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拔罐与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刘吉玉
带状疱疹一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间有多种名称,如“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蛇盘疮”“缠腰龙”“蜘蛛疮”等。

这是一种伴随剧烈的神经痛的皮肤病,如果治疗措施不得力,可能造成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

一、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
急性带状疱疹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为感染湿热毒邪(西医学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为正气虚弱(即西医学的免疫力低下)。

毒邪和正气虚弱可以相互为因,毒邪的感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基础。

正气虚弱的原因有多种,如劳倦过度、嗜酒肥甘、久病体虚、情志不遂等均可导致正气虚弱,这就给湿热毒邪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临床上大面积的带状疱疹重症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清楚急性带状疱疹的发生及病理机制: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潜伏在那里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
常免疫防卫机制受到损伤或抑制而发生功能低下时即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

由于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所以临床上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剧烈疼痛。

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特征一般应是剧烈的神经痛、节段性水疱疹、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诊断时应当注意其特殊类型:如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内脏带状疱疹等,这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致病有一定的严重性,有些可致失明、耳聋、甚致死亡。

有些病例可因早期仅有疼痛而极易被误诊为心绞痛、胆道或肾绞痛等,临床应当谨慎。

另外,尚需注意微皮损型及
无疱型带状疱疹,临床少见,诊断颇为困难。

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1.眼带状疱疹: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以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2.耳带状疱疹:是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

表现在外耳道或鼓膜有疱疹,患侧有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听觉症状。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多发生于发疹时或发疹后3-4天,但亦可发生于发疹以前,大多见于颅神经或颈、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病人。

临床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

4.运动性麻痹:多为眼、面麻痹,脊髓根运动性麻痹则较少见。

其麻痹的肌肉与支配皮肤的神经常相一致。

5.内脏带状疱疹:其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经节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通道及泌尿道症状,亦可发生节段性胃肠炎及单侧性膀胱粘膜溃疡。

当侵犯腹膜、胸膜时,则可在这些部位发生刺激甚至积液等。

不典型带状疱疹:
1.无疹型带状疱疹:免疫功能较强者,不出现疱疹,仅有神经痈。

2.不全型或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出现水疱。

3.出血性带状疱疹:疱疹内容物血性。

本病亦有在神经痛4-5天后才发生皮疹,因而,易误诊为心绞痛、溃疡病、胆道或肾绞痛等。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西医学目前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止痛、抗病毒剂、维生素类、激素、音频电疗法等,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学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治则为清热除湿、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本文重点介绍针刺拔罐与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这类方法见效快、成本低、无后遗症,而且风险低、易操作。

1.针刺拔罐,加中药外敷
针刺拔罐:在患处,尤其蛇头、蛇尾,用三棱针点刺拔罐。

中药外敷:雄黄15g、白矾15g、地龙15g、黑木耳15g、冰片6g,打粉,备用。

干性疱疹,用香油调敷;溃烂,出水,干粉敷。

敷后用薄膜缠缚。

2.蜘蛛穴直接灸
对于不方便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部位的带状疱疹,如无
疹型、脏腑型等,可以采用蜘蛛穴直接灸的方法。

蜘蛛穴,属背部奇穴,因其取穴、应用独特,也成特殊奇穴,主要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在督脉上。

取穴时让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背面,取细线1根测量患者的最大头围,将剩余的线剪除,然后用测量的线由前向后经颈部绕行1圈,再将两头线端对齐,沿胸椎正中线向背后稍拉紧,合拢的线端所到达之处即是蜘蛛穴。

取穴时,一些学者在测量头围后将细线绳对折,用红笔在对折点做标记,将红点对准喉结,再由前向后经颈部绕到背后,稍拉紧细线,线端所达之处就是“蜘蛛穴”。

准确定位后,取枣核大小艾炷放在穴位上,直接灸1壮,燃至患者感轻灼痛为度取下,可使痛止肿消,疱疹结痂而痊愈。

多数病例经治后1-2天即可红肿刺痛消失,3天后即可治愈。

3.针刺大骨空
对于不方便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部位的带状疱疹,也可以针刺大骨空穴的方法。

大骨空,中医奇穴,又名大骨孔,出自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主治目痛,翳膜内障,鼻衄,吐泻等。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针刺大骨空穴,治疗带状疱疹,极有效。

4.使用带状疱疹特效喷剂
百治百愈带状疱疹喷剂:紫草:大黄:酒精(75%)按1:5:50比例,浸泡3天3夜,滤出黄色汤液,装入喷雾瓶,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

用时直接涂抹在患处,每日5-6次,5天一个疗程。

一个疗程治愈率58%,2个疗程治愈率42%,百分百治愈。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对带状疱疹特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