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孩子,做智慧的父母
孩子离我们有多远?
第一个阶段(最近的阶段):对你是开放的、敞开的。一般 在婴幼儿时期。 第二阶段:会跟你谈感受。一般在小学中低年级 第三阶段:只说事情。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第四阶段:打招呼。初中和高中阶段
你和你的孩子处在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你们的距离有多远! 为什么一个向我们如此敞开的孩子,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会 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有的连打招呼都没有了,干脆离家出 走! 视频:爸、妈:我有话要对你们说
感受孩子的感受
放下自我的视角:避免主观 关注对方的情绪反应:重视对方 走进对方的视角:更容易理解对方 想象相同情境下的自己:与对方共情 感受自己的感受,比较对方的感受:推己及人 现场互动:你看到了什么? 当你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你才会懂得什么是尊重?什 么是理解? 举例:儿子旅游忘带火车票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倾听)
农民和城里人教育孩子的三句话
农民三句话培养好孩子:1、孩子,爸妈没本
事,你要靠自己;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 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3、孩子,撒开手闯 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城里人三句话害孩子:1、宝贝,好好学习就 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2、宝贝,记住不能 吃亏;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 饭吃。
中国的父母: 再怎么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把最舒服、最 好的东西留给孩子。 当孩子会走时,只要孩子不坚持自己走,家 人就会尽可能抱着(或牵着)孩子走。就算独 立走,往往也是,孩子走在前面,家长跟在 后面(便于随时处理摔倒等应急事件)。 父母对孩子的全方位照顾,自然造就了孩子 全方位的依赖。(缺少“锻炼”机会)
正向关注和负向关注
关于关注两个心理实验:注意力等于事实! 一、正向关注: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 渡边淳一《钝感力》中“因表扬而努力的画家 咨询个案中的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优点 二、负向关注:当你打电话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孩子的表 现 三、砍断负向关注,做正向关注:4岁的孩子在麦当劳;宾 朋满座的时候,孩子当众撒尿。
核对你听到的。 练习:同声传译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的信息)
关于我的信息: 1、我看到、听到……(我的五感) 2、我感到……(我的感觉、感受) 3、我的解释,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的信息句型模式: 当(描述事件)……我觉得(感受)……因为(说明感受的原因) 例如:当你这么晚回家时,我很担心,因为晚上治安不好,我怕你出事。 练习:1、孩子没有关大门就离开了家 2、孩子请同学到家里过生日,把厨房弄得很脏。 3、全家约定听音乐会(票已经买好)孩子临时变卦要与朋友聚会。
亲子关系的概念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经验到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 要的一环,假如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 良好关系的基础。 人类最亲密的关系,莫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石。 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对人有依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才 会正常与人交往。 父母关系是影响幼儿心灵发展的关键因素(家庭中的优先次序)和谐的 婚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及教育理念的冲突将对亲子关系产生长久而深远 的影响。(《一个苹果,两种人生》)
促进沟通的对话形式(开放式问话)
1、你的感觉是…… 2、请告诉我你的意思是……. 3、我想你的意思是…,我的想法对吗? 4、这是你想说的吗? 5、这件事给你的感觉是…… 6、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 7、请帮我了解你的意思,我有点糊涂了。 8、我是否做了什么让你生气? 9、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你对我的感觉有所不同?
1、沉默 沉默是最简单的倾听方式,俗话说沉默是金,当你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 不打断孩子,看着他,也许他也会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你想听他说。 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基本的一点。 2、尊重和理解 带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听,和孩子的沟通会很容易。 3、开放式的语言 用开放式的语言引导孩子说话,比如用我的信息的方式。如:我看到你 今天回家有点不高兴,发生了什么事吗? 4、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语言在沟通中只占7%,其他占93% 游戏互动:1、不看着对方说:“我很喜欢你。” 2、看着对方说:“我很喜欢你。” 3、拉着对方的手,拥抱对方说:我喜欢你。 5、同声传译 重复孩子的话,再回馈给他。孩子会觉得你重视他,认真听他在说,并 听懂了他。
中美亲子关系对比
美国家庭教育杂志扉页: 你的孩子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但是却 不是为你而来的。 多数美国父母认同: 孩子是我的,但是他首先是属于他自己的。 我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 的那个人 只要孩子能走,就会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走, 表达对孩子的爱?
爱的五种语言
作为父母,我们都100%爱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孩子 收到了多少? 肯定的语言——赞美、接纳、鼓励 视频:微笑和赞美的力量(盖章) 高品质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同在、专注、足够的时 间,以及愉悦的心态。 精心的礼物——礼物是爱的视觉象征。 肢体的接触——牵手、亲吻、拥抱、抚摸都是身体的接触。 服务的行动——指做孩子想要你做的事,为他服务。 爱不是你付出多少,而是对方收到多少? MP3:爱我你就抱抱我
你最头疼的孩子的问题
最令家长头疼的孩子的问题
1、玩游戏 2、自我封闭、不交流、不沟通 3、情绪化、暴躁、焦虑 4、逃课、不做作业 5、乱花钱、不节俭 6、没有时间概念 7、自理能力差 8、懒惰 9、不懂得感恩 10、遇事逃避。 11、磨蹭 12、依赖、黏人 13、胆小 14、畏难 15、爱哭 16、不自信、不善表达 17、上网时间长、手机控 18、没有上进心 19、学习不专心,浮躁、无恒心 20、没礼貌 21、缺乏行动力 22、自私、任性、霸道 23、以自我为中心 24、早恋 …………. 排在前10位的有:1、上网、玩游戏,2、自我封闭,3、情绪化,4、逃课、不做作业, 5、乱花钱、不节俭,6、没有时间概念,7、自理能力差,8、懒惰,9、不懂得感恩,10、 遇事逃避。
谢
谢!
孩子的7个行为目的
1、获得关注:人人都希望获得关注,孩子80%的问题都来自于没有 获得真正的关注 2、争取权力: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争取权力 3、报复:争取不到权力就会报复 4、自暴自弃 以上4条是12岁以下的孩子会经常有的问题,12岁以上的孩子还要加 上下面3条: 5、寻求刺激 6、获得同伴的接纳, 7、追求优越感 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个行为结果,如不吃饭的结果就是肚子会饿,要 让孩子明白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必须自己承担,孩子不负责任,往 往是父母替孩子承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