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井网部署
基础井网的要求
控制层系80% 以上的储量
基础井网的开发对象必须满足的条件: (1)油层分布稳定,形态易于掌握; (2)基础井网能控制该层系80%以上储量; (3)上下有良好的隔层,确保开发层系能
独立开发; (4)有足够的储量,具备单独布井和开发
的条件; (5)油层渗透性好,油井有一定的生产能
力。
基础井网及其 研究
在进行油砂体和隔层研究的 基础上, 划分开发层系,确定开发区上开发井网的 套数。
2) 确定油井数目
根据开发区的采油速度Vo ,地质储量 为N,面积A,试采资料确定的平均单井日 产油量为q,计算出生产井数。
3) 确定注水井数 根据设计的注采井网(注采系统)
确定的注采井数比,可计算出注水井数。 4) 布置开发井网
8 1.82 742(1.2%)
11 2.46 638
窿
5
12
1.32
870 600
36
4.03
498
27
3.03
575(1.5%)
18— 25
2.04— 2.78 600— 700
91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井网密度计算 · 计算方法 ★ 不稳定试井法 ★ 经济极限法 ★ 采油速度法
0.52 6
0.31 5.1984
吨油成本 O(yuan/t) 贷款利率 R(%) 投资回收期 T(a) 钻井成功率 (f)
2600
1124 265.26 0.05022
6 0.80
92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计算结果
窿 5 区块注水开采合理井距计算结果表
方法
参数
经济最佳井网 经济极限井网
79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
n (三)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
●1.根据采油速度的要求确定井网密度 由于合理井网密度缺乏定量标准,布基础井网时,只能根据采 油速度的要求来确定井网密度。 (1)根据详探成果或用同类型油田的生产资料确定平均单井日 产量; (2)确定生产井和注水井井数:
生产井井数:np = Nv / cqo 由注采系统确定注水井井数: ni 总井数:n = np + ni (3)井网密度: S = A / n或S = n / A
(3)合理井网密度(效益最高)
N ´ RT ´ P ´ ED ´ B ´ e-B / S = A(M ´(1 + i)T / 2 + T ´ C)´ S 2
(4)极限井网密度 (利润为零)
N ´ RT ´ P ´ ED ´ e-B / S =(M ´(1 + i)T / 2 + T ´ C)´ A ´ S
70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二、一次布井与多次布井 ★分阶段布井(多次布井)
●基础井:详探阶段结束后,除主要油 砂体外,对大多数油砂体的了解还很不清 楚,可借鉴的生产资料不多,因此,在第一 阶段,只能根据主要油砂体均匀布井。这种 保证主要油砂体投入开发所布的井为基础 井。
71
基础井网 及其研究
是指在全面布置各层系开发井网之初, 先选定一个 分布稳定、产能高、有一定储 量,并具有独立开发条件 的油层,以此作 为主要开发对象,布置其 正规开发井网。
77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钻井密度)
n (一)井网密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井网密度:定义为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布多少口井
(口/千米2)或每口井控制多少面积(千米2/口)。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 ●1.油层物性(渗透率大小)及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2.原油物性(地下原油粘度); ●3.开采方式与注水方式; ●4.油层埋藏深度; ●5.裂缝和渗透率方向性; ●6.断层和岩性变化。
井网控制程度%
80% 井网密度(口/km2)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二、一次布井与多次布井 ★分阶段布井(多次布井)
●储备井(补充井) :经过对基础井所 取得各种资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所钻的第 二批生产井和注水井,使没有投入开发的油 砂体和开发效果不好的油砂体或油砂体的某 一部分全面投入开发,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 的目的。这种井就称为储备井。
o 任务:利用基础井网对本开发区的地质 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全面解剖,在此 基础上全面布置各层系的开发井网。
o 重点:对油砂体的研究。
重点:对油砂体的研究。
分油砂体进行解剖、分类、排队,深 刻认识油层的分布规律。油砂体分析的主 要内容:
(1)油砂体的延伸长度、分布面积及 它们与控制储量的关系;
(2)油砂体的平均渗透率及其与控制 储量的关系。
对某一开发层系的开发井网钻成后,应根据地质新 认识作以下调整研究:
(1) 隔层调整(保证层系隔层的稳定性); (2) 低产区或低产井的调整(含层系调整); (3) 采油方式调整; (4) 注采系统调整。
6)各种布井方案开发指标计算和经济核算
7)确定最佳方案
