镜的移心
•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6
• 隐斜视
• 一种潜在的双眼分离现象,只有在双眼同时注视状态被干预时 才出现,
16
棱镜 ——原理
运用棱镜矫正隐斜视,主要是将隐斜视眼的视线折向棱镜 的顶角方向,使左右眼的视线保持一致。根据患眼的隐斜 视方向不同,所需光线的偏折方向也随之改变,矫正棱镜 的基底方向也将随着患眼的斜位方向的不同而为之改变。
42
棱镜的合成与分解
• 底的朝向相同的 • 底的朝向相反的
• 底的朝向垂直的
• 斜轴相交的
43
棱镜的合成
• 底的方向互相垂直的两块棱镜叠加 – 作图法 • 3△B0° + 4△B90°
• 3△B180°+ 4△B90° • 3△B180°+ 4△B270°
• 3△B0°
– 计算法
+ 4△B270°
64
棱镜检测——GB10810.1-2005
5.1. 4 光学中心和棱镜度 眼镜片的光学中心偏差由镜片几何中心处的棱镜度表示。在棱镜基准点所测得的处方棱镜度和减 薄棱镜的总和偏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按照 6.3 表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单光镜片的标称棱镜度为零,其在镜片几何中心处所测得的棱镜度偏差应符合表 4 关于 0.00~2.00 的允差规定。 表 4:光学中心和棱镜度的允差 标称棱镜度 (△ ) 0.00~2.00 >2.00~10.00 >10.00
66
棱镜检测——GB10810.1-2005
• 5.1. 5 棱镜基底取向 • 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底取向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 分量,各分量的偏差符合表4的规定。 对带有散光和棱镜度的单光镜片,柱镜轴位和棱镜基底方向
的夹角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67
棱镜检测——GB10810.1-2005
表 2:柱镜轴位方向允差 柱镜顶焦度值/ D 轴位允差/ ° ≤0.50 ± 7 >0.50 和≤0.75 ± 5 >0.75 和≤1.50 ± 3患者的近用处方是: – OD +2.00DS – OS +2.00DS – 这副眼镜是用来阅读的,制作的时候也是按照近用瞳距来制作 的,但是患者阅读的时候视线是从镜片光学中心下方5mm处通 过的,请问此戴镜者在阅读的时候每只眼睛产生的棱镜效果是 多少?两只眼睛总的棱镜效果是多少?
1△
1.91°
1°
1.75△
52
棱镜的厚度差
• 棱镜底顶线方向某两点间的厚度之差
g tan d
Pd g 100 (n 1)
53
棱镜
——注意事项
• 标识棱镜的基底方向 • 标识棱镜度
• 请提供镜框的规格和顾客的单眼瞳
• 因为如果按照标准直径(70mm), • 镜片会比较厚, • 如得知以上数据, • 可以按照镜片的最小直径加工棱镜镜片,
44
棱镜的分解
• 将斜向基底方向的棱镜分解为垂直基底方向和水平基底方向的两棱镜 – 作图法 – 计算法 – 举例:将5△B210°进行分解
45
棱镜的合成
• 任意基底方向的两棱镜叠加 – 先分解-后相加-再合成
46
旋转棱镜
• 旋转棱镜的组成 • 旋转棱镜的棱镜度效果
R 2P sin
47
近用有效棱镜度
65
棱镜检测——GB10810.1-2005
• 例如:顶焦度:+0.50/-2.50×20。标称棱镜度不超过2.00△。其 棱镜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 本处方中,两主子午面顶焦度值分别为+0.50D和-2.00D,最 大子午面顶焦度绝对值为2.00D。 • 因此,水平棱镜度的允差为±(0.25+0.1×2.00) =±0.45△。 垂直棱镜度允差值为±(0.25+0.05×2.00) =±0.35△。
△B90°和1 △B180°的棱
37
斜轴散光透镜的棱镜效果
• 求左眼镜片+2.00/+2.00×120在光心下方6mm偏内4mm处的棱镜效果
38
双眼的棱镜效果
R:2Δ BO L:2Δ BO R:2Δ BU L:2Δ BD R:3Δ BO L:1Δ BO R:3Δ BU L:1Δ BD R:0 L:4Δ BO R:0 L:4Δ BD
• 使其比较轻、薄。
55
棱镜的厚度差
• 举例: – 一镜架的镜圈(水平)尺寸为50mm,将10△BO的棱镜(n为1.5) 装在右眼镜圈,鼻侧厚度为0.5mm,颞侧厚度为多少?
57
棱镜的厚度差
• 如果要求的厚度差的两点不在底顶线方向,与底顶线成β角,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