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详解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详解
制备方法为:
将碳纸与碳布多次浸入聚四氟乙烯乳液 (PTFE)进行憎水处理 用称重法确定浸入的PFTE量 将浸好PTFE的碳纸臵于温度330-340度的烘箱 内进行热处理
使得均匀分散在碳纸的纤维上 达到优良的憎水效果
2. 电极的分类及其制作
厚层憎水催化层电极
薄层亲水催化层电极 超薄催化层电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主要内容
1
PEMFC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2
电极的分类及其制作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3
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hydrogen oxygen fuel cell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direct ethanol fuel cell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
电 流 密 度 / mA.cm-2
400
600
800
1000
H2/H2+CO:双层电极性能优于传统厚层憎水电极
单催化层E2和双催化层E5电极性能比较(H2+50ppmCO)
1.0 0.9
双层 E5, H /50ppmCO
2
E2, H2/50ppmCO
单池电压 / V
0.8 0.7 0.6 0.5 0.4 0 200 400
PEMFC中催化剂电极的制备工艺:
多孔气体扩散电极 由扩散层和催化层组成 ----扩散层的作用是支撑催化层,收 集电流,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电子通道, 气体通道和排水通道 ----催化层则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 所是电极的核心部分
电极扩散层一般
由碳纸或碳布制作 厚度为0.2-0.3mm
加入一定比例 憎水剂(粘结剂)和造孔剂
Pt/C电催化剂与 Nafion比例优化 Pt/C: Nafion=3:1(质量比) Pt/C电催化剂与造孔剂 (草酸氨)比例优化 Pt /C: (NH4)C2O4 = 1:1(质量比)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双层催化层电极
电极要求
高活性催化剂 质子通道 电子通道 反应气通道 生成水通道 热的良导体 一定机械强度 工作条件下稳定
降低 担持量 合理 分配
2.1 厚层憎水催化层电极
厚层憎水催化层电极工艺流程
四种传递通道
Pt/C 电催化剂 PTFE Nafion树脂 碳纸
Catalyst layer Commercial MEA, 0.4 mg Pt/cm2 15 nm thin-film Pt, 0.04 mg Pt/cm2
34 17
最大功率密度 Pt担量 5 :3 10 :1
50 33
真空溅射电极特点
极大减薄催化层厚度,Pt 担量显著降低
改善MEA内部电接触
催化层至膜的Nafion变化梯度大,不利于 Nafion膜与催化层粘合。电池长时间运行,电 极与膜局部剥离,增加接触电阻。
2.2 薄层亲水催化层电极
薄层亲水电极的制备工艺流程 (CCM, catalyst coating membrane )
催化层内传递通道
Pt/C电催化剂 水传递 电子传递 质子传递 气体传递
E5:外层催化层:Pt-Ru/C
1.00 0.95
Pt 20%,Ru 10%
双层 单层
E2, H2 E5, H2
单池电压 / V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0 200
厚层憎水 (40μm) 内层催化层:Pt/C Pt 0.02 mg/cm2 亲水薄层(<5μm) E2:Pt-Ru/C单层憎水催化层电极
燃料
氢氧燃料电池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anode
H2 CH3OH
electrolyte
电解液
cathode 氧化剂 空气/O2
O2 O2 O2 O2
H+
膜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未反应 燃料
CH3CH2OH
HCOOH
未反应 氧化剂
60-90oC
CO2
质子交换膜
( CF2 CF2 )n CF2 CF O (CF2 CF)mO CF2 CF2 SO3H CF3
制备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首先用聚四氟乙烯聚合制备 -SO2R → - SO3H 全氟磺酰氟树脂,最后用该树脂制膜
Dupont公司生产的Nafion系列膜,m=1, Dow公司试制高电导的全氟磺酸膜,m=0
优点:
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高质子传导率
缺点:
需要很高的水含量才能有足够的导质子能力, 但 是由于其吸水能力有限, 需要连续对膜进行增湿, 增加了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由于脱水, 很难在高于100度以上操作, 这限制了 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和余热的充分利用 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时, 甲醇渗透率过高 价格昂贵, 且含有氟元素, 降解时产生对环境有 害的物质
