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掘进工作面规程编制规范

掘进工作面规程编制规范

最大空顶距:掘进工作面爆破后,工作面没有支护的最大距离,一般依照岩层稳定情况和支护排距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 个排距。

最小空顶距:指支护后工作面最小的没支护距离,一般为不大于支护排拒的1/2。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了。

掘进一个循环进尺,支护后,紧靠工作面的永久支护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为最小空顶距。

掘进一个循环进尺,支护前,紧靠工作面的永久支护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也就是临时支护段的距离)为最大控顶距。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编制概要。

第二部分:作业规程编制具体要求。

第三部分: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部分
编制概要
一、凡是掘进巷道在50m以上的每一个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按照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以前的作业规程进行施工。

掘进巷道在50m以下的可以编制掘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

二、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悉现场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二)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三)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三、作业规程一般应具备下列图纸。

1、巷道布置平面图和巷道关系剖面图(倾斜方向)(1:2000或1:1000)。

2、综合柱状图(1:100或1:200)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1:1000或1:2000)。

4、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地质图(1:1000或1:2000)。

5、巷道永久支护平面图、剖面图(1:50100)。

6、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1:50或1:100)。

7、水沟断面图(1:50)
8、巷道断面图(1:50)
9、巷道开口大样图
10、特殊工程大样图(1:50或1:100)
11、绘制设备布置示意图。

12、绘制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13、炮眼布置正面图、俯视平面图、剖面图,
14、炮眼装药结构示意图。

15、运输系统示意图。

16、通风系统示意图。

17、压风系统示意图。

18、抽采瓦斯系统示意图。

19、防尘系统示意图。

20、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21、供电系统示意图。

22、排水系统示意图。

23、运输系统示意图。

24、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25、避灾路线示意图。

四、巷道布置应因地制宜,以安全、经济为原则。

五、掘进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并按顺序编号。

六、《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只需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和关键内容,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煤矿安全规程》未明确规定,而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内容(如:第26、44、46、74、89、126、128、159、317、331、337条),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要求。

(一)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或生产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二)编写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须先到现场勘察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条件;要使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

(三)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编写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过程中突然遇到地质构造,过较大的断层、褶曲构造、老空、
瓦斯异常、透水等;
2、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区,应力集中区;
3、施工过程中遇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地层;
4、在火区附近、注浆采区下分层威胁施工安全;
5、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方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不符;
6、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不具体或未包括的内容;
7、其他可能受到危害或威胁的施工现场。

(四)安全技术专项措施编制的内容:
1、施工方法、工艺、工序安排等;
2、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3、生产系统与原规程不同的,在措施中说明;
4、工程的规格尺寸等,要有附图;
5、其他与措施有关的内容。

八、巷道贯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

(二)工序安排,在掘进巷道贯通前,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其他巷道在相距20m前,只准从一个掘进工作面向前
贯通,另一个工作面必须停止作业等。

(三)工作面加强顶板支护的支护方式。

(四)贯通前长探短掘,明确探眼的位置、角度、深度、数量,附三视图。

(五)制定爆破制度,设定警戒位置,对有关电气设备、电缆和设施采取保护的措施。

(六)水、火、瓦斯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和处理办法。

(七)、其它到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正常前的现场值班人员及职责。

(八)有水患的巷道贯通,制定探水、放水、排水的方法。

九、预防瓦斯突出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二)防突措施的选定。

(三)注水措施技术参数。

(四)预测指标和临界值的选定。

(五)预测方法。

(六)操作要求。

(七)安全防护措施及防止灾害扩大的措施。

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写作业规程。

(一)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二)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形式。

(三)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四)原作业规程与现场情况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五) 原计划工作面开采或掘进,作业规程编制完成并已审批,但由
于某种原因暂不掘进,时间满1年重新掘进的。

十一、作业规程中的采矿、地质、通风、机电、运输等专业术语和图例、计算公式一律以《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
定标准》、《煤矿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和《煤矿电工手册》为准。

十二、其它规定要求
1、作业规程实行各公司统一编号,具体由各公司规定。

2、作业规程内容的字体为宋体字,字号为小四,章节题目加粗,“会
审意见”、“处理意见”和“目录”为宋体,三号,加粗,其它为小四宋体字,文字部分行距为1.5倍,上下章节间隔一行。

3、规程封面“……作业规程”用黑体字并加粗,字号为二号,其它
为黑体字,字号为四号,居中。

4、作业规程用A4纸张双面打印,文字和表格页面设置上下各为
2.8cm,左右各2.5cm,页码设置在页面下端中间位置。

页码设置
“第×页,总×页”。

5、附图用A4或A3纸打印。

6、作业规程施工前发放到以下部门并落实专人管理:施工队、生产
科、矿调度室、安全科(或安监处)、机电科、通风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