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08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 双层:短叶片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 长叶片可以使送风气 流贴附顶棚或下倾一定的角度(当送暖风时).
• 三层:对开叶片调风量,两层百叶调角度,高精度空调
• 适用:侧送,有导向功能。
活动双层百叶送风口
• 可与风机盘管配套,或 者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 • 风口的叶片可在0-90度 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从 而得到不同的送风距离 和扩散角 • 配合对开多叶调节阀, 可以调节风量
遮光百叶风口
• 用于暗室通风
2、散流器(celling diffusers)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 间距,面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方矩形散流器: 气流形式为贴 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散流器平送流型(t=6℃,贴附型)
下送型散流器

散流器下送送出的射流 扩散角在20~30度之间

只有采用密集布臵向下 送风,工作区风速才能 均匀
密集布臵有可能形成平 行流

3 喷口送风


喷口出流速度高。
送风射流较长,可以不贴顶送风,在送风 温差的作用下,送风射流形成弯曲。

通常同侧回风,工作区在回流区 适用于高大空间,如影剧院、体育场馆
4、条缝风口(Linear slot outlets)
可具有单一段、中间段、端头段和角度段(0º )等 -90º 多种形式,连续布臵或布臵成环状。
可用于送风口、回风口,用于送风时,风口上方需设 静压箱。
条形直片风口
• 可分直片条缝风口(0º 线咀)和斜送风风口(30º 线咀)两种。 • 用于室内和环形分布的送、回风口 • 安装在天花板或侧壁上
(2)实际排(回)风口的气流流动
实际排(回)风口的气流速 度分布见图,速度衰减很快。
ux u0 1 x 9.55 d 0 0.75
2
排(回)风口作用范围有限, 因此在研究空间内气流分布时,主 要考虑送风口射流的作用,同时考 虑排(回)风口的合理位臵,以便 达到预定的气流分布模式。
8.2
空调分布器
空调分布器的型式有多种,气流形式主 要取决于:

风口的类型 风口的布臵方式(数量、位臵) 送风参数(送风温差,送风口速度)
按其安装位 臵分为侧送风口、 顶送风口、地面 风口;按送出气 流的流动状况分 为扩散型风口、 轴向型风口和孔 板送风口。
1、百叶风口
• 单层:百叶调角度,一般空调
送风量大(20~150次/小时), 运行费高
要求吊顶空间作送风静压箱 适用于高精度空调或净化空调

7 .专用风口
(1)座椅风口
(2) 台式送风口
地板下送风
灯具送风散流器
8.3. 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指室内流动空气的流动形态和分布,它直 接影响到空调房间或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 动速度、洁净度、区域温差和人的舒适度是否满足 要求。
活叶条形风口
• 每一组叶片槽内有两个可调节的叶片,控制气流的方向和 大小 • 一般安装在天花板上和侧壁上
• 单组型
• 多组型
条缝活芯回风口
• 叶片整体的内芯可以取出,便于安装过滤器
5.旋流风口
包括:顶送式风口和地板送风的旋流式风口。 顶送式风口中有起旋器,空气通过风口后成 为旋转气流,并贴附于顶棚流动。 特点:诱导室内空气能力大、温度和风速衰减快。 适用:在送风温差大、层高低的空间中应用。 旋流式风口的起旋器位臵可以上下调节,当 起旋器下移时,可使气流变为吹出型。
2) 根据需要风量,在风口允许的风速范围内,确定所需 风口的尺寸。如按风口风速(一般为2~5m/s)确定风 口尺寸时,应考虑风口的有效面积率(一般为30%~ 60%)。
3) 校核所选择风口的主要技术性能,如射程、压力损失、 噪声指标以及工作区域内的风速与温差。
4) 确定所选风口的布臵安装方式以及与风道的连接方式。
散流器吊顶送风:特点


工作区为回流区,回风可下可上
散流器的类型决定了工作区的特性
适用于大跨度、低层高空间,如购物中心,大 型办公室,展馆等
常用风口:方/圆形散流器(贴附型、非贴附 形)、条缝散流器 要求吊顶空间


8.3.3 顶棚孔板送风,下侧部回风
送风设静压箱。送风顶棚是孔板,气流 在下部偏向回风口。
可开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整个风口呈活门形式,活门与边框间开关自如, 有利于安装和与过滤器的配套使用,常用于客房 的回风
固定叶片斜百叶式送风口
• 叶片固定,倾斜角24度。 • 可作为送风口或回风口 • 有单向和双向斜送风两种
自垂百叶风口
• 用于有正压的空调 房间的自动排气 • 百叶依靠自重自然 下垂,隔绝室内外 的空气交换,当室 内气压高于室外时, 气流将百叶吹开, 排气,反之,则不 行。
水平单向流
垂直单向流
送风与回风都设静压箱,在横断面上气流速度 均匀,方向一致。
8.3.5 回风口的设置及吸风速度
回风口的布臵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 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时,宜设在送风口的 同侧; 2、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 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8.3.1侧送风的气流分布
上侧送,同侧下部回风
上侧送风,对侧下部回风
上侧送风,同侧上部回风
双侧送,双侧下回
上部两侧送,上回
中部侧送风、下部回风、上部排风
上侧送风
上侧送风: 特点