F-、H2SiF6、Na2SiF6、HF NaF、少量、预防龋齿,20世纪10大公 共健康成就之一 大量、生成不溶CaF2、低血钙症 4g NaF、0.2g Na2SiF6、致命
聚四氟乙烯:化学惰性、无毒。 260 oC以上、变性 350 oC 以上、分解
电催化剂
电催化:使电极与电解质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反应 得以加速的催化作用,是多相催化的一个分支。 特点:
以部分氟化或全氟磺酸型固体聚合物为电 解质 阳极以Pt/C或Pt-Ru/C为电催化剂涂覆在碳 纤维纸上,以氢或净化重整气为燃料 阴极以Pt/C为催化剂、空气或纯氧为氧化 剂,并以带有气体流动通道的石墨或表面 改性金属板为双极板
重整气,CO、~10-4 V/V 60-100oC、 ~ 10-6 V/V CO、Pt中毒失效
2.4 双层催化层电极设计
多孔介质中的传质速度:H2 > CO,
Pt-Ru/C电催化剂上的吸附:CO > H2
1.气体扩散层
2.外层催化层:Pt-Ru/C
厚层憎水 氧化 CO/H2 3.内层催化层:Pt/C
亲水薄层 氧化纯H2
4.Nafion膜
阳极复合催化层结构
单催化层E2和双催化层E5电极性能比较(纯氢燃料)
催化层厚度薄,Pt担量降低
催化层内无疏水剂,气体传质能力低
尽量减薄催化层厚度
2.3 超薄催化层电极
Pt 催化层厚
度 < 1 μm, 一 般 为几十纳米。
真空等离子体溅射示意图
真空溅射电极与普通电极性能比较
干燥氢、氧(0.1MPa);膜、Nafion 115;电池温度室温
Power density at 0.6V (mW/cm2) Max power density (mW/cm2)
在大电流密度放电时,减小了传质阻力 制备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表面溅射的Pt层,增加了气体向催化层传递及排水阻 力 寿命与稳定性较差
不同催化层电极性能比较
厚层 薄层
厚层
薄层
E1:厚层憎水电极,厚40µ m,0.3mgPt/cm2 E3:薄层亲水电极,厚<5µ m,0.02mgPt/cm2 厚层憎水与薄层亲水电极 以纯氢及53ppm CO/H2时的电池性能
PEMFC电催化剂的研发方向
降低铂的载量 提高铂的利用率 开发非铂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提高催化剂的抗CO中毒性能
H2的脱附、氧化
H2O的氧化分解
O2的还原峰 H+的还原、H2析出
电化学反应必须在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中进 行,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上会吸附大量 的溶剂分子和电解质,使电极过程与溶剂 及电解质本性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点导 致电极过程比多相催化反应更加复杂。
非氟质子交换膜研究背景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 Nafion
优点: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较高的质子电导率; 缺点: 价格昂贵;500~800 $/m2 玻璃化温度较低不适合高温操作; F污染; 3000-5000 Yuan/m2
气体传递
水传递 质子传递
电子传递
Pt/C:PTFE:Nafion = 54:23:23(质量比) 氧电极Pt担量:0.3~0.5 mg/cm2 氢电极Pt担量:0.1~0.3 mg/cm2
厚层憎水催化层电极特点
传统工艺,技术成熟
大多采用催化层/扩散层憎水,利于生成水排出
采用PTFE做疏水剂,不利于质子、电子传导
PAFC:150-220oC高温、余热利用率高 100%磷酸、Pt催化剂
PEMFC存在的问题: 稳定性(寿命) 可用性(CO中毒) 成本问题(膜和催化剂)
开发性能优良、 价格低廉的膜材 料成为燃料电池 的主要研究方向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构造
如右图示一个单电池 质子交换膜 电催化剂 碳纤维纸扩散层
外电路
PEMFC工作原理
总反应:H2 + 1/2O2 外电路
2e 电解质 2e
H2O
膜 氢气
氧气
阳极
阴极
质子交换膜型PEMFC,反应式如下:
阳极反应: H2 2H++2e总反应: 1/2O2+2H2
由于质子交换膜只能传导质子, 因此氢质子可直接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 而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产生直流电。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的研究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研究背景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分类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 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