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1. 鹳鱼石斧彩陶盆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黑陶2.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人物龙凤图》16.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③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④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17. 《人物御龙图》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③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④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⑥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18. 四羊方尊①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出土于湖南宁乡③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④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⑤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10、洛神赋图①此画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画面表现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②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艳丽,整个画面环境富有装饰性。
③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11、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像的形象。
12、张僧繇,“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样”34. 张家样①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③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它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
13、曹衣出水①“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②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犹如刚从水里出来。
.14、谢赫《画品》①谢赫选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提出著名的“六法论”;②他认为绘画的功能在于“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③“六法论”是:(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④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15、宗炳《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系。
16、王薇《叙画》强调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指出画山水与画地图的根本区别。
17、昭陵六骏①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炫耀自己丰功伟绩而特制的;②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8、唐三彩①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②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③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④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9、阎立本《步辇图》①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②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③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
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或抬辇或执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以反衬;与使臣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逐渐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④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0、吴带当风①“吴带当风”又称“吴家样”,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②在技法上,他创造出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描绘,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21、仕女画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②盛唐之后,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的生活情趣;③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眆④作品:a) 《捣练图》——张萱: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画面通过三个部分组成:1、捣练的场面;2、理线的场景;3、熨斗熨平的场面b)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描绘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和其眷从们的郊游行列,整幅不画背景,着力于人物从容欢快情绪的刻画,装备华丽马鞍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队伍装饰的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更突出了杨家姐妹的娇纵,反映了那一时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c) 《挥扇仕女图》——周眆;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提示了她们的精神状态,衣着华美的贵妃懒散无力的怔怔出神。
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
在树下闲谈的也面带愁容,鲜明的反映了幽禁在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并给予了画家对此遭遇的同情。
d) 《簪花仕女图》——周眆;描绘服装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走、赏花、斗狗,她们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的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2、周眆,妙创“水月观音”样式,被称作“周家样”。
23、展子虔《游春图》①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图,画贵族游春情景;③在构图上则予以“远②先用墨线勾勒,然后重着青绿,山脚处饰以金粉,金碧辉煌。
.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
24、青绿山水画①青绿山水画的创始人是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代表作品是《江帆楼阁图》;此画画高岭长松,山路楼阁,数人乘马或步行游赏,山外江天寥廓,风帆飘渺。
山石用细石勾勒,青绿重彩设色,富有装饰趣味。
②其子李昭道,代表作《明皇幸蜀图》;画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奔四川,在迂回山路上攒幸的人马行列,用细笔勾出险峻山岭,随从行列隐现于山路上,而于近处小桥前突出的描绘心神恍惚的唐明皇,主题突出。
25、王维,南宗之祖,创“破墨山水”,启发此后皴法的出现。
26、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7、薛稷,画鹤一绝;边鸾,善画花鸟。
28、韩干,画马著称韩滉,画牛著称29、《唐朝名画录》朱景玄,中国第一部断代画史;《历代名画记》张彦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绘画通史。
30、五代北方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南方的山水画家:董源,巨然荆浩山水画特点: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董源山水画特点:画江南真山,用披麻皴,近视无功31、《匡庐图》:荆浩,全景式构图,石法方硬,气势雄伟。
荆浩著有《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
32、《关山行旅图》:关仝,画寒山枯树,山店行旅,勾笔粗壮雄肆,画树无干无枝。
33、《潇湘图》:董源,画山树墨色清淡,草草点簇,皴染浑厚,江山平远。
34、《秋山问道图》:巨然,绢本水墨,用长披皴,山林高深,草木华滋,清淡秀润。
、《重屏会棋图》:周文矩,画南唐中主弈棋之状,人物身后一屏风,屏风画中复一屏35.风,故称“重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