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脱敏与国家认同研究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国家认同是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家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国家认同的重建模式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大部分的学者都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基本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认同的位置上。
而这一局面的形成首先就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加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叠部分。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不论大小都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员。
学界近年来对边疆的少数民族的研究之后发现,新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明显弱于其民族认同意识,简单的说就是某一“民族成员”的角色比“中国人”的角色更让他们感到有归属感,各个民族间的文化心理结构重叠的部分太过狭窄,通过“中华民族”这一极具感性的笼统概念始终不能使各民族完全的接受和包容彼此,原因是缺少对一个共同的身份的认同。
但是这些研究不够深入,有些不适应现实要求:(1)在理论上突出了提高各民族同胞国家认同的重要性,但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上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何使各民族同胞在实际的工作与具体的接触中形成对国家的普遍认同,从而实现社会的整合并没有探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对国家认同的研究多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而且对民族问题的研究都不够大胆深入,多是浅尝辄止,原因是学术的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局限。
对敏感问题的探讨不能一针见血,而总是闪烁其词,不能站在学术的角度进行客观的研究。
国际上研究现状:国际上对国家认同的研究多从人类学和文化学角度来展开,尤其是跨文化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也转向广大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种族)问题,在这些研究的背后裹挟一个很明显的企图,即把西方现代化的国家概念和公民意识兜售到世界各地,使世界统一于西方的意识形态。
固然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是这些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对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兼收并畜,使一切先进的优秀的文明成果能够为我所用。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对民族问题的脱敏迫在眉睫,如果学术上因为政治上得敏感而选择避开或者在研究上倾向于服从政治的需要,这是违背学术良知的,我们的课题主要的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同时也在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视野下进行全面的观照,这样全面的研究无疑使民族的问题的脱敏成为可能,并开辟出一个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我们认为社会学的解释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来看没有在社会学视野下对国家认同进行深入的有价值的探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1)加强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实现新疆各民族同胞的凝聚力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国家认同工作关系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
加强本课题的研究,使各民族同胞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在心理上对国家的归属感不断的强于对自身民族的归属感,各名族同胞有了对同一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在实际的工作与接触中则更能够按照一个共同的思路进行思考,这样对民族团结、对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3)本课题的研究较少使用一些感性的概念,尽量摈除情感因素的影响,从人社会化的角度,对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置身其中的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些敏感的研究领域便能够被深入的探讨下去,比如“民族冲突”可以在“角色冲突”的范畴下进行探讨。
每一个人在从“自然人”社会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被动接受和主动扮演一些社会角色,而由于这些角色间存在着差异,当人不能自如的进行角色转换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疯狂情绪的支配下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引起存在同样问题的人们的共鸣之后就会演变成群体事件。
我们在同一国家里对民族冲突问题的研究必须跳出感性的圈子,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价值中立性这一社会学方法论。
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成果才能具有实用价值。
而这些都是在社会学的解释范畴下才能实现的。
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
此研究主要内容:为了促进新疆地区的社会有机团结进而推动社会整合的进程,我们将在社会学的视野下观照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各种角色的途径。
人在由自然人社会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获得角色的途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先赋角色,一种是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是指伴随着人出生之后被先天赋予的,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比如性别角色,某国公民角色等,而自致角色则是指在社会化进程中个体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的角色,如教师的角色。
但是有些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并没有明确界限。
比如民族成员的角色,在中国民族成员的角色被规定为一个先赋的角色,只要你的父母是某一个民族,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这个民族的成员。
但是民族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概念,一个人不去接受这个民族的文化,和该民族的成员之间没有较为一致的文化心理结构就不应该获得作为该民族成员的这一角色。
我们在本课题下将进一步论证民族成员这一角色应为自致角色更为合理,因此民族认同服从于国家认同则有了理论上得支撑。
先赋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剥离的,而自致角色则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失去又获得,因此公民的角色先于且重要于民族的角色。
