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审美文化 第五章 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审美文化 第五章 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夸饰”和“藻饰” :夸大、夸张、夸耀的手法,文采华丽的 语辞,增加、强化事物形貌的特征和美。鲁迅说司马相如大赋“益 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 绝汉代”。主观夸张的话语形式表达 “大美”情怀和气魄。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西汉辞赋家。蜀郡成都人。 《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描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 极尽铺张夸饰之辞,篇末则寄寓讽谏之意,被人讥为“劝百讽一”。 文采广博宏丽,颇具大美气象,为汉赋代表。
中 国 审美
文 化 史
制作者: 文化传播学院
制作日期:2013年9月1日
第五章 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秦汉时代中华民族 “大一统” 。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 活力、幻想和激情,确立文化规则和权威,从此围绕“大一 统” 书写一代代“史诗”。中国因秦汉时代而为世界所瞩目, 世界也从秦汉时代而为中国所认知。 秦汉之际指秦代和西汉。 “大美”气象是审美文化最突 出特征 。昭示人们渴望向外开拓、探寻进取、占有万物、征 服世界的伟大信念和高远情怀;显现为一种高大、宏大、博 大、壮大的文化气魄和审美景象。
三个坑总计可达7000件武士俑, 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 战车100乘,马超过1000匹。
最后, 排列布局雄壮威猛,国家 正规军队再现。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 坑东端全景
彩绘的秦俑
西汉纪念性雕塑为代 表:霍去病墓石雕群像。 体积巨大,环境宏阔; 因势象形,朴拙粗犷;神 态各异,富于动感和力量 。 “汉人石刻,气魄深 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1、浑厚、苍凉、高亢、雄壮的“音响效应”
傅毅《舞赋 》:“动朱唇,纡清阳,亢音高歌为乐之方”。大 都以鼓为名,如鞞鼓舞、建鼓舞、鼗鼓舞、盘鼓舞等,还有以铎、 钟、磬、铃、钲等响器为道具的舞蹈,跟鼓配合,构成以打击乐为 主的声响效果。 《汉书· 礼乐志 》:“殷殷钟石羽龠鸣”。班固 《东都赋 》:“钟鼓铿鍧,管弦烨煜”。张衡《东京赋 》:“撞 洪钟,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磕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曹植《鞞鼓歌· 大魏篇》有“乐人舞鞞鼓,百官雷抃赞若惊”之叹。
2、 “全景”和“大景”; “夸饰”和“藻饰”
司马相如作赋,旨在“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在他看来, “赋予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这与司马迁写《史记》 “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 如出一辙,积极进取,蓬勃向上, 雄视天下,傲倪古今。《上林赋》:“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乎 天子之上林乎?”蕴涵一种豪雄之气,显现一种宏大之象。
游猎出行图案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
第四节、 “覆天载地”: “大丈夫” 型的人格美
1、“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以“大”为美的观念,呼唤 “大丈夫”型理想人格。《淮 南子》表现时代风气。东汉高诱论其主旨:“讲论道德, 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 出入经道。” 包容道、儒,综合各家,“大一统”语境的 理论反映。 高诱:“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与 老庄之道有别,富于感性、宇宙人生具体内涵:“夫道者, 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 天地,禀授无形。……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 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 宇宙之总。”(《原道训》)
2、“大丈夫”
《淮南子》尊崇 “大道”,旨在树立以此“大道”为目标, 奋力征服外部世界,全面拥有现实生活的“人”,时代性 “大美”人格——“大丈夫”: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 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 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 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 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览偏照,复守 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 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 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何也?执道要之柄,而 游于无穷之地。”
事功型、实践型“大美”人格。
在不断伸张和拓展中体验“大 乐”: “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 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 刍豢,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 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穿隙穴, 见雨零,则快然而叹之,况开户 发牖,从冥冥见炤炤乎!从冥冥 见炤炤,犹尚肆然而喜,又况出 室坐堂,见日月光乎!见日月光, 旷然而乐,又况登泰山,履石封, 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 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 乐岂不大哉!”
