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特征魏斌(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摘要]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复合型的职业素质。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在素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既高尚又全面的。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复合型的职业素质结构,即具有良好的内在职业特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复合型教师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力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寻求知与智的最佳结合,构建美而慧的人格修养,努力使其具备一个优秀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复合型教师;素质[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1-12-26[作者简介]魏斌(1985-),河北唐山人,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2009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创新人才管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复合型人才必将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趋势与战略选择。
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大学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期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人才培养,教师先行。
全球性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办学的主体和发展的核心因素,高校教师被寄予更多厚望,复合型人才培养呼唤复合型高校教师。
一、复合型人才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国内很多学者对复合型人才概念进行了研究及界定。
吴向明等认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基本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跨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朱砚认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
孟庆研认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的人,即一专多能的人。
本文认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并且能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1+1=2”,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质的飞跃;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学习并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人才,更是将所学进行很好的整合应用的人才。
所以复合型人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基础宽厚,知识面广,技能多样复合型人才基本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宽厚的基础、多样化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和能力的专业融合人才的复合型更重要的表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高度融合。
如果只具有多专业松散的知识、能力,没有进行很好地相互交叉、融合,则人才就不能适应更高的社会要求,与单一人才比较也没有明显优势。
知识和能力的专业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三)综合竞争能力特征复合型人才将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交融形成综合竞争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
这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才的高度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复合型人才适合更多的工作要求,尤其适合创新型交叉领域的工作岗位。
人才的实践能力是社会所看重的,是迫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将自己具有的丰富知识、能力交融形成综合能力,尤其表现为很强的实践能力。
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二、复合型人才呼唤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21世纪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出现,当今社会新技术、新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3,2012Total No.393[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3-0094-0394--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岗位职业越来越不稳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愈来愈不合时宜,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基本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跨学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这一客观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突出的矛盾就是高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低的人才素质现实之间矛盾。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钱学森那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趋势,高等学校必须建构科学有效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温总理的感叹”、“钱学森之问”源于对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忧虑,这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深思和破解。
同样,面对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的高校是否也应该深入地进行实际的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满足这一现实需要。
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培养大批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还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其问题的瓶颈恰恰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科教兴国,教育是本;教育之计,教师是本。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决定人才的好坏。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绝对离不开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要求高校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广博与专精结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要,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高校要把建立一支思想稳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放在重要的位置。
学校要制定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鼓励教师自修和进修,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践技能,为教师向复合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教师复合一体化的进程。
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特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才的成就高低,职业素质越高的人才,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复合型的职业素质。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复合型教师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素质结构。
复合型教师必备的素养应当包括:良好的内在职业特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良好的内在职业特质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具有鲜明的内在职业特质。
教师的内在职业特质指的是教师人格特质、人格品质和其他综合的教育素质。
从人格特质看,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情绪稳定,注意力强,善于内省,乐于人际交往。
就人格品质而言,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
另外,教师还应具有其他综合的教育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等。
其中,师德是教师诸多素养的灵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师德的基本要求。
因为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个人的思想情操、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敬业奉献精神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志向、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
(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思想支配行动,教育思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复合型教师要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唯有这样,才会激发其高昂的教育热情,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并最终付诸于良好的行动。
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
对于复合型教师来说,教育思想既把握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又为其提供动力来源。
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急切需要的情况下,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他们都必须积极地进行教育思想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有效实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坚持以复合型人才发展为本,做到“一切为复合型人才发展,为一切复合型人才发展”;其次,要树立社会需求导向观,尊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现实,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要树立复合型创新观念,拓展多项思维,善于质疑,打破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与创新技法;第四,要树立由传统的“静态单一型”教育观向“动态复合型”教育观转变,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的综合培养。
(三)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特征要求高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复合技能,复合型教师至少要具有三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理论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二要掌握宽广的跨学科知识,把握本学科与有关学科的交叉、互动;三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及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方法。
另外,复合型教师要将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形成复合型综合能力。
1.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复合型教师的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专业魏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特征95--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技能素养、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
复合型教师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做到学识渊博,专业精深,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2.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