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
平滑肌 & 胶原参与
血栓/出血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 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 包括 PTCA 支架植入术 旋切术 旋磨术 激光成形术
适应症
有胸痛病史,症状部典型,EKG有缺血改变, 不能确诊
已确诊冠心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拟行 介入治疗活旁路移植
心梗后再发心绞痛或运动试验阳性 中老年患者心脏扩大,心衰,心失常,疑
有冠心病 ACS拟行急诊PCI者
禁忌症
造影剂高度过敏 严重出血性疾病 严重感染性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其他严重疾病终末期
冠脉解剖
什么是冠心病?
是由于提供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因腔内粥样斑块堵 塞,造成腔狭窄、闭塞, 影响循环血流,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和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动脉粥样 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泡沫 细胞
脂肪 条纹
内膜 损伤
粥样斑块
纤维 斑块
复合损伤 /破裂
10岁起
30岁起
主要由脂质聚集生长
40岁起
右冠优势型(Right dominant):即PD和PL 为右冠分支时,占人群的85%
左冠优势型(Left dominant):即PD和PL 由左旋支末端发出,占8% 均衡型(Equivalent):即 PD和PL分别由左 旋支和右冠脉发出者,占7%
轻度 〈50%狭窄 很少影响心脏血供 中度 50%-70%狭窄 明显影响心脏血供 重度 〉70%狭窄 有临床症状
并发症
心律失常:在检查过程中常见心动过缓以 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个别病人可 现心室颤动。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栓塞,以脑栓塞和周围动脉栓塞常见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感染 造影剂反应
谢 谢
布、绷带、沙袋、约束带 药品准备: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 护士在旁,监测血压心率
什么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CI)成功?
1、血管造影成功 成功的PCI使靶部位的血管管腔明显增
大。在支架广泛应用之前,一致公认的成 功定义是残余狭窄 <50%,且获得TIMI 3级 血流 (血管造影评价 )。然而随着包括冠状 动脉支架在内的先进的辅助技术的应用, 残余狭窄 <20%已成为理想血管造影结果的 临床基准。
2、操作成功
PCI达到血管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 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 (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C ABG)视为操作成功。尽管急诊CABG(冠状动脉 搭桥 )和死亡是易于确定的终点,但是对操作相 关的心肌梗死的定义尚存在争议。常用的定义是 新的Q波出现和超过阈值水平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升高。然而,不伴Q波的心肌酶升高 的意义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几个研究已经证实CK-MB比正常上限升高 3~ 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有临床意义。因此大多数人 认为不伴Q波的CK-MB明显升高也说明有PC I的并发症存在。
3、临床成功
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患者达到血管造影和 操作成功后,心肌缺血症状和(或 )体征缓解。远 期临床成功要求长期维持近期临床成功的效果, 操作后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和体征持续缓解 6个月 以上。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 的主要原因。再狭窄不是并发症,而是一种对血 管损伤的反应。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再狭窄的频率 可以用第一次操作后对靶血管重复进行血管重建 的频率来判断。非常高的再狭窄率可能说明术者 选择了易于发生再狭窄的病变,如长病变或小血 管病变等。
PCI的发展进程
介入治疗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单纯球囊扩张术: 金属裸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发生率高达50% 再狭窄发生率约为
30%。
药物洗脱支架: 再狭窄发生率仅为5%。
冠脉支架 植入支架
手术过程
在导管室进行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完成必要的检查 药物准备 身体准备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饮食 睡眠 更换手术衣裤、排空膀胱 建立静脉通路 特殊情况告知医生
冠脉造影围手术期 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医学 界称其为“金标准”
定义
冠脉造影是使冠状动脉在X线下显影的方 法, 即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或挠动脉送到 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 少量造影剂充盈全部冠状动脉及各级分支 血管。这样就能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 部分支,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阻塞性病 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等。其结果可为介 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 科学依据。
术后护理
安置病人 心电监测 血压监测 穿刺处观察护理
经桡动脉 经股动脉 鼓励饮水 饮食 抗生素预防感染
迷走反射
表现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汗
处理 立即报告医生,准备阿托品、多巴胺,适当 补液
拔鞘准备
保证静脉通路通畅 物品准备:心电监护、除颤仪手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