野人搏熊 霍去病墓前石雕
卧虎 霍去病墓前石雕
马踏匈奴 霍去病 墓前石雕
第三节、“闳侈鉅衍”:将“广大之言”推向极致的大 赋
散体大赋是文学代表,鲜明体现进取、拓展、认知、占有、 征服、创造的主流文化精神,体现感性、外向、宏阔、繁复、豪 迈、雄奇、巨丽的大美文化理想。 1、“体物”与“叙事” 不在社会讽喻、情感抒发,而是外向、认知,对外部世界的 感性体认、模拟、写实和再现。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抑滞必扬 ,言旷无隘。” 司马迁肯定 “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谏何异”; 班固否定“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喻之义”。
第五章 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
一、 “乐舞寖胜”:奔放健朗的乐舞形态 二、 “究竟雄大”:以“大”为“美”的文化造像 三、“闳侈鉅衍”:将“广大之言”推向极致的大赋 四、“覆天载地”:以“大丈夫”为范型的人格美思 想
第一节、 “乐舞寖胜”:奔放健朗的乐舞形态
《垓下歌 》:“力拨山兮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兮奈若何!” 《大风歌 》:“大风起兮 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恢弘浩大的审美文化在荆 歌楚舞中拉开帷幕。 《乐府诗集 》:“自汉以 后,乐舞寖胜”。张衡 《东京赋 》:“万舞亦亦, 钟鼓喤喤”。粗犷奔放, 雄肆健朗的壮美文化形态。
建鼓舞 河南南阳汉画石
盘鼓舞 四川大邑汉画石
2、歌舞动作粗犷、劲健、有力
傅毅《舞赋》:“其少进也,若翾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 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擖合并。……绰 约闲靡,机迅体轻。……仿佛神动,回翔竦峙” 。
长袖舞 河 南南阳汉画 像石
盘鼓舞 四川大邑汉画石
拳舞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
《上林赋》: “于是乎离官别宫,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 阁;华榱璧当,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夷 嵏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頫杳眇而无见,仰攀 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闥,宛虹扡于楯轩。青龙蚴蟉 于东厢,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之伦, 暴于南荣;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盘石振崖, 嵚岩倚倾,嵯峨磼酺,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 生,珉玉旁唐,瑸斒文鳞,赤瑕驳荦,杂臿其间,晁 采琬琰,和氏出焉。” 追求以似为工、以博为要、以全为贵、以繁为尚。
茂陵(汉武帝墓) 陕西兴平2、雕塑Leabharlann 格秦汉是雕塑唯一成为主流艺术的
时期,更显珍贵。以明(冥)器和 纪念性雕塑的发展为最突出、最典 型。
首推兵马俑。 首先,陶佣造型高大硕伟、勇武
逼人。一般1.8米,将军佣1.96米, 马约1.7米。 秦始皇陵将军俑
其次,数目多,场景大令人吃惊。1号坑
东西230米,南北62米,深4.5-6.5米,面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 俑坑正面全景 积约14260平方米,估计有陶佣6000件;
秦始皇
秦始皇陵 陕西临潼
汉代同样追求高大堂
皇。《汉旧仪》记载, 天子要达到十二丈,但 又说“武帝坟高二十丈, 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 二丈”,“设四同羡门, 容大车六马……” 武帝茂陵东西长430 米,南北宽114米,围 墙厚约6米,坟丘每边 长260米,高46.5米, 巍然壮观。 秦皇 汉武
汉武帝
思考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有那些审美特征?霍去病墓 前石雕的壮美风格表现在那里? 2、怎样认识汉大赋的“夸饰”和“藻饰”这两 个基本特点? 3、《淮南子》所呼唤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具 有什么时代精神?
巾舞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
拂袖舞女俑 陕西西安白家 口汉墓出土
3、 “巨型化”的景观
场面和规模壮美,西汉始盛“角抵百戏”最有代表性。
乐舞百戏 河南南阳
象人斗兕 河南南阳
舞乐杂技 四川大邑
乐舞百戏剧性山东沂南汉墓 画像石
第二节、 “究竟雄大”:以“大”为“美”的文化造像
鲁迅:“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 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妒,来充装饰 的花纹。……汉唐人虽然也有边患, 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 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 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1、陵墓造型:“丘垄高大若山 陵”。《水经注· 渭水》:“秦名天子 冢曰山,汉曰陵”。皇权至上,坟墓 亦比做崇高山陵。秦始皇“初即位, 穿治骊山”, 起名“骊山”,对崇高、 巨大、坚固、持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