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时安排:136教时课程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
一.设计思路及目标:以掌握分析基本类型及操作为目标,以分析操作过程的学习为主线。
1.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准确树立“量”的概念。
3.学会对各种物质的测定方法。
4.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理论参考课时实验参考课时1 绪论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化学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进展概况4.分析化学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简介1.了解分析化学的对象、任务及它所包括的重要分支,明确其重要性。
2.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联系和区别3.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有概括性的了解理论:2教时2 定量分析概述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3.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分析数据的处理1.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2.运用误差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3.明确有效数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论:6教时实验:4教时1.天平的使用2教时2.移液管、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掌握天平的使用滴定管校正。
2学时3 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过程2.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滴定分析计算1.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分类2.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计算3.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标淮溶液的配制1.直接法22.间接法23.标定24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温度和湿度系数的概念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平衡有关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PH值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1.缓冲液配制。
2.常见指示剂、辅助溶液的配制及计算。
5 酸碱滴定法1.酸碱指示剂2.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3.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分析结果的计算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过程中的PH值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有关问题3.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4.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理论:10教时实验:14学时。
1.盐酸标液的制备。
2.氢氧化钠标液制备。
3.工业硫酸化验。
(4学时)4.混合碱化验(4学时)5.食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2学时6 配位滴定法1.配位滴定法的概念2.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系数4.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5.金属指示剂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7.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1.掌握稳定常数的概念,条件稳定常数2.掌握配合平衡中有关液体浓度的计算方法3.掌握副反应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4.熟练掌握EDTA滴定曲线的原理应用5.了解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及选择依据6.熟悉EDTA滴定法的方式和如何提高配合滴定的选择性理论:12教时实验:13学时。
1.EDTA标准液制备。
(2教时)2.水中硬度测定。
(2教时)3.铝盐中的铝含量测定。
(4教时)4.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5教时)。
7 沉淀滴定法1.概述2.莫尔法3.佛尔哈德法4.法扬司法1.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原理和条件2.熟练掌握测定滴定法所需标准溶液的配制、应用和计算理论:10教时实验:8教时1.硝酸银标液制备与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4教时)2.氢氧化钠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4教时)8 氧化还原滴定法1.概述2.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4.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曲线5.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6.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结果计算7.KMnO4法1.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任一电对的电极电位2.掌握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因素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4.掌握KMnO4法、碘量法、铈量法、溴酸盐法的特点、反应条件和应用范围5.熟练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理论:12教时实验:16学时。
1.KMnO4标液制备(2学时)2.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2学时)3.氯化钙中钙含量8.K2Cr2O7法9.碘量法10.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4学时)4.重铬酸钾标液制备。
(2学时5.硫代硫酸钠标液制备。
(2学时)6胆矾中铜含量测定(4学时)9 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3.沉淀的形成4.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5.沉淀条件的选择6.重量分析的基本步骤7.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熟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2.熟悉沉淀的形成过程和各种类型沉淀的形成原因3.了解造成沉淀不纯的原因及其减免的措施4.掌握不同类型沉淀的测定条件5.熟练掌握有关重量分析的计算方法理论:10教时实验:6黄酒中的固形物分析。
4学时电教2学时10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沉淀分离法2.液一液萃取分离法3.离子交换分离法1.了解沉淀分离的概念和其沉淀剂的作用2.掌握萃取分离的原理、方法及有关计算3.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特性,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方法理论:6教时11 定量分析一般步骤1.采样2.试样的分解3.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1.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理论:6教时12 技能强化周4.30教时13 机动5.7教时三.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门针对化学检测操作容量分析的实践性课程包括,应知、应会两大部分,因此该课程评价应与分析操作工等级考相结合,以理论占40%,等级考成绩占60%比例核定其总评成绩。
而理论部分则以平日30%期中30%期末40%定。
应分两学期上故等级考分初、中级两次考试四、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基础理论采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周玉敏主编《分析化学》,实验采用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李楚芝、王桂芝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为主,加上化学检验国家标准为辅的相关内容组成。
(二)教学建议:(1)以实验为主,以实验带理论的教育模式。
并根据实验室容量和班级人数与其它实验课穿插进行。
(2)该课程实操部分要从选修课、技能训练课中得以加强。
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小计讲课实验1 绪论2 22 定量分析概述8 6 43 滴定分析概述14 8 64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14 8 65 酸碱滴定法24 10 146 配位滴定法25 12 137 沉淀滴定法18 10 88 氧化还原滴定法30 12 16+29 重量分析法16 10 610 分析化学中常用分离方法 6 61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6 612 技能强化周30合计193 88 105六、课程实施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工作方案,实施工作方案,检查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到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并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要让每个学生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2、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追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等。
3、增加必要的生产实习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之后,配合相应的生产实习,到工厂中真正了解生产实际,向工厂的师傅请教,了解典型产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维护技术。
4、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使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讲授那些枯燥的基本概念和观看摸不着的仪器内部结构,配合仿真软件练习,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弥补由项目教学法带来的理论知识不连贯,使基本理论系统化。
5、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长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加深巩固,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从而确保学生经过培训后,掌握课程所要求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以定量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考试,实验考核。
考试形式多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期末与平时相结合。
1、平时成绩20% (课堂提问,课外作业,阶段考查,平时的出勤率等)2、实际操作实训成绩40%(实验室表现,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合作能力等)3、仿真实训成绩10%(仿真实训的表现,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和作能力)4、理论笔试考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