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笔画创作考研真题美术(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模拟真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笔画创作考研真题美术(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模拟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招生信息、考试科目、导师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02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与造型研究陈孟昕教授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711艺术概论④511专业创作育明教育提示: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实践类)考生须知一、第四门专业创作业务课二【511专业创作】考试时间为6小时:中途不得离开考场,考生自备饮用水和食物。

二、美术实践类各研究方向考生自备材料及工具要求:(一)中国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国画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二)书法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砚台、颜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画架等由考点提供)。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三)书法篆刻创作及篆刻艺术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笔、墨、篆刻工具、印泥、砂纸、拓边款用的工具与材料、笔洗、毛毡、裁纸刀等适用的书法、篆刻材料与工具(石料、宣纸、印签纸等由考点提供)。

(四)油画创作方向考生,自备画笔、油彩、调色板、图钉、裁纸刀等适用的素描及油画材料与工具(画板、画架及统一规格的画框由考点提供)。

(五)雕塑创作方向考生,自备泥塑工具、铁丝、钳子、素描用笔(雕塑泥、纸张、画板、喷壶由考点提供)。

(六)陶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考生,自备笔、墨、颜料、笔洗、尺、裁纸刀等设计用绘图材料与工具(纸张、画板由考点提供)。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内部提供一、名词解释1、彩陶2、随类赋彩3、题跋4、南桃北柳5、米洛的维纳斯6、塞尚7、苏州园林8、敦煌写经二、简答1、论美术的时代精神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2、美术的网络维护3、美术形象性具有独立审美三、论述1、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考研专业课辅导。

已经连续3年包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工笔、山水画、书法方向考研状元,获取更多【711艺术概论】【511专业创作】考研参考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笔记资料考试重点、创作技法、创作风格、导师信息等考试信息、可联系艺术研究院院专业课老师答疑球球二七九六二零八八二四T/微信:一三六五一三二三五三一获取更多考研复习参考书、考研真题集及答案解析、考研内部资料、专业方向答疑、导师选择、导师联系方式、创作真题及创作要求等信息。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专业学位)【711艺术概论】考研重点笔记资料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河西魏晋墓室壁画、高句丽墓室壁画、东晋南朝模印砖画、北朝石刻线画、北朝漆画、北朝晚期的墓室壁画)第三节画学论著的出现(顾恺之的画论、谢赫的《画品》、孙畅之的《述画》、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谢赫的“六法”的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的意义: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

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

《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

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

“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的意义: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

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

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

气韵生动2。

骨法用笔3。

应物象形4。

随类赋彩。

5。

经营位置。

6。

传移摹写。

·“六朝三杰”指谁?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

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

第二章隋唐的绘画艺术第一节道释人物画家与作品(阎立本与唐初人物画、尉迟乙僧与西域画风、吴道子及传派、张萱、周昉与仕女图)人物画:<1>阎立本:A.宫廷画家,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B.《步辇图》:a.描绘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b.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C.《历代帝王图》: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揭示出不同帝王的心态,气质和特征。

D.《凌烟阁二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5十四功臣图》:已演为故事“以旌德业”。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2>吴道子: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仕女画:<1>张萱:A.盛唐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入画。

B.宫怨题材的绘画: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的冷落寂寞,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C.《虢国夫人游春图》:a.以盛唐宫廷妇女的生活为创作题材,人的形态从容,马的步伐轻快,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b.成功之处在于从一骑从行列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娇纵富有概括意义。

D.《捣练图》:a.描写了从事制练劳作的贵族妇女.b.分为三段,几组人物相互间的联系自然而生动,动态徐缓,仪态娴静,一些细微的动作描写尤为具体生动。

<2>周昉:A.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题材主要表现贵族阶级的生活,所画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

B.人物形象刻画准确,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情,概括了盛,中唐人物画的特征,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C.《挥扇仕女图》:a.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秋风纨扇”寓意为宫中妇女被抛弃的愁怨心理。

b.以宫怨为题,立意明确,全图13人,分段情节,图中的器物,环境有着组织情节,衬托画面气氛的喻意作用。

c.全图以表物之情为衬托,人物安排在秋日凄清,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达到完美境地。

d.人物面部特征: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显现出愁苦的表情,人物绘画在这一时期多呈现庄重,宁静的特征。

D.他也是一名宗教画家,创造的“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被称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6为“周家样”。

·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

曹不兴: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吴道子: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

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第二节山水画家与作品(展子虔、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王维、张璪的水墨山水)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