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粪便检查PPT

粪便检查PPT


粪便中的白细胞
粪便中的脓细胞
2.红细胞

正常粪便中不含红细胞

红细胞增加: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血吸虫病、结肠 癌、直肠癌、直肠息肉、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痔疮出血及其它出血性 疾病等 细菌性痢疾:以白细胞为主,红细胞 形态正常,常散在分布(白多红少) 阿米巴痢疾:红细胞多于白细胞,且 成堆出现伴形态破碎(红多白少)

正常粪便:很难发现
结肠炎症: 上皮细胞
数量增多
坏死性肠炎、霍乱、 副霍乱、伪膜性肠炎

粪便中的上皮细胞
二、食物残渣

正常情况:仅见到无定形的细小颗粒残渣,偶见 少量脂肪小滴和淀粉颗粒。
食物消化不完全时:不同类型的食物残渣

1.淀粉颗粒 2.脂肪 3.肌肉纤维 4.结缔组织 5.植物纤维及细胞
最少观察10个低倍视野,以低倍镜所见虫卵的最低 和最高数值报告。

常用方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静置沉淀集卵法 3.肠道原虫

常见感染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
4.霉菌

正常粪便中少见,应排除容器污染或粪便在室温 下显露过久污染所致。 常见应用大量抗菌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 霉菌性二重感染。
2、寄生虫卵
3、肠道原虫 4、酵母菌
5、霉菌
1、细菌 ⑴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成人粪便: • 主要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约占 80% • 少量菌群: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芽胞菌及酵母菌 等; • 少部分:致病细菌 ⑵霍乱弧菌初筛: 米泔样粪便:生理盐水悬滴检查,加入霍乱弧菌抗血清, 观察是否制动试验阳性
一、隐血试验 二、胆色素 三、脂肪
一、隐血试验

(occult blood test, OBT)
隐血 消化道出血量少于5ml,肉眼及镜检不能发 现大便内的血液
隐血试验 可以通过化学法或免疫学等方法来证实隐 血的试验

检验方法
化学法 免疫法 其他隐血试验
【检测原理】
化学法 血红蛋白含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催化供氢体,将供 氢体中的氢转移给过氧化氢生成水,供氢体脱氢(氧化) 后形成发色基团而呈色。呈色的深浅可反映血红蛋白量 (出血量)的多少。
亚铁血红素

H2 O2
───→ O 邻甲联苯胺─→邻甲偶氮苯(蓝色)
2.免疫法

免疫学法有三类抗体:
抗人血红蛋白抗体 抗人红细胞基质抗体
抗血液中其他成分如α1-AT、Tf、Hb-Hp
对照线
检测线
粪 便 隐 血 试 验 胶 体 金 法
对照线
-
失败
【方法学评价】
1. 化学法
优点:
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应用广泛。
胨状便 乳凝块状便 条状便
粪便异常颜色及可能的原因
颜色 食物或药物原因 病理原因
鲜红色 暗红色 灰白色 绿色 黑色
服用西红柿和西瓜 食用大量咖啡、可可、 巧克力等 钡餐造影服用硫酸钡, 食入脂肪过量或金霉素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或甘汞
肠道下段出血,如痔疮、肛裂、 直肠癌等 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等 胆道梗阻、肠结核 乳儿肠炎因胆绿素来不及转变为 粪胆素而呈绿色
1.淀粉颗粒
圆形、椭圆形,无色,可见同心形折光条纹
正常粪便中较少见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可大量出现,常
伴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粪便中的淀粉颗粒→
2.脂肪
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正常情况:粪便中很少见到 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个/HP,常见腹泻 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碍:
缺点: 特异性差、灵敏度较低、影响因素多 • 易受试剂类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多少、过 氧化氢的浓度及粪便放置时间、观察时间、 血液在肠道中滞留时间、粪便取材的多少以 及食物、服用药物等的影响。
1)假阳性 动物性食品:含有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或其它酶类
大量生食蔬菜:含有的过氧化酶或触酶及某些肠道
菌属,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存在
2)假阴性: 服用大量维生素 C或其他具有还原作用的药 物:还原H2O2,不能再氧化色原
血液在肠道停留过久:细菌降解Hb
2.免疫学方法
优点:
快速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 HGB 0.2mg/L或0.03mg/g粪便:阳性; 检测前不需控制饮食
• 动物HGB 500mg/L,HRP 2000mg/L:无干 扰

