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及答案

中考模拟试题卷语 文温馨提示:l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答题时问为150分钟。

2、请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在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l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旬。

(任选其中6句)①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③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⑤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⑦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⑧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自居易《观刈麦》)(2)请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9分)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南瓜慢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y ōng 懒的阳光下打瞌睡。

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

牛棚里纳凉的牛羊,反ch ú着葱笼..的光阴。

一串串葡萄吊在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个精准的称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幸福指数。

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凡的绅士……(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yōng ( )懒反chú( ) 葱.茏(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3)“盛装婆娑”中的“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________与____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

(2)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________》,记叙了儿时要去看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

正要出发,父亲命令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文章最后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的不合理。

4、综合性学习(12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围绕“饮水与健康”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校团委定于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通知。

(4分)(2)某同学打算选用下面材料出一期板报,请你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6分)一个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科学家测定,[A]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69亳升左右。

[B]为保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大约2560亳升的水。

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①[A]句用词重复,应删去“________”一词。

(2分)②[B]句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一词替换“________”(2分)③请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

(2分)(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对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地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

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中被检出8种抗生素外,在居民的饮用水中还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六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0.82纳克/升,低的也有3.86纳克/升。

饮用水严重污染。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围绕“饮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2分)二、阅读(55分)(一)从天而降的母亲(22分)韩浩月(1)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2)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3)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

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

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4)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

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

”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

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5)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从此不再相信她。

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6)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

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

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

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

”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7)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

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

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8)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

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

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9)23岁那年,我结婚。

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

“让啊,当然让。

”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10)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

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

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11)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

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12)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

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13)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

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

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

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

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

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14)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

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

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15)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04日12版)有删改5、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6、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

(6分)7、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4分)对母亲埋怨对母亲________ 对母亲思念对母亲__________8、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9、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6分)(二)有一种精神叫专一(18分)周云龙(1)“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

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2)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

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

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3)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

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

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