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D及其临床应用

TCD及其临床应用


搏动指数
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是描述频谱形态的两个参数。
PI计算公式:PI=(Vs-Vd)/Vm(Vs收缩期峰血 流速度;Vd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 度)。RI计算公式:RI=(Vs-Vd)/Vs。
搏动指数主要受收缩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差的影 响。病理情况下,低阻力频谱可见于动静脉畸 形供血动脉和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远端血 管,而高阻力频谱则常见于如颅内压增高和大 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近端血管。
TCD原理
由于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超声速在同 一种均匀的媒体中传播没有方向性变化,在遇 到不同媒体表面时超声束会发生部分反射,其 余部分继续传播,在媒体表面不规则,并且障 碍物直径小于入射波的波长时,则超声束会发 生散射现象,接收探头能在任何角度接收到散 射波。血流中主要是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被 看做散射体,反射回来的散射波是多普勒频移 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后动脉(PCA) 基底动脉(BA) 椎动脉(VA) 小脑 后下动脉(PICA)
联系前后及左右循环的动脉
血流速度参数 Vp Vd Vm 脉动参数 PI RI SD
颅窗——颞窗
颞窗 位于颧弓上方,眼眶外侧缘到耳前间的区域,一般
在耳前1-5CM颞鳞范围内。又中将这一区域划分为前、中、 后3个区域,称为颞前、颞中和颞后窗。中青年在前、中窗 便可获得良好的多普勒超声信号,老年人往往移行到中、
后窗。在颞窗可检测MCA(大脑中动脉)、ICA(颈内动脉 末端)、ACA(大脑前动脉)和PCA(大脑后动脉)。
频谱形态——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呈规律的层流状 态。
频谱形态——狭窄情况
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时:1)狭窄部位血流速度 增快但处于高流速红细胞数量减少,呈现频谱 紊乱的湍流状态;2)由于狭窄后血管内径的 复原或代偿性扩张,使处于边缘的红细胞形成 一种涡漩的反流状态或大量处于低流速的红细 胞血流表现为多向性。因此在狭窄段包括狭窄 后段在内的取样容积内检测到的TCD频谱完全 失去了正常层流时的形态,而表现为典型的狭 窄血流频谱,周边蓝色,其底部“频窗”消失 而被双向的红色涡流或湍流替代。
血流方向
是指被检测到血管血流相对于探头的方向。血 流方向是识别正常颅内血管和病理性异常通道 的重要参数。病理状态下,当一侧大血管出现 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某些相邻血管血流方向会 发生改变,根据血流方向改变可以识别病理通 道的出现。
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是指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的速度,主 要根据多普勒频移计算出来。血流速度是TCD 频谱中判断病理情况存在的最重要参数,管径 大小、远端阻力或近端流入压力的改变均会造 成血液速度变化。血流速度又包括收缩期峰值 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频谱形态——狭窄情况
层流、湍流和涡流的TCD表现
经颅多普勒的局限性
需检查者的熟练手法与耐心 5-15%的病人经颞窗查不到脑底动脉 10-20%ACoA和PCA缺如 影响血流速度因素(生理性)
年龄 红细胞压积和血粘度 二氧化碳分压 心输出量
颅底动脉解剖
颈内动脉系统
眼动脉(OA) 颈内动脉(ICA) 大脑中动脉(MCA) 大脑 前动脉(ACA)
颅窗——眶窗
根据探头放置的位置,又可分为眶前后窗和眶斜 窗。在眶前、后窗,超声束经眶上裂可检测到OA (眼动脉),CS(颅内动脉虹吸部)、PCOA (后交通动脉)和PCA。在眶斜窗,超声束经视 神经可检测到对侧ACA及ACOA(前交通动脉)。
颅窗——枕窗
枕窗位于枕外隆凸下2-3CM,项中线左右旁开 2CM区域内。采用枕窗检测时,应让受检者尽量 使其头颈前屈,以便暴露枕大孔利于超声束穿颅 进行检测。在枕窗超声束经枕大孔可检测到VA (椎动脉)、BA(基底动脉),有时可检测到
流速测定原理
多普勒公式:fd=2fo*V*cosθ/C V血流速度 fo探头频率 fd频移(频率差值) θ角在-30°~ +30°V误差<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CD的频移显示
频谱显示(非断面图象)
纵坐标为频移值即速度;横坐标为时间 基线上下为频移方向即血流方向
音频输出:音调高低-速度 参数显示
TCD原理
TCD超声发射器有两种:脉冲波多普勒探头和连 续波多普勒探头。连续多普勒探头采用两个换能 器,一个换能器上的晶片连续不间断地发射连续 超声波信号,另一个换能器上的晶片接收返回的 连续波信号。脉冲多普勒探头采用单个换能器, 间隔一定时间规律间歇地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TCD原理
组成
低频脉冲探头(PW)-穿透力强,能定位 计算机-A/D&FFT转换;显示频谱与参数值
搏动指数PI
频谱形态
血流频谱的形态反映血流在血管内流动的状态。 TCD频谱上的纵坐标是血流速度,频谱周边 (包络线)代表的是在该心动周期某一时刻最 快血流速度,基线则代表血流速度为零。TCD 频谱内的每一点的颜色则代表在该心动周期内 某一时刻处于该血流速度红细胞的数量。
TCD频谱信号的强度用颜色表示,信号从弱到 强的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红色。因此,红 细胞多的地方信号强呈红色。红细胞数少信号 弱的地方呈现蓝色。
TCD及其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的发展史
1918发现超声波;50年代涉足医学领域 1965宫崎测定颈部血管的血流速度 1966拉什莫尔建立脉冲多普勒仪,可定位 1982挪威人Aaslid脉冲低频超声+适当颅窗,建
立了经颅多普勒(TCD),目前已发展 到第四代, 可进行微栓子监测 1989国内引进
PICA(小脑后下动脉)
TCD辅助试验
静态压迫试验:持续3-5’s, 压迫颈动脉试验: 动态压迫试验:快速短时压迫,立即放开,反
复数次,血流并不中断。 光刺激实验:
重要参数产生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检测深度 血流方向 血液速度 搏动指数 频谱形态
探测深度
指被检血管与探头之间的距离,深度是通过每 一群脉冲超声波被PW发射器发射出去时,由 距离选通预设的发射和接收脉冲波间隔时间决 定的。深度对于识别颅内血管非常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