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理想和谐的医患关系

构建理想和谐的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新旧医疗体制交替的今天,传统医患关系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医患法律关系也因法律的日臻完善在内涵和外延上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而现代医患冲突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烈的医患冲突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构建理想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医患关系中。

“医”不仅指的是医务人员这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也包括各级医疗机构或团体;“患”也不是单指每一个患病的人,同时还包括了他的亲朋好友。

因此,所谓的“医患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患者本人和医务人员的关系,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个个小的社会群体与医疗机构及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医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医疗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等原因。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促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经济收入增加。

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我们也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如职工下岗、待业、工作不稳定和收入差距扩大,以及人们在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迅速增长,社会和人们的负担明显加重。

不少病人带着社会各种矛盾所致的精神压力走进医院,而我们的医学及医疗服务并不能解决如此复杂的综合问题。

相反,医疗市场化及经济利益追求都加重了医患双方的压力,而患病或面对死亡威胁都极易使人们的精神状态极端化。

于是,医院就可能是这种情况下的多事之地。

如深圳医生戴钢盔上班,这种情况就是有的比如患者死掉了,患者家属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还有一些极端现象就是患者杀医生的现象,虽然是极个别的,但是却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医患之间一句话、一动作都会是导火索,会引发医患冲突。

医患双方都感到紧张、压抑,也都在警惕和防范。

目前是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也难。

医患关系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顽症。

特别是基础层面的问题积累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比如患者来看病会带小的电子摄像仪,拍照最后取证,或者是带录音笔。

医生也有这个问题,医生看到了这种情况,非常复杂、困难的病情我不看了,因为一旦治不好,因为病情很复杂,不可预料,患者把责任算在我身上怎么办呢,所以还是不看了,我回避了,这样大家都回避、退缩就会导致医学技术进步的迟缓,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种种原因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不和谐。

我院作为示范医院,改革医院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发展,在“六五”普法期间我们更因该加强依法治理,依法管理医院,改变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关系。

医患和谐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媒体、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努力。

有人认为如果政策不到位,旧体制不改变,大环境不适合,无论怎样从我做起都无济于事。

的确,一些重要的条件改变十分重要,但这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这个期间我们不能停留在等待。

等待意味着我们继续忍受医患对立的精神压力,随时可能成为医患冲突的受害者。

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应主动地推动医患关系的改变,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我做起。

就医患双方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医务工作者是主动的一方,因为目前医患关系中“求医”还是最常见的,所以改善医患关系,从我做起,医务工作者的行动更能取得明显效果。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从一般患者来讲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现在看病难、看病贵。

这次来开两会看到总理的报告,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看病难、看病贵?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或者从整个国家医疗资源的配置来讲,比如说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应该是比较好的,欠发达地区在这一块又差了一些。

在我们西部省区,比如我们广西南宁,城里面和乡下的医疗条件相比差距很远,就造成了比较好的医疗条件的医院相当来说比较少。

大家都跑到医科大去看病,主要的问题还是投入太少,好的医院太少,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医患关系的确是成问题,一般的老百姓去看病,首先是看看我们对医院、对医生是否信任,你给我开的药是不是应该用这么多。

反过来说医生也是想,我在治疗过程,如果没有什么事,或者治好了,当然好,但是如果出了问题的话,他也要在事前做多一些检查等等来保护自己,这样一来在双方都不太信任的情况下,又把这个“贵”又抬上去了。

我觉得这个是问题的关键。

所谓大家讲的“看病贵、看病难”,其实我认为我们国家看病不难,如果我们现在有病到医院只要排队,没有说看不上的。

现在关键是我们整个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分配不合理,国家现在加大力度在完善基层医院,然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院的建设。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在做这个事情中,问题在哪?怎么能让大的医院进行改制,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这些医院原有的一些规范的运营机制,但是一些民营资本进入小的医院,这一块现在目前风险非常大,它的监管力度还不是很到位。

在很多场合上,老百姓在讨论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觉得大医院进一步参与民营资本化,小的社区医院应该全部国有化,然后再把大医院带动小医院进行医生的资源合理配置。

最关键的我觉得是要提高医生的准入,医生的评估体系要健全,我们国家不缺医生,医生很多,但是我们缺什么?我们缺精品医生,但是现在精品医生和一般的医生的价值(区别)没有太多体现,我们李主任在这里应该会有同感,她的待遇肯定和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不会差太多。

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就很难出精品医生,大家就是想到那么一点精品医生都挤着去看,中国13亿人口,那当然就显得看病挺难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系统解决。

