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与效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公共利益(前列后两项)而废止,需适用信 赖保护原则,对相对人尽补偿义务,如未尽补 偿义务,则该废止行为违法。
具体行政行为自废止之日起失却效力,或自 废止日之后的指定时间(向后)失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负担行政行为的废止 负担行为的废止由行政机关裁量,但如废止后 仍需作出同样的羁束行为,则不得废止。如事 实或法令变化,导致行政机关已无权作出该处 分,则基于依法行政原则和保障基本权的精神, 存在行政机关的废止义务。
我国实定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参见行政诉 讼法第39条,司法解释第41-43条。 (二)实质确定力(不可变更力,限制废除 性),指行政机关不得任意改变已作出的行政 行为(包括撤销、废止和变更)。实质确定力 为限制行政机关废弃权限的效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跨程序拘束力 行政行为对同一行政机关在后续程序中作出后 续行为的拘束效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
行政许可法第8、69条对我国行政许可行为的法 律效力以及撤销、废止规则和相应的信赖保护、 作出了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许可法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 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 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 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 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 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 依法给予补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根据对相对人的法律效果界分撤销和废止 的规则。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处于依法行政原 则与法安定性原则及信赖保护原则的张力之中, 应当区分下述情况分别适用不同规则:(1)授 益行为的撤销;(2)授益行为的废止;(3) 负担行为的撤销;(4)负担行为的废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
一、撤销和废止的概念区别 (一)两者的共同上位概念是:废除 (二)两者的区别:1、撤销针对违法行政行 为,废止通常针对合法行为;2、撤销的目的 是纠正违法,废止的目的是使行政行为适应新 的情况;3、撤销的法律后果通常是自始失效, 而废止通常是向后失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
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系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推 定的例外,由此导致效力推定的例外。由于具 体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达到重大且明显的程 度,任何具有正常理性的人对其违法性一目了 然,因此,不发生合法性推定,也因而自始不 发生任何效力。因行为的明显违法,使对之的 信赖亦无从产生,故不发生法安定性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负担行政行为的撤销 同样有依法行政和法安定性的权衡,撤销与否 由行政机关裁量。由于不存在相对人既得权利 的限制,基于依法行政原则,裁量可能变成撤 销义务。但如撤销对公益造成损害,则不得撤 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
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原做出决定的行政 机关,在法律救济程序之外,针对原本合法的 行政行为,作出消除其法律效果的行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 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 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 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行为拥有审查权限的机关,以及因行政的作 成而权限遭受侵害的其他机关不受构成要件效 力的限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对法院的拘束效力:对一个既有的行政 行为,法院原则上只能把他作为一个既成事实, 承认其存在,并纳为自身判决的一个基础构成 要件事实。其理据为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 分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无效的要件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情形 二、无效的法律结果 具体行政行为不发生任何效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无效法律结果的具体
相对人抵抗权的产生。 对行政行为的争讼不受法定期间的限制。 有权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的行政行为无 效。 其他国家机关亦不受行政行为的拘束。 行政主体负有恢复原状的责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如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显然大于撤销所欲维护的 公益,则不得撤销;如撤销所欲维护的公益大 于信赖利益,则发生补偿问题。如对公益造成 重大损害,亦不得撤销。
撤销权的行使有除斥期间。 原则上撤销效果有追溯效力(撤销后可能发生 对给付的返还请求权),但也可指定时间,自撤销 时起失效,或自撤销时较前、较后的时间点。
具体行政行为对法院的构成要件效力原则上 限于民事法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执行力 要求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实现行政行为内容的法 律效力。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处分 所课以的义务时,行政机关有权直接以行政决 定为根据,对相对人作强制执行。此系国家的 自力救济特权,但以法律有规定为限。
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与 效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关于行政行为成立的讨论
二、形式完备的行政行为的成立和生效:通知 (一)通知的法律效果:标志着行政行为的成 立,也是行政行为生效的起点
通知是成立要件,行政行为自成立时生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通知的方式和阶段:告知和受领。 1、直接通知:口头或手势。 2、书面通知: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 邮寄送达。
行政行为对行政机关自告知时生效,对相对人 自受领时生效。
同一行政行为涉及多个相对人,对各个相对 人分别自其受领时生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系法律对行政机关的意志 内容(所意欲追求的后果)所赋予的效力,从 而使之获得法律上和现实中的存在性,其存在 性表现于两个方面:约束力和持续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
一、拘束力 行政行为约束行政主体和相对人行为的效力。 对相对人体现为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负担义 务或享有权利,但相对人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对 之提起争讼。对行政主体,体现为行政主体亦 需承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无效的制度设计 针对未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的争讼,设置专门的 “确认无效之诉”。我国实定法上关于“具体 行政行为无效”的规定,可参见行政处罚法第 49条和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5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 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 发 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一、授益行政行为的废止:因废止系“事后违 法”,在对授益行政行为的废止中,信赖保护 原则的地位重要。一般情况下,废止应取决于 法律要件的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机关行使废止权的一般要件(
原行政机关保留废止权(废止权的行使符合目的 的)。 负有负担的行政行为,相对人未履行负担(符合 比例原则)。 违反目的或者任务使用给付。 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规或事实事后发生变更,致 使不废止该行为会对公共利益有所危害。 紧迫的公共利益(其他为防止或除去对公共利益 之重大危害者)。
司法解释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制作或者没有送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只要 行政行为存在,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是通知和无“重大且明显 违法”的情形。
通知后的生效基于“合法性推定”,法律效力 处于“撤销保留”之下。如在法定期限之内未 受撤销,发生存续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
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原做出决定的行政 机关,在法律救济程序之外,对有一般违法情 形的行政行为,终止其效力。
一、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 涉及依法行政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的权衡,需 在具体个案中判断哪一个原则更为重要,分别 根据合法性优先或者信赖保护优先做出处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确定力(存续力) 行政行为不受任意改变的效力。其理据为法的 安定性。又分为两个方面: (一)形式确定力(不可争力,不可撤销性)。 对行政行为的争讼需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一旦 法定其间经过,即不能通过一般法律手段争讼。
形式确定力的例外:程序重新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跨程序拘束力所针对的是“不利变更”。
四、构成要件效力 行政行为对行为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的拘 束效力。又包括 两个方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对其他行政机关的拘束效力:一个生效 行政行为对做出行政行为之外的其他行政机关 同样具有拘束力,其他机关有义务将该行为当 作一个既定的构成要件或曰既定事实,予以承 认和接受,并充作自身管辖事务决定之基础。 理据为对行政机关之间管辖权分配秩序的尊重。
对负担的不利变更,效果类同授益行为的废除, 应根据撤销和废止授益行为的规则进行;对负 担的有利变更,根据撤销和废止负担行为的规 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