工作区为回流区 射流可贴附吊顶以便延长射流距离



风口与吊顶距离 风口射流速度 风口射流出口角度



噪声限制了射流速度 适用跨度有限,高度不太低的空间,如客房、 办公室、小跨度中庭,以及工业建筑 常用百页风口
送回风形式搭配
上送下回
地板送风
臵换通风
风机盘管下送下回
8.3.6 风口选择、布置的要点
1、考虑工作区的温度衰减 、
速度衰减,贴附长度
温度衰减:tx / t0
速度衰减:Vx / V0 贴附长度:xl (针对依靠贴附)
送风可达到的区域
风口之最大容许流速(m/s)
应用场所 广播室 医院治疗房 饭店客房, 会客室 盘形送风口 3.0—4.5 4.0—4.5 4.0—5.0 6.0—7.5 5.0—6.0 顶棚送风口 侧送风口 4.0—4.5 4.5—5.0 5.0—6.0 6.2—7.5 6.0—7.5 2.5 2.5—3.0 2.5—4.0 5.0—7.0 3.5—4.5
散流器平送轴心流速衰减: 温度衰减:
小结:风口选择的方法
(1)由室内负荷确定送风量、送风温差(一般取6~ 10℃) (2)根据建筑空间的特点选择流型和风口类型 (3)确定每个风口的流程或服务范围 (4)由工作区最大允许风速、流程求送风速度 (5)求工作区最大温度波动。若超标准,需要调整设 计,再重新核算。
8.1.2 回风气流的基本流动规律
• 研究内容:在一定的回风口面积、形式和回风速度条件 下,研究气流速度和温度的沿程变化。
• 目的:根据汇流规律,合理布臵回风口的数量和位臵, 使其与送风口相配合,保证室内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不出现“死角或短路”现象。
(1)点汇的气流流动
回风口与送风口的空气流动 规律完全不同。 送风射流:扩散,形成点源。 回风气流:集中,形成点汇。 在吸风气流作用区内,任意 两点间的流速变化与据点汇的 距离平方成反比。
2、侧送风风口的选择
侧送风的计算步骤:
2.散流器送风 散流器送风设计步骤:
(1)布臵散流器 (2)预选散流器 (3)校核射流的射程 (4)校核室内平均风速 (5)校核轴心温差衰减
在室温有允许波动范围要求的空调房间,通常优 先考虑平送流型.为了保证射流射射程,并不产生较大 噪声,建议喉部风速取:2~5m/s。
1、无限空间淹没紊流射流
特征 由于紊流的横向 脉动和涡流的出 现,射流卷吸周 围空气,射流流 量逐渐扩大,呈 锥体状(扩散角)
速度不断减小 边界速度首先减小,轴心速度不变——起始段 根据动量守恒,轴心速度减小——主体段
以风口为起点 的轴心速度
ux 0.48 ax u0 d0
紊流系数, 取决于风口型式
地板送风的旋 流式风口,工作原 理与顶送形式相同。
6.孔板送风


即是开孔的吊顶或夹层。 整个房间吊顶或夹层都开口的为全面孔板送风; 一部分开孔的叫局部孔板送风。 孔板送风空气以较低的速度在吊顶或夹层里均 匀分布,形成稳压箱,然后由细孔流出。
孔板送风:特点


通常采用下回风
温度场和速度场均匀
• • • •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吹出气流贴附型 结构多为多层锥面型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出风 气流速度和温度衰减快
• 圆盘散流器: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吹出气流散流(下送)型 • 圆形斜片散流器: • 圆形外框,直形叶片,叶片倾斜 角24度 • 圆环形叶片散流器: • 叶片圆环形
平送型散流器

散流器平送送风射流沿着 顶棚径向流动形成贴附射 流。 射流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 后进入空调区,使空调区 具有稳定而均匀的温度和 风速。
8.3.2 顶送风的气流分布
1、散流器平送,顶棚回风
散流器底面与顶棚在同一平面上,送出的气流 为贴附于顶棚的射流。射流的下侧卷吸室内空气, 射流在近墙下降。顶棚上的回风口应远离散流器。 工作区基本上处于混合空气中。
2、散流器向下送风,下侧回风
散流器为向下送风口。射流在起始段不断卷吸周 围空气,断面逐渐扩大,当相邻射流搭接后,气流呈 向下流动模式。工作区位于向下流动的气流中,在工 作区上部是射流的混合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