医疗服务行业应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因为在病人患病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定性的因素,另外病人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期待比较高,所以对一些跟他们的期望不太相符的时候,就会觉得对医疗这方面有点不是很满意,再加上如果医务人员出现一些小差错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些医疗服务归咎于医生的不负责任,所以会造成医患关系的一些紧张。

实际上医患关系在以前的一些现象中会造成一些相互不信任,所以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再加上近年来还有一些医闹的发生,还有一些人利用在医疗服务当中会出现一些不是病人期待的结果的情况下,会有一些专门的人去怂恿这些人跟医院闹纠纷。

实际上有一些是医闹怂恿了患者的家属造成纠纷的扩大。

医患关系的紧张有时候是通过大家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是可以得到一个很好解决。

我觉得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确确实实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也感觉到非常忧虑,像这种局面,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最终吃亏的肯定是患者,让医生也是战战兢兢,不敢大胆治疗。

形成这样的局面,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年来,首先是一个媒体导向,对医院乃至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过多。

其实我相信在医务人员里面,不是我帮他们说话,我认为大多数、绝大多数的职业道德是好的,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存在一些问题。

媒体做这样的一种渲染,会导致社会对医院的谴责过大,然后这种不信任的根源就存下来了。

存下来以后,这个问题医院也头痛,患者也头痛,你想我带着一种不信任的心态去医院,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果?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还是回到费用的支出问题上。

假如说你看病贵也好,不贵也好,关键是这个钱是谁出的。

前一段时间得到了一些缓解。

过去就是完完全全是患者跟医院之间的博弈,你开哪一类药我都不信任你,能治我也认为是多的,其实好多都是从这些过度治疗带来不信任。

所谓医患不信任,我觉得更多就是在他是否给我过度治疗,真正是用不用心治疗。

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为毕竟患者有一个信息不对称,我觉得他在这方面的考虑不是很多,所以假如说国家要是解决了全民健保的事情,以后的矛盾是什么呢?是政府和医院之间的矛盾,因为由政府来付款了,是由政府去跟医院讨价还价,消费者、患者只管拿药物、只管治疗,剩下的事与我无关,你开多也好,开少也好,我不会去找医生的麻烦,所以医患关系一定是会随着全民的健保得到很好的缓解甚至是消失。

医闹现象在各大医院有点普遍,现在患者动不动就大打出手,好像现在我们国家对这个法律是个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我们曾经看到很多报道,患者死了,家人跑到医院去设灵堂,整个医院闹得不安宁。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个人不管有多少怨气,不能破坏公共秩序,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

医院是一个公共场合,你在那里设灵堂,这样就影响别的患者去就诊,像这种事情,说出台特别的法律好像也不一定能有效。

实际上我们国家现有的治安条例,如果能得到严格的实施,通过媒体的导向等等一些方式来加以呼吁,地方的治安部门能积极给予配合,让大家知道一个习惯,不是说你死人、你伤心,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做很多伤害公共社会秩序的事情,我觉得要倡导,让大家有这样一个认识。

我觉得在医闹方面,既然发生了这些现象,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讲,要加强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对病人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尽可能在服务态度或是在我们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医患关系紧张、减少纠纷的隐患。

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要重视这一点,因为医疗纠纷,医疗服务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很多患者对医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再加上他们对医疗服务过程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他们觉得没达到他们预期的希望的话,他们会有一些不满意,其实要正常地理解他们。

但是对于过激的医闹造成医闹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制止。

另外我们要引导患者运用他们合理的维权的渠道去维护他们的权利,应该是把他们往这个正确的维权方式上引导。

另外医闹的定义,还有一部分人借用了医院和患者存在的一些医患关系的紧张,怂恿患者到医院闹,比如到医院的一些场地举横幅、设灵堂,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正常的秩序,影响了医疗服务。

像这种行为应该是严厉地打击,作为地方政府,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因为这些现象的解决有时候还需要地方执法部门的配合。

和谐医患关系重在医方近年来医疗纠纷(包含医疗事故和病人不满)虽大幅度上升,但医疗事故并未同步增加,这说明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往往是人文关怀和服务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秒钟就被医生打断了。

不良沟通造成双方潜在的对抗性,医患双方互相防范,一旦患者蓄积的负性情绪超过心理忍受阈限,就有可能产生纠纷或爆发过激行为。

医患交流是医德的外化表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仅为诊断所必需,也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医患之间的沟通带有专业性,因此,医生应该起主导作用。

医患沟通是关键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能够关注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医生必须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并且要善于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