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2), 311-316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9.82046Study on Legal Issues of Food Safetyin Take-Out IndustryXinwei Li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Feb. 7th, 2019; accepted: Feb. 21st, 2019; published: Feb. 28th, 2019AbstractThe take-out industry is a part of the catering e-commerce under the e-commerce, and has becomea kind of new vigor and vitality of economic for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meal orderingservice not onl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brings the industry of mixed food hy-gie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take-out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advertisement operator publisher,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between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delivery service platforms, and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to the industry food safety of active supervision and other improvements.KeywordsTake-Out, Food Safety, Advertisers and Publisher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ctive Regulation外卖行业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李欣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9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28日摘要外卖行业作为电子商务下餐饮电商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新的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
迅猛发展的网络订李欣蔚餐服务不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带来的还有行业里的鱼龙混杂、食品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乱象”。
文章在分析外卖行业现有法律规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应明确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建立监管机关与外卖服务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制度,以及加强行政机关对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的主动监管等完善建议。
关键词外卖,食品安全,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信息互通,主动监管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外卖是一个很广泛的一个词,其发展可谓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最开始的打包,到电话送餐,再到如今的“饿了么”等外卖送餐软件。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网络消费越来越普及,网络订餐作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之一,已经发展为一个城市的新常态,外卖行业对于繁荣互联网餐饮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但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店铺惊现黑心作坊,光鲜亮丽的图片背后的实体店,却是油污横流、不堪入目的“脏乱差”。
如果没有这次“315晚会”的曝光,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APP里面所显示的一份份美味的菜肴,竟然出自这么肮脏不堪的黑心作坊。
在顾客毫不知情地大快朵颐的时候,不知道把多少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一同吃到了肚子里面。
因此在这个事件发生后,外卖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我们不但要思考事件的原因,更需要在制度上找到缺陷之处,解决人们饮食之虑。
2. 外卖送餐服务的行业现状2.1. 外卖行业的经营模式目前的外卖行业主要有以下两种订餐服务经营模式:第一种是经营者自主经营。
这种经营模式是比较少见的,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只适合在小的社交群体中,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这种经营模式是经营者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客户直接进行网络食品交易,经营者一般是餐厅为方便老客户提供的一种便利,只对客户收取必要的打包费用,而不收取配送费。
而这种模式的目标客户一般都是熟客,或者通过熟客推荐新客户拓展客源,而负责配送的则是经营者雇佣的员工,平时在餐厅收拾碗筷、整理桌椅,在需要配送时,帮助店主送达,亦不向店主要求额外工资。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客户只与经营者发生法律关系,而不涉及第三方,法律主体关系明确,不存在产生争议时,难以确定法律责任的问题。
这种经营模式的问题主要在于维持双方建立交易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基于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在社交小团体中,人们彼此互相熟悉,即使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都是私下解决,没有公示公开,违法行为得不到相应的处罚,不利于新客户对餐厅的整体评价,侵犯了新顾客的知情权。
第二种是经营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
这种经营模式是目前网络订餐服务最普遍的,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方式。
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订餐服务平台有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百度外卖、口碑外卖、饿李欣蔚了么等。
在这些平台中,从事网络订餐的经营者入驻需要填写店名、商户类型、经营范围、联系方式、配送方式,还有就是上传店铺门面图和店内环境图,以及需要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许可证照,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接下来就只需要几天的审核时间商家就可以在平台中拥有自己的店铺。
顾客就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浏览店铺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下单订购。
在这种模式下,顾客面临的是一个个完全陌生的商家,也不与商家发生面对面的交易,从事网络订餐服务的经营者具有极大的隐蔽性,顾客无法确认商家是否真正拥有经营资格,只能凭借对交易平台的信任选择商家,但平台亦不能保证商家是否拥有经营资格、制作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经营者是否存在借用和挂靠营业执照的情况。
2.2. 外卖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201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通报的2016年网络外卖订餐服务体验式调查结果显示,线下送餐服务及送餐质量体验部分存在卫生安全、无证经营、不提供正规发票等七大突出问题。
这七大问题包括:个别订单餐食存在异物等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情况;个别平台准入审核不严,出现无资质商家在平台线上登记,在线下无证经营的情况;部分餐食外包装存在破损、食物撒漏、串味等情况,餐食外观体验相对较差;部分平台商家不能及时送达餐食;部分商家自行安排的送餐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服务主动性较差;部分平台未设订单取消选项;平台商家不主动提供正规发票。
这些情况表明平台上入驻的商家不仅在服务上存在问题,就连营业资格也有很大问题。
3. 外卖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于在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中,我国立法者敏锐地捕捉到并增设了新的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相关的规范制度首次进入到法律规制当中,新《食品安全法》最大亮点在于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食品经营者的审查义务,以及怠于履行或虚假提供信息的法律责任,但是第三方平台自身的监管不足、相关监管法律及食药监管部门的缺位、外卖消费者维权困难等问题仍然是目前外卖行业监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3.1. 第三方平台的自身监管与问题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重典惩罚”时代[1],只有让制假造假者,危害他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付出全部资产甚至生命代价,食品安全恶性事故才能得到遏制,也只有重典才能增加违法者对生命的敬畏,不敢轻易犯罪。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部新法被各界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该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等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有涉及,其中第六十二条和第一百三十一条分别强调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不仅要审查许可证,对违法商户还要及时制止、报告、停止服务,这在一方面会促使第三方平台加强审核力度。
虽然国家将这一监管责任让渡给第三方平台,但是经调查在第三方平台申请开店只需提供法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和许可证证件,然后填写地址、电话、商店照片等信息,提交后由第三方平台进行线上审查,三天后即可开店。
这种简单的流程只能做到形式审查,因此平台的疏忽很可能为非法经营的经营者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并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商家入驻后第三方平台就不再对经营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其经营状况也不再评估,因此这种第三方监管模式下让外卖行业滋生了很多“黑作坊”。
3.2. 相关监管法律及食药监管部门的缺位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中规定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对于李欣蔚如何审查许可证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长期以来仅仅进行的是形式审查。
只要有证即可入驻。
所以我们需要在出现问题后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对其进行规范。
还有另一个问题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中提到违反本规定的第三方平台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是此条处罚的金额远远低于第三方平台在此中的获利,对其很难造成慑力。
并且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二款中仅仅规定了平台对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这造成第三方平台仅对商家进行形式审查而全然不顾其生产食品的环境及生产条件,对其卫生状况不进行监督。
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完善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规章成为现阶段我国在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首要解决的任务。
由于外卖行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方式的特殊性,食药监管部门也难以对外卖商家进行切实监督。
一方面,我国外卖行业的监管模式还停留在“被动执法”的模式,这意味着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对“问题食品”及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和查处总是慢于或后于媒体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