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②利用绿化降噪 noise reduction by afforestation绿化降噪 城市:6—15m 郊区:15—20m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③采用噪声控制技术
Ⅰ.吸声——室内噪声
原理:利用各种吸声材料减小混响声。
Ⅱ.消声:——气流性噪声
原理:利用消声器(管道内侧衬贴吸声材料或利用 管道借面突变)
据统计,高噪声条件下工作的人犯冠心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机率比正常人要高3倍;引起消化疾病 的机率要比常人高5倍。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6.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影响设备正常运 转、损坏建筑结构。
7.对儿童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体重偏轻、智力 下降等。据调查,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其 智力发育比安静中的低20%。
3.从环保角度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 污染防治法》中规定,1997年3月1日执行。
①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 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 音。 ②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 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例,寝室就寝,是噪声但非 噪声污染。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二、环境噪声的分类:
1.按声波传播介质分: ①空气声:纵波——媒质质点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 方向相同。 ②液体声:同上。 ③能相同,也可能垂直。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2.按声级和时间关系分(按时间特征分类): ①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起伏可忽略不 计的噪声,或噪声强度波动范围小于5dB的连续性 噪声。 如:纺织(有梭织机100-105分贝)、制钉(强 度)、电机等。 ②非稳态噪声:在观察过程中,声级变化很大的 噪声或声强度波动范围大于5dB的连续性噪声。如: 街道交通噪声,冲床的撞击声等。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2.对睡眠干扰:理想睡眠环境,噪声级30分贝以下。
人的睡眠周期:瞌睡—入睡—睡着—沉睡
3.对交通、通讯、思考的干扰: 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学习效率,使人烦躁不安, 影响人正常休息和生活。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4.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①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②心血管系统 ③消化系统。此外视力和免疫系统。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四、噪声的危害:
1.对听力的损伤:——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 衡量听力损伤程度的物理量是——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ISO规定,听力损失就是在500、1000 和2000Hz三个频率上听阈较标准值升高的数值的 算术平均数。 听阈:正常青年人的耳朵刚好能听到的声音。 听阈声级:0分贝;痛阈声级: 120分贝。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3.按声源发声机理分: ①机械噪声:机械设备运转时,部件间摩擦力、撞击力或非 平衡力,使部件和壳体产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 ②气流噪声:是一种气体动力性噪声,由气体流动过程中的 相互作用,或气流和固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③电磁噪声:由电磁场交替变化而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 容积振动而产生的。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一个声学系统包括:
声源
传播途径
接收者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五、噪声的控制途径:
1.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源头控制,最积极最有效 的方法 ①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②生产低噪声产品 ③应用新材料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2.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最常用 ①合理布局——闹静分开 例如:城市布局 / 锅炉房布局
1% 1% 噪声污染 废渣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其他污染 80%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一、噪声的定义:
1.从卫生学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 声音都是噪声。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2.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由不同频率和声强(振 幅)的各种声音杂乱组合。
噪声波形图
乐声波形图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1噪声污染现状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1.4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1.1噪声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四大公害之一。 例如:2010年,西宁市环境保护110指挥中心共接 到2114起投诉案件。其中,噪声污染达1721
件,占投诉总量的81%.
17% 1%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听力损失 15dB 正常 尚能完全恢复 1.5米外谈话会有困难 1.5米外大声讲话都听不清 大声喊叫听起来都有困难
15—25dB 接近正常 25—40dB 轻度耳聋 40—65dB 中度耳聋 65dB以上 重度耳聋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①暂时性听阈偏移:从高噪声环境回到安静场所停 留一段时间,听力还能恢复正常的现象。 ②永久性听阈偏移:常年累月地在强噪声环境中工 作,长期不断地受高强度噪声的刺激,听觉就不 能复原,内耳感觉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导致 噪声性耳聋或永久性听力损失。 ③暴震性耳聋: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极 强的噪声会使人的听力一瞬间永久丧失。 如突然的爆破声或放炮声,导致而鼓膜破裂,内耳 出血等(>140分贝)。 极强的噪声(175dB)可以引起死亡。
1.3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三、噪声污染的特点:
1.感觉性:属感觉公害,受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2.暂时性且无残留污染物 3.局限性 :指影响范围,噪声其在传播路径上通过 折射、反射、能量转换等使声能逐渐减少,最后 消失,传播距离有限。 4.分散性:指噪声源分布在各个角落。 —综上所述,噪声通常被冠以“无形的暴力”或 “隐形杀手”等美称。
1.2噪声的定义及分类
4.城市环境噪声: 据统计我国城市噪声构成是: 交通噪声:35% 社会生活噪声:38% 工业生产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27%。 ①交通噪声:水、陆、空,声源流动性大,影响面广。 ②工业生产噪声:各种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造成职业性耳 聋的主要原因 ③建筑施工噪声:打桩机、混凝土搅拌设备、推土机、运料 机等,打桩机100分贝左右,夜间禁止施工。 ④社会生活噪声:范围相当广,是城市噪声的主要部分,包 括:商业、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