粪便中的霉菌
粪便粘液部分:涂片染色后,油镜观察。革兰阴性红色鱼
群样排列,逗点状或香蕉样形态的弧菌,应及时报告并培 养和鉴定
粪便中的霍乱弧菌
2、寄生虫卵

正常人粪便没有虫卵

肠道寄生虫感染:涂片中可出现相应的虫卵 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 蛲虫卵、血吸虫卵、肺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姜 片虫卵、绦虫卵等
粘液便
鲜血便 脓便及 脓血便
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等
粪便异常性状及可能原因2
粪便性状 可能机制 常见原因
稀糊状样便
肠蠕动亢进或分泌物增多所 各种因素引起的感染性或 致 非感染性腹泻
米泔样便
白陶土样便
霍乱弧菌外毒素刺激所致分 霍乱、副霍乱患者 泌性腹泻
胆道梗阻时,分泌到肠道的 阻塞性黄疸 胆汁减少或缺如 慢性细菌性痢疾、痉挛性便 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 秘 排出 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全 直肠狭窄 婴儿消化不良和腹泻 直肠癌
粪便中镜检细胞报告方式
10个以上高倍镜视野所见
仅看到一个某种细胞
有时不见细胞,最多见到2~3个 最少可见5个细胞,最多10个 细胞均匀布满视野不能计数
报告方式(/Hp)
偶见
0 ~ 3 5 满视野 ~ 1 0
一、细胞 1、白细胞
2、红细胞
3、吞噬细胞
4、上皮细胞
1、白细胞

正常粪便偶见: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肠道炎症:增多,<15个/HP,分散存在, 数量与炎症轻重程度及部位相关。 小肠炎症:白细胞均匀混合于粪便中,细 胞形态难以辩认;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大量成堆出现,伴脓细胞; 过敏性肠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 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食用铁剂、动物血、肝脏、 上消化道出血 活性炭及某些中药
淡黄色
乳儿便、服用大黄、山道年
胆红素未氧化及脂肪不消化
四、寄生虫

肉眼分辨的较大虫体: 蛔虫、蛲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
阔头裂节绦虫等

将粪便过筛冲洗后: 可发现钩虫、鞭虫等细小虫体 服驱虫剂后:查有无虫体 驱绦虫后:寻找头节

粪便化学检验

炎症:红细胞常伴白细胞出现

上消化道出血: 红细胞常被胃肠道中的消化液消化破坏, 显微镜检查常阴性,可通过隐血试验证

粪便中的红细胞
3.吞噬细胞

细菌性痢疾:常见较多的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辅助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出血性肠炎:可见吞噬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偶见吞噬细胞
粪便中的吞噬细胞→
4.上皮细胞
粪便中植物细胞
三、结晶

正常粪便:
-可见到少量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 结晶,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粪便中的磷酸盐结晶
粪便中的碳酸钙雷登结晶
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的粪 便
②血晶
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
③脂肪酸结晶
阻塞性黄疸的粪便
四、病原生物
1、细菌
(3)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大肠癌) 。 1个筛选指标 普查的 阳性率87%
粪便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二、食物残渣 三、结晶 四、病原生物

最常用的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 镜检方法: 低倍镜浏览全片:注意观察有无 寄生虫卵、原虫及其包囊等 高倍镜:寻找、观察和鉴定病理性成分的 形态结构。要观察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
二、性状和颜色

正常成人粪便: 黄色或棕黄色(褐色),质软,成形便

婴儿粪便:
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粪便异常性状及可能原因1
粪便性状 可能机制 常见原因
球状硬块便
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 便秘患者、老年人和儿童巨结肠症 水分吸收过多 肠道受刺激、炎症或 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 过敏反应 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 结肠癌等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结 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吸虫病
缺点:
假阳性:消化道大出血时,粪便 Hb 浓度
过高,即抗原过甚造成后带现象。
上消化道出血, Hb 经过肠道消化酶降解
变性。
临床意义: (1)对消化道出血有诊断价值 如:肠结核、胃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药物所致胃粘膜损伤 (2)作为消化道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
消化道溃疡:间断性阳性,出血完全停止可转阴 肿瘤:持续阳性
粪便检查
粪便组成
¾ 是水 ¼ 是固体
消化道分泌物 和有形成分
固体 成分
未消化的 食物
食物分解 产物
细菌 占干 重1/3
检查的主要目的
1. 了解消化道以及消化器官是否有炎症、出血和 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2.OB试验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过筛试验; 3.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标本容器
带盖、干净、干燥、无渗漏、无吸水性 细菌学检查:灭菌容器
2.标本的采集量
常规性检查:约5g 集卵检查和血吸虫毛蚴孵化:约30g
3.标本的采集部位
含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 从粪便的表面不同部位,深处及粪端多处取 材
粪便理学检验
一、量 二、性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