对各种布井方案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开发指 标预测和经济分析后,综合对比各种布井方案并优 选出最佳方案。
井网密度 S(well/km2)
5.8
9.9
合理实用井网 6.8
经济极限法 井
距(m)
415
317
383
采 收 率(%)
21.2
30.8
24.3
注水开采采油速度法井网密度计算表
可动用地质储量 (104t)
1331.26
1331.26 窿 1331.26 5 1331.26 区 块 1331.26
1331.26
1331.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β
含油面积 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 单井经济产量 23.40 t/d
(km2)
(%) (104t) 井网密度(well/km2) 井距(m)
2 9.088 1.0 13.31
3.81
512
2 9.088 1.1 14.64
4.19
488
2 9.088 1.2 15.98
4.57
468
2 9.088 1.3 17.31
q2-22、 q2-23、 q2-24(2003-6投产)
X1、 X10、 X12(2003-12投产)
94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衰竭式开采井网部署图
95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开采井网部署
· 稀井网(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 ★部署原则:考虑青西油田油层深、钻井投资高、风险大的特
部署结果:部署新井27口,产能规模可达33万吨(青西油田 40万吨),采油速度为2.5%(青西油田1.8%)
80
3-4 开发井网部署
o 三、井网密度
n (三)井网密度的确定方法
●2.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确定水驱砂岩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 和极限井网密度
(1)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ER = EDe-B / S
(2)油田开发纯收入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NETV = N ´ RT ´ P ´ ED ´ e-B / S -(M ´(1 + i)T / 2 + T ´ C)´ A ´ S
56.83 5.45 45.39
33.6 5.45 45.39
90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计算结果
计算合理井距表
区
块
井 数 (well)
目
前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不稳定试井
井 距 (m) 井 距 (m) 井 数 (well)
经 济 极 限 法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 计算参数
窿 5 区块注水开采合理井距计算参数表
面积 A(km2)
9.088
平均单井总投资 ID+IB(104yuan/well)
可动用地质储量 N(104t ) 1331.26 油价 P(yuan/t)
驱油效率 ED(f) 空气渗透率 Ke(10-3μm2) 原油粘度μo(mPa.s)
井网指数 a(well/km2)
点, 以少打新井(稀井高产)为原则
★部署结果 采用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井距500-600m,共部署新井12口, 产能规模为25万吨(青西油田32万吨),采油速度为1.9% (青西油田1.4%)。
★缺点: 没有考虑裂缝方向,而注采井多位于裂缝方向上,注入水很快 沿裂缝窜入油井,使油井暴性水淹。
井距大,井网对储层的控制程度低、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小。 点状不规则的稀井网采出程度低,含水高,开发效果差。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衰竭式井网密度计算 · 计算方法
★ 不稳定试井法
★ 经济极限法
★ 采油速度法
· 计算参数
区块
含油面积 A(km2)
窿1 4.474
窿5 9.088
可动用地质储量 N(104t)
492.14
1331.26
开采回收年限 T(y)
6
6
原油销售价格 P(yuan/t)
1124
井 距 (m)
井 数 (well)
采 油 速 度 法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井 距 (m)
井 数 (well)
合理取值
井 网 密 度 (well/km2)
井 距 (m)
综合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窿1块:采用目前实际井距638m
窿5块:合理井距为600—700m
窿1 11
2.46 638 600 13 3.03 575
96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部署图
97
3-4 开发井网部署(青西油田)
· 注水开采井网部署 · 密井网(不规则线状注采井网) 部署原则: ★注采井排方向平行于裂缝方向 ★采用交错部署的不规则线状注采井网 ★井距600-700m,排距200-300m,注采井距350-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