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温灭菌技术
UHT发展史 UHT发展史
UHT杀菌法是英国于1956年首创,在1957-1965年 间,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细菌学研究后, 才用于生产。 UHT杀菌装置由荷兰的斯托克(Stork)公司在20 世纪50年代初率先研制。 20世纪60年代初,无菌灌装技术获得成功,与UHT 技术相结合,从而发展了灭菌乳生产工艺。 20世纪80年代后,UHT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欧姆加热装置、气流式杀菌装置、塔式杀菌装置 等的研发又进一步发展了UHT技术。
欧姆杀菌杀菌流程 1.装置的预杀菌 用电导率与待杀菌物料相接近的一定 浓度的硫酸钠溶液的循环来实现。通过电流加热使之达到一 定温度,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杀菌压力,对欧姆加热组件、 保温管和冷却管进行杀菌。其它设备用传统的蒸汽杀菌法。 用电导率与产品相近的硫酸钠的作为预杀菌溶液的目的是避 免设备从预杀菌到产品杀菌期间电能的大幅度调整,以保持 平稳而有效地过度,且温度波动小。 2.预杀菌液冷却后排出,引入待杀菌物料。通过反压阀利用 无菌空气和气氮气调节压力。 3.物料加热杀菌,再依次进入保温管、冷却管和贮罐,供无 菌充填。 4.生产结束后,切断电源,先用清水清洗,再用80℃的2%的 氢氧化溶液循环清洗30min。
原理 在温度有效范围内,热处理温度每升高10℃,细菌孢 子的破坏速度提高11-30倍,温度越高,起灭菌效果 越明显,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很小。 当温度在135℃以上,灭菌效果比褐变的增长要快得 多。 140℃,3.6s条件下灭菌效果与褐变速率之比为2000 :1。 150℃,0.36s条件下,灭菌效果与褐变速率之比为 5000:1。 温度超过150℃,相应加热时间必须随之更加缩短, 这在工艺操作上,准确控制这样的加热时间是很困难 的,因为流速稍微有一点波动就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
常见的超高温瞬时灭菌设备主要有板式间接加热 式、自由降膜式和螺旋管(套管)式三大类。 核心部件:加热器 加热方式目前多以蒸汽、过热蒸汽和加压热水为 加热介质,分为间接加热和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有板式、管式、管板式和刮板式; 直接加热有蒸汽直接喷射式和牛乳注入式。
盘管式超高温瞬时灭菌机
商业杀菌(Sterilization) 商业杀菌(Sterilization)
又简称为杀菌,是一种较强烈的热处理形式,通常 是将食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 达到杀死所有致病菌、腐败菌和绝大部分微生物, 一般也能钝化酶,使杀菌后的食品达到较长的贮 期。但它同样对食品营养成分和品质的破坏也较 大。
热破坏反应和温度的关系 T - T1 z T - T1 z Z值:指D值(或TDT值)变化90%所对应的温度 TDT值 变化90% 90%所对应的温度
Log (TDT1 / TDT) = Log (D1 / D) =
(℃或 F)。 变化值 (℃或°F)。即Z值为热力致死时间按 1/10, 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 值越大, (℃)。Z值越大,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 效果就越小。 效果就越小。
的增强作用,但随着浓度提高到8%以上会使芽孢耐热性减 弱。盐浓度的这种保护作用和削弱作用的程度,常随腐败 菌种类而异。;
⑶水分活性: 芽孢对干热的抵抗能力比湿热的强,湿
热下的蛋白质变性和干热下的氧化是导致芽孢死亡的原因 ,由于氧化所需要的能量高于蛋白质变性的能量,故相同 热处理条件下,湿热下的杀菌效果高于干热。;
超高温瞬时灭菌机
原理
按照微生物的一般热致死原理,当微生物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 其耐受温度的热环境中时,必然受到致命的伤害 。加热促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由于高温导致蛋 白质的不可逆变化,随后一些球蛋白变得不溶解 ,酶失去活力,从而造成新陈代谢能力的丧失, 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变性的难易程度直接关 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而且这与杀菌条件的选择 密切相关。 大量实验证明,微生物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 受热时间的函数。
● 豆乳饮料 ● 婴儿食品 ● 果蔬汁 ● 饮料,如茶、咖啡 ● 以植物油脂为基料料的 顶端料(加蛋糕)和奶油 ● 汤类 ● 沙司 ● 果菜泥类 ● 佐料类 ● 营养液类
下列牛奶不适宜于超高温处理: 下列牛奶不适宜于超高温处理:
(1)酸度偏高的牛奶; (2)牛奶中盐类平衡不适当; (3)牛奶中含有过多的乳清蛋白(白蛋白、球蛋 白等),即初乳。 另外牛奶的细菌数量,特别对热有很强抵抗力的 芽孢及数目应该很低。
超高温灭菌技术
孔旭东 MG10020021
常见的物理灭菌包括热灭菌和冷灭菌。 热灭菌是食品工业常用的方法,有巴氏灭菌法、 高温短时灭菌发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中低温、62-65℃ (低于100℃)、30min; 高温短时灭菌 (HTST):低于100℃,保持时 间短;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treated ,UHT):120℃,几秒。
