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之父】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是指

【幼儿教育之父】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是指

【幼儿教育之父】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是指当各色各样的幼儿园让你眼花缭乱时。

当各种幼儿教育模式让你无从选择时,你是否对“幼儿园”叫法产生过好奇心,到底是谁最先启用了这种叫法?幼儿教育的思想最初有哪些特点呢? 福禄培尔这个名字便闯入我们的视线。

一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由于产业革命,出现了诸如贫儿、孤儿、流浪儿的社会问题,作为宗法制的家庭生产和教育的共同体的封建家庭形式日益解体。

在当时的德国,成人与大一些的孩子不得不参加战争或者其他工作,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照料,这样,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机构便应运而生,但这些学前教育机构无论从教育思想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所以,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的卡伊尔霍附近的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学龄前3~6岁的幼儿,开办了名曰“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机构。

并组织专门的训练班,训练了一批“游戏指导员”。

后来幼儿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福禄培尔想给这个幼儿学校起一个合适的校名,但这是个难题。

他的幼儿学校坐落在山林中,风景非常优美。

据说,有一天,他在树林中散步时,看见山林中的草木花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他受到启发:幼儿和草木花鸟一样,是充满生机的,教师就和侍弄花草的园丁一样,幼儿生活在幼儿教育机构,就像花儿鸟儿生活在园林中一样,自由、茁壮地成长。

于是,他便决定把他的幼儿学校取名为幼儿园。

1840年,他把上述机构命名为“德国幼儿园”。

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福禄培尔还于1844年将这所幼儿园迁往风景秀丽的马林塔尔城堡,“幼儿园”的寓意为“儿童的花园”,主要由女性担任的“游戏指导员”也改称幼儿园教师,并被形象地比喻为“园丁”。

德国政治家将幼儿园介绍到英国,后又经过英国的博览会传人美国,再由传教士带入日本。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又将带有日本特点的福禄培尔幼儿园引入到中国。

福禄培尔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而这种不幸的童年生活对其后来关注幼儿教育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福禄培尔1827年在《给迈宁根公爵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早就面临着生活的冲突,处在痛苦和狭窄的环境中,家庭对儿童本性的忽视和不充分的教育对我产生了影响。

”福禄培尔于1782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一个路德派新教的牧师家庭。

在福禄培尔九个月大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幼小的福禄培尔便主要由家里的仆人照顾,常常在厨房里与仆人一起吃饭的记忆,让福禄培尔对厨房倍感温暖。

和所有有继母的孩子一样,当继母生下自己的孩子卡尔后,福禄培尔再也没有享受到继母的爱。

当卡尔快满4岁时,作为哥哥的福禄培尔想要在卡尔生日时送他一件礼物。

可是由于没有钱,加上当地买不到适合儿童玩的东西,福禄培尔采用了小伙伴的建议,把一条幼狐作为给卡尔的生日礼物。

可是,在赠送生日礼物的那天晚上,在花园的角落里,幼狐并没有使卡尔感到兴奋,相反却使卡尔受到了一点伤害。

好心办成了坏事,更使继母大为光火,大发雷霆,甚至给予了惩罚。

虽然父亲知道了实情。

但却没有消除继母对他的敌意,最为可怕的后果是,继母再也不愿与福禄培尔说话了。

缺少母爱的福禄培尔,也缺乏与父亲的沟通,所以,福禄培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既没有母亲,也没有父亲。

”“也没有父亲”的含义是他也没有享受到父爱。

他的父亲由于事务繁忙,并不关注他的家庭和孩子。

对福禄培尔,只是偶尔关心一下。

如果有一点时间,父亲会把自己的慈爱分给他的几个哥哥。

同时,由于年幼的福禄培尔总是喜欢做一些看起来非常愚笨顽皮的事,常使得父亲和继母都极不高兴,再加上父亲教他阅读和书写的努力失败了,以至于他的父亲把他看成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愚笨的儿童,所以福禄培尔整个童年期里不仅是孤独的更是悲伤的。

但是父亲对福禄培尔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他拥有一个家庭花园,并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在福禄培尔看来,严厉的父亲在花园里极其温柔。

受其影响,福禄培尔很多时间都在自己的家庭花园里度过,失去母爱的福禄培尔在花园里找到了快乐,为他灰暗的童年带来了一丝亮色,也使他逐渐养成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年幼的他常常流连于花园、树林、田野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福禄培尔最早接受早期启蒙教育正规学校是乡村女子学校,后来在舅父的资助下进人中学,又在林业主的资助下进人耶那大学学习,后来又因经济困难被迫辍学。