(2)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在无法自如转换的时候便会产生角色冲突,而角色间冲突是指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
个体在产生角色冲突后由于心理上所生得压力更甚者是情绪上的疯狂便会促使其作出难以预料的过激行为,当这种情绪与存在同样压力的其他个体产生共鸣时便会由个体的行为衍生为群体的行为。
我们将致力于对各民族成员之间的角色冲突进行研究,在纯学术的领域对民族间存在的对立和不信任情绪进行初步的剖析。
我们将通过这一论证探索出一条民族问题脱敏的理论上得有效途径。
我们对民族问题的研究要跳出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的圈子,把民族问题放在更广阔的学科背景下进行研究,如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
(3)在新的视野下,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一些重要的组织和群体内(某一事业单位、企业等)将国家认同的意识植入民族认同的意识内,不断形成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的统摄力。
这一部分将是我们课题的重中之重。
基本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在社会学视野下坚持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在描述社会事实的过程中不带任何主观的偏见,摈除一切成见,运用各种理论对社会是进行解释,不断地在解释中进行理论创新。
更重要的是要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对国家认同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为:(1)充分的掌握和占有大量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对其进行认真和严肃的梳理与分析。
系统的研究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及其方法论的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内涵,为课题的摄入研究打下基础。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深入开展社会调研。
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地区,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电话访谈等形式,针对不同的民族成员的思想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找出不同民族成员发生角色冲突的深层原因。
(3)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将国家认同意识植入民族认同意识中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在若干组织和群体中实践来检验这些方法的有效与否。
重点难点:(1)在新疆,处理民族问题时总是过分强调民族政策,法律的权威始终无法树立起来。
法律和政策之间的冲突不断形成了今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各少数民族在政策倾斜的情况下并没有取得和汉族同样生活水平。
我们认为政策上对各少数民族一厢情愿的倾斜越来越成为阻碍少数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使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对立情绪不断加强,其实主要是维汉关系的紧张。
(2)社会学的解释力虽然强大,但相关概念的借用必然会招致许多学者的非议,比如把民族冲突间接的通过角色冲突解释为群体事件,在这一解释思路下我们尽量避开了敏感的领域,摈除了情感因素的左右,但是我们并没有逃避问题,而是在另外一个框架下进行观察和描述。
(3)民族问题在新疆地区还是比较敏感的,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状并不能准确的界定,由于这些基本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只能通过研究对这些敏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界定,这样我们的论证必然面对巨大的风险,一旦我们对这些基本的问题判断失误,那么我们的一切研究都将失去价值。
(4)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厘清之后,我们提出的增强各民族同胞国家认同的方法未必就能有较强的操作性的较好的实际效果。
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必然要历史的解决,也即是说,国家认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重建工程,在新疆使国家认同取代民族认同的主导地位绝对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
(5)如何在新疆使民族问题不再那么敏感,人们不再谈到民族间的关系时就色变,也即是我们所说的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脱敏将是一个难点。
但是,不对民族问题进行脱敏,我们就无法继续的开展民族工作。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在现代国家里,国家认同主导民族认同,任何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实现社会的有机团结,强化国家认同意识,使全体的公民在保持各自民族角色的特点前提下有一个共同的值得骄傲的身份是重要条件。
(2)在一些重要的组织和群体内国家认同可以通过福利渗透、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以及意义系统的阐释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首先,通过福利的渗透可以使各民族同胞的利益获得基本保障,这是国家认同实现的物质保障;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可以使各种矛盾和对立情绪被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这就为国家认同渗入民族认同中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在彼此渗透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冲突;而意义系统的阐释则是在文化-心理上为各民族同胞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心灵依托,这一意义系统的阐释将为各民族间的融合与理解开辟广阔的道路。
(3)对民族问题的脱敏研究将是开展增强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不对这一敏感问题进行脱敏,不能大胆、深入、全面、客观的对这一问题探讨下去,我们就无法认识新疆的民族问题的实质。
(4)本课题我们在社会学视野下大胆采用一系列概念对一些敏感的民族问题进行解释,这样做并没有回避任何民族间对立和冲突的问题,我们的解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中立和客观的描述。
民族的问题如果始终在传统民族主义思潮的框架下进行探讨是找不到解决之道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并不是完全的深入少数民族的人心的,因为这一概念过于笼统。
各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始终是高于对中华民族这一整体概念的认同的。
基于此,我们必须对民族问题进行全新的解释,从而为国家认同的主导地位建立开辟道路。
3. 预期价值对民族问题的脱敏关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我们把这一课题提上研究和探讨的日程无疑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找出一个新的思路,使各民族能够顺利通过“雷区”(民族对立情绪的不断恶化),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提高生活水平,发展先进文化等积极的事情上,而不是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使各民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4.研究基础: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