D值的标注:Dr D值的意义: D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 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微生物的D值时,D值 愈大,表示在该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愈长,即该微生物愈耐热。 例:110℃热处理时,原始菌数为1×104 ,热处理3分钟后,残存的活菌数为1×10,求该 热处理的D值。
TDT值:热力致死时间 ( thermal death time ) 值,是指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某 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 时间(min)。试验时以热处理后接种培养时无微 生物生长作为全部活菌已被杀死的标准。 TDT值的意义:细菌热力致死时间随致死温度而 异,它表示了不同热力致死温度时细菌及芽孢的 相对耐热性。
热破坏反应和温度的关系 T - T1 z T - T1 z Z值:指D值(或TDT值)变化90%所对应的温度 TDT值 变化90% 90%所对应的温度
Log (TDT1 / TDT) = Log (D1 / D) =
(℃或 F)。 变化值 (℃或°F)。即Z值为热力致死时间按 1/10, 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 值越大, (℃)。Z值越大,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 效果就越小。 效果就越小。
超高温瞬时(UHT) 超高温瞬时(UHT)灭菌
关于超高温瞬时(UHT)灭菌,尚没有十 分明确的定义。习惯上,把加热温度为 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 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 灭菌。 是利用热交换或直接蒸汽加热杀菌后,迅 速冷却的杀菌方法,该方法杀菌效率高, 物料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小。
影响欧姆杀菌的因素
(一)电导率与温度 (二)电场强度E、频率f (三)流体在加热器中所处的位置与受热程度的 关系 (四)操作因子与欧姆加热速率的关系
欧姆杀菌的优点
1.可生产新鲜、大颗粒产品; 2.不需任何热交换表面; 3.可连续操作; 4.热量在液体中产生,不需借助其液体的传导 或对流; 5.过程易于控制,可立即终止或启动。 可用于低酸或高酸性食品的加工。
微生物的耐热性
腐败菌是食品杀菌的对象,其耐热性与食品的杀 菌条件有直接关系。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 热处理时的环境条件 ⑴pH和缓冲介质: 由于多数微生物生长于中性或偏碱
性环境中,过酸和过碱均使微生物耐热性下降,故一般芽 孢在极端pH值环境下的耐热性较中性条件下差。
⑵离子环境: 食品中低浓度食盐对芽孢耐热性有一定
采用套管结构,高效、节能、操作简单。由于物 料受热时间极短,营养损失很小,广泛应用于鲜 奶、豆奶、果汁、饮料、酱油、酒类、冰淇淋浆 料等流体物料的灭菌。 本设备换热器采用套管结 构,高效、节能、操做简单。由于物料受热时间 极短,营养损失小广泛的应用于鲜奶、酱油、饮 料、酒类等流体物料的杀菌或灭菌,也可用于豆 浆、流体药物的杀菌或灭菌。如于均质机配套, 还可用于高粘物料的场合,如甜菜炼乳等。
加热对食品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有益的结果: 热处理可以破坏食品中不需要的成分; 可改善营养素的可利用率; 提高蛋白质的可消化性; 加热也可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等。 不良后果: 这主要体现在食品中热敏性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感 官品质的劣化。
常见的UHT 产品
新鲜及再制液体奶 浓缩乳 稀奶油 风味乳饮料 发酵乳制品 (酸奶,酪乳等) 乳清饮料 冰淇淋混合料 甜食(蛋奶沙司和布丁) 蛋白饮料
本机可用于液态饮料食品无菌热处理系统,利用高 精度的产品/水的温差控制,产品由平衡罐输入到换 热器内,在加热部分与杀过菌的热物料进行换热后 使冷物料温度升到预定值,然后通过由蒸汽加热的 水间接加热到120℃,物料在持温管中维持所要求的 温度一段时间进行超高温杀菌,从持温管出来后与 进入机内的冷物料进行热交换,最后在冷却段冷却 到预定的出口温度,整个过程均在封闭状态下进行 ,达到保证物料的生物稳定性的目的。并可根据用 户对物料加热、保温、杀菌冷却的不同工艺要求进 行特定的组合系统设计,以满足各类工艺要求。
1000
热力 热力致死时间(min)
100
Z 10
1 93.5
99
104.5 110 115.5 致死温度(℃)
121
126.5
微生物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
温度系数及其与Z值的关系
Log Q = 10 Log Q 10 z
Z=
D值、F值和Z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值和Z
F值:通常采用121.1℃为标准温度,与此 对应的热力致死时间称为F值,又称杀菌致死 值。因此,在121.1℃时求得的D值乘以n就可 得到F值; 定义:标准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 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意义:可用来比较相同Z值细菌的耐热性, F值越大,则表明细菌耐热性越强
生产处理量:1~4t/h; 杀菌温度:115~145℃; 保温时间:4~6s; 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 设备主要配置: 物料泵、平衡桶、加热器、双套盘管换热器、 温度控制及记录仪(可选)、电器控制系统(可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