当过测量员、书记员等,更换了许多工作,他曾梦想做一名建筑师,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1805年23岁的他结识了法兰克福模范学校的校长、曾是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学生――教育家格鲁纳。

格鲁纳非常欣赏福禄培尔在教育方面的才干,他推荐福禄培尔去他的学校当教师,福禄培尔从此开始了教育生涯,也坚信教育就是最符合他愿望、适合其兴趣与才能的工作,最终决定以教育作为终身努力追求的事业。

福禄培尔受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他曾两次赴伊弗东访问裴斯泰洛齐,到裴氏工作的学校参观学习,并研究其教育方法。

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

晚年在教育上做了两件事:成立一所自称为“儿童养育学院”的幼儿园,创建一所供膳宿的小型师范学校。

福禄培尔整日和小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曾被周围不理解其工作的人取笑为“和孩子混在一起的老傻瓜”。

在教育思想方面,福禄培尔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认为改进学前教育是全面教育与社会改革的重要开端。

他倡导的幼儿园运动在全世界得到拥护与支持。

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对于哲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亲自设计并制作了游戏教具――恩物:出版了第一部幼儿教育及游戏教育参考书――《母亲与儿歌》。

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因此赢得了“幼儿教育之父”的美誉。

二我们大人,总不喜欢孩子到处跑跳,不喜欢孩子玩沙弄得到处脏兮兮,更不喜欢孩子在墙上信手涂鸦,一刻不能安静,总认为那是调皮捣蛋、不听话的举动,所以只要看到孩子跑就要予以喝阻,看到孩子身上弄脏就会批评,看到雪白的墙面目全非就会怒火万丈,于是就命令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不许乱跑乱动。

殊不知,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

你的断喝或批评已经在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天性了,因为游戏是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重要的工作。

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常常从玩中萌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小孩子只喜欢两件事,一是吃,二是玩,玩比吃还重要。

”这里所说的玩指的就是游戏,而福禄培尔就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并把游戏列入课程之中。

福禄培尔曾这样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

”他指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生命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

”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游戏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游戏可以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可以使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获得愉悦,提高教育效果;游戏还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象、创造的能力;另外,游戏提供了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因为需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福禄培尔说“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我活动的集中体现,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有这样一些经典的论断:“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

在福禄培尔看来,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从游戏中得到充足滋养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力量,也有精神的和道德的力量。

他曾这样说:“游戏是人的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

所以,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

”正是因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方式,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智慧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福禄培尔不仅主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更提出要在市镇设立公共游戏场,以发展儿童的公民品质与社会参与的精神,并预言:“游戏场合会给儿童带来光辉的效果。

”1850年,年已68岁的福禄培尔还精心组织了“游戏节”,与儿童一起游戏、一起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

三福禄培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恩物”理论。

在福禄培尔看来,游戏并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优秀的品质。

因为儿童的生活范围狭窄,思维能力有限,不适于接受理论的概念和抽象的叙述,所以儿童的自我活动在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

而福禄培尔不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一个实践家,他专为游戏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恩物。

“恩物”是“恩赐之物”的意思,表示是由父母赠与心爱的孩子玩耍的,实现儿童自我活动的工具,它是一些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的游戏材料和设备,还包括一些作业用具。

福禄培尔设计的一系列游戏活动,就是借助他为儿童特制的玩具――恩物来进行的。

福禄培尔制作的恩物主要有六种。

第一种恩物是六只柔软的彩色小球,借此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和数目。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

前两种是最基本的,是供3岁以前的儿童使用的。

第三种恩物是由八个同样大小的小立方体组成的一个大立方体。

第四、五、六种恩物都是一个大立方体。

可分割成大小和数目不等的小立方体、长方体、长方板以及小的三角板。

后四种恩物供3-7岁儿童使用,向幼儿显示了更多样的几何图形,有助于识别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旨在训练儿童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作为作业用具的“恩物”则包括针、剪刀、糨糊、铅笔、纸板等,供画线、绘图、剪纸、贴纸等作业用。

福禄培尔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这些玩具设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玩法,以此系统地训练儿童的各种能力。

福禄培尔力图使他的“恩物”体系建立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也特别重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和统一,使儿童的“视、听、做”以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既有活动性游戏,也有精神性游戏。

另外,和裴斯泰洛齐一样,福禄培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呼吁父母关心子女的教育,他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他要求家长多在孩子身上花一些时间,甚至要在所不惜,认为这样就会像“优良的麦子种植在肥沃的土地上一样,会获得百倍的收成”。

福禄培尔还很重视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他把劳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