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饱和蒸汽发电项目余热发电项目技术方案

饱和蒸汽发电项目余热发电项目技术方案

饱和蒸汽发电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单位: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1
第二章项目现有发电条件⋯⋯⋯⋯⋯⋯⋯⋯⋯⋯⋯⋯⋯⋯1 2.1 现有余热
2.2 蒸汽利用情况
第三章余热发电方案拟定⋯⋯⋯⋯⋯⋯⋯⋯⋯⋯⋯⋯⋯⋯2 3.1 汽轮机部分
3.2 发电机及配电保护部分
3.3 工艺流程图
3.4 方案特点
第四章循环水系统⋯⋯⋯⋯⋯⋯⋯⋯⋯⋯⋯⋯⋯⋯⋯⋯⋯5
第五章电气系统⋯⋯⋯⋯⋯⋯⋯⋯⋯⋯⋯⋯⋯⋯⋯⋯⋯5
5.1 电气主接线
5.2 系统组成
5.3 控制保护系统
5.4 站用电配电
5.5 直流配电系统
5.6 过电压保护和电力装置的接地
5.7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平面设计布置方案⋯⋯⋯⋯⋯⋯⋯⋯⋯⋯⋯⋯⋯⋯6 6.1 场址选择
6.2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6.3 建筑设计方案
第七章项目内容及投资预算⋯⋯⋯⋯⋯⋯⋯⋯⋯⋯⋯⋯⋯⋯7 7.1 建设内容
7.2 项目投资预算
第八章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周期⋯⋯⋯⋯⋯⋯⋯⋯10 8.1 项目营运主要经济指标
8.2 项目建设周期
结语⋯⋯⋯⋯⋯⋯⋯⋯⋯⋯⋯⋯⋯⋯⋯⋯⋯⋯⋯⋯⋯⋯⋯10
第一章项目概况
现有两台饱和蒸汽锅炉,蒸汽产汽量分别为6.0T/H 和5.3T/H ,锅炉工作制度为330天/ 年、24H/天。

目前所产蒸汽全部排空,为实现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能源,要求利用现有余热条件,制定发电方案。

第二章项目现有发电条件
2.1 现有余热
根据现场考察及甲方提供的条件,现有余热锅炉产汽情况如下表:
2.2 蒸汽利用情况
经向甲方了解,目前业主生产工艺没有利用蒸汽的负荷,生产所产生
的饱和蒸汽经过管网后直接排空,没有任何利用。

详见下表:
第三章余热发电方案拟定
根据上述热能条件,初步拟定发电方案为:饱和蒸汽凝汽式汽轮机发
电机组方案,本方案主要设备及参数如下:
3.1 汽轮机部分
3.1.1 汽轮机参数
排汽参数:0.014Mpa(a),52.6 ℃
回热抽汽参数:0.612 Mpa(a),160℃,0.9 t/h
额定工况:6500rpm,
进汽量:10.3 t/h ,
补汽量:1.0 t/h ,
电功率:1.29MW,
汽耗:7.98kg/(kw.h),
热耗:16957KJ/(kw.h)。

3.1.2 汽轮机随机清单
⑴、随机工具一套、随机备件一套
⑵、循环水泵2 台
⑶、交流油泵1 台
⑷、给水及蒸汽管道、电动阀门 1 台
⑸、凝结水泵2 台
⑹、DEH(汽机电调系统)、ETS(汽机停电保护)、TSI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1 套
⑺、凉水塔:800立方/时1 座
3.2 :发电机及配电保护部分
3.2.1 :发电机参数数量:1 台额定功率:1500KW,频率:50HZ,发电机
出口电压:10.5KV
(注:发电机部分包括可控硅励磁装置)
3.2.2 :发电机控制屏1 面
3.2.3 :发电机保护屏、微机保护1 套(包括:差动保护、速断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负序、零序等。


3.2.4 :pT柜计量励磁 1 套
3.2.5 :发电机出线柜 1 面
3.2.6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1 批
3.2.7 :同期装置及中央信号盘1 面
3.2.8 :厂变进线柜、保护、控制柜2面
3.3 本方案工艺流程图如下:
并网
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红色部分为工程项目范围)
3.4 系统特点
3.4.1 本方案中的汽轮机为国家重点推荐的工业余热利用汽轮机
3.4.2 能有效利用前置机的抽汽、排汽或工业流程中的废汽,废热水等低品位热能
3.4.3 结构合理,调节简单、灵敏、运行平稳,调节方式为全液压或电液调节3.4.4 本系统对进汽量适应范围较广,即使停掉一台锅炉,也不会影响机组运行,只是减少机组总输出功率。

第四章循环水系统
本项目设备冷却用水拟采用循环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泵、冷却构筑物、循环水池及循环水管网。

该系统运行时,循环冷却水送至凝汽器,然后再利用循环水泵的压力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的水又重新循环使用。

本工程根据系统工艺要求,设置总循环水量约为880立方/ 小时第五章电气
5.1 电气主接线
发电机组出线通过联络柜与厂变母线相连接,余热电站与电力系统并网运行,并网同期点分别设于发电机出口开关和厂变联络开关处。

5.2 电气系统组成
5.2.1 发电机及10.5KV 电力线路的高压一次回路及控制保护系统
5.2.2 发电站的控制、照明配电系统
5.2.3 直流电源系统
5.2.4 防雷/ 防浪涌系统
5.3 控制保护系统(DCS)采用该系统可实现对余热发电站电力系统的检测和保护,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并对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发出报警和提示,但考虑到本方案的机组装机容量并不很大,从节约投资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不予配置。

5.4 站用电配电
发电机出线口电压:10.5kv
站用低压配电电压:0.4kv
站用辅机电压:0.23kv
正常站用照明电压:380v/220v
事故照明:(DC)220v
检修照明电压:36v/12v
5.5 直流配电系统
配DC220V直流电源一套,初定电池容量为12V/100AH,其主要供电范围:A、事故照明
B、其他直流负载
5.6 过电压保护和电力装置的接地
5.7.1 发电机母线及发电机中性点均设有电站专用避雷针。

5.7.2 电力装置的接地:
高压系统为接地保护,低压系统为接零保护,接地系统为TN —S 系统,在汽轮发电机房、水处理、发电机出线小间、高低压配电室及电站中央控制室等场所均设置接地装置。

并通过电缆沟及电缆桥架上的接地干线,将各处的接地装置连接起来,形成电站的接地网络。

5.7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1)l0KV 高压配电设备选用金属铠装全封闭中置式高压开关柜
2)400V 站用低压配电设备选用传统低压配电屏
3)可控硅励磁装置随发电机配套。

第六章总平面设计布置方案
6.1 场址选择本方案中发电站选择在业主现在的饱和蒸汽排汽口处,选择该处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利用厂内现有在管网,无需额外增加建设费用,二是该处有杂物房,稍加改造即可用作发、配电机房,三是该处距离厂变(10.5KV)只有100 多米,发电站发出的电力经过输电缆即可与厂变并网使用。

6.2 总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6.3 建筑设计方案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用地面积330 m2 汽轮发电机厂房15m X 18m= 270 m2 冷却塔6m X 10m= 60 m2
建筑设计依据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 并根据热力、电、水各专业提供的生产要求,进行建筑物平立面及内部空间设计。

汽机房布置:
汽机房长15m,宽18m,采用单层布置,底层标高± 0.000m,汽轮发电机组纵向布置,后端留出足够的距离,确保发电机转子能够抽出和装入发电机,并且尾部± 0.000m层为设备检修场地,房顶设有一台16/3.2t 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轨顶标高为12.5m,跨度为10.5m;±0.000m;另外,在汽机房发电机端设有一个通向室外的大门,可通行汽车,便于设备进厂。

辅助间布置:
辅助间长15m,宽6m,柱距6m,底层± 0.000m设有低压配电室、卫生间等;设有机电集中控制室及车间办公室
冷却塔靠边布置。

第七章项目内容及投资预算
7.1 建设内容
本项目由以下系统构成:
7.1.1 发电系统——含汽轮机、发电机等;
7.1.2 电气系统——含高压接入、低压配电、自动化控制及工控仪表等;
7.1.3 厂房等建筑物(土建)——含汽轮发电机房、循环冷却水塔及泵房等;
7.1.4 循环冷却水系统
7.2 项目清单
项目材料清单
其他
第八章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周期
8.1 项目运营主要经济指标
8.2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30 天结语:
本方案设计遵循了节能、安全可靠及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热能的原则,采用国内目前最为先进和最为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少,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能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