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费城故事》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探析戴钰珈,彭在钦(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100)摘要:《费城故事》是一部经典电影,其利用视听语言中的四大修辞功能,即视觉隐喻、视觉缝合、语义强调和情感渲染,完成电影话语表达,实现其审美价值。
它在现实社会矛盾重重的背景下直面现实问题,为弱势群体对生命与自由的追求而发声。
关键词:费城故事;画面语言;听觉元素;修辞功能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43(2018)07-0087-04收稿日期:2017-11-20作者简介:戴钰珈,1995年,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彭在钦,1964年,男,湖南浏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评论与影视文学。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一种被命名为“艾滋病”的疾病,对这种未知疾病的恐惧,引发了人们对患病人群和同性恋群体的歧视。
1994年,好莱坞拍出《费城故事》,此影片获得多个奖项,讲述曾是金牌律师的主人公安德鲁,因得艾滋病而被上司以莫须有的理由开除,于是找到律师乔做辩护律师,一起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故事。
众所周知,艾滋病在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根治,一旦患病就相当于被判缓期死亡。
《费城故事》则在这时期横空出世,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标志着好莱坞不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反对社会歧视,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同时也标志着美国群众对于权益的维护,只有保证了特殊群众的权益才能实现追求自由的可能性。
“电影是一种语言,对电影语言的结构分析是电影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电影本性、电影观影心理和电影叙事策略等要素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在电影语言的结构上”[1]226。
电影的视听语言是观众了解故事发展、把握人物情感、理解影片意义的必然存在。
在这些电影语言中,“修辞”作为电影完成其话语表达的视听语言技巧,是电影内容实现其审美价值的常用手法之一。
以《费城故事》为例,分析视听语言的四大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如果某物通过视觉手段———特别是通过把按照自然法则不能共存的要素放在同一空目中———支持来源领域(本体)到目标领域(喻体)的映射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视觉隐喻”[2]575。
在电影中,视觉隐喻是指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构建的形象不单是直观的日常生活物体,还是具有影片规定情境中的某种含义,经过造型语言建构的视觉画面具有隐喻的修辞功能,一般采用景别、角度、光影、色彩、构图等造型语言来实现修辞作用。
电影《费城故事》中的景别、角度和构图等造型语言的使用堪称教科The Rhetorical Function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in the American Movie Philadelphia StoryDAI Yu ⁃jia ,PENG Zai ⁃qin(School of Humanit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100)Abstract :Philadelphia Story is a classic film that uses four major rhetorical functions in visual language ,namely visualmetaphor ,visual stitching ,semantic emphasis and emotional rendering ,to complete the expression of film discourse and realize its aesthetic value.It confronts the reality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real society ,and speaks for the pursuit oflife and freedom by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Key words :Philadelphia Story ;picture language ;auditory elements ;rhetorical function第37卷第7期2018年7月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Vol.37.No.7Jul.2018书,以主角安德鲁和合伙人在办公室讨论案件为例,导演将镜头架在办公室右侧角上,远景拍摄演员座位时,画面是多个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图1):(一)处于画面中心的安德鲁身着白色衬衫坐在长椅的一角,上司坐在左侧的单人椅上,合伙人A 坐在长椅另一侧;(二)安德鲁处于三角形顶点,上司和合伙人B 分坐在三角形两端;(三)画面右侧的三位合伙人也成三角形构图各据一角(图2)。
这种多三角形构图,画面像锁链一样与人物造型相呼应增加趣味性。
安德鲁的白色衬衫与其他人的黑色西服形成对比,以及故意拉开的距离,暗示安德鲁隐瞒的病情已暗中曝光,安德鲁能够成为律师所合伙人以及前段部分其他同事对他的态度,说明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合伙人只是单纯对艾滋病避恐不及。
尤其是当上司宣称安德鲁为合伙人时,在柔光的照耀下,镜头仰拍的上司所处明亮的室内与室外夜幕下的建筑物明暗对比鲜明,表示人物的阴柔狡诈,背后潜藏巨大的阴谋,在利益的驱动下最终站在安德鲁对立面。
多三角形构图、镜头和明暗对比暗示着将站在安德鲁对立面的合伙人势力强大,想要成功争取自己权益与自由的路途困难重重。
另一种视觉隐喻是通过对视觉元素的选择、组织和控制实现的。
“视觉隐喻的基本内涵也是将某物视为另一物和意义的转换,只不过这一转换的完成是以图像为物质载体的。
但是,随着视觉隐喻在艺术史中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和更迭,其内涵和外延也有着相应的变化”[3]16。
正如影片中,乔第二次直面安德鲁是在律师所,安德鲁此时已被辞退,请乔帮忙打官司。
从一开始乔握紧安德鲁的手,回想起第一次见面时的意气风发,到随即听到安德鲁患有艾滋病,握紧的手即刻松开,镜头由平拍转变成俯拍,乔刻意拉开与安德鲁的距离,再到后面吃药片、就医,都表明乔对安德鲁所患艾滋病的恐惧,这与安德鲁的脸部特写镜头所表现的伤心失望和委屈形成对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乔潜意识反应皆是如此,强烈暗示影片中美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冷漠。
如果将这一片段作为一个“历史文本”,它不仅通过观众的平行阅读来实现其中的意义,还与共生的“社会文本”联系起来,电影社会学强调:电影反映社会。
该影片中的美国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第二性,它作为“本我”,可想而知,反应了作为“超我”的真实美国中,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证?在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重压之下,自由又如何追求?“电影的语境研究不同于那种将影片的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完全割裂开来的文本分析,也不同于那种将影片内容与社会现实“对号入座”的所谓电影社会学”[4]192。
因此,影片镜头所隐喻的不止是预示影片后文发展的趋势,还直面真实社会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视觉缝合“缝合”是电影在两个镜头制造缺陷的地方加以填补,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当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产生认同感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叙事中去,从生理到心里同人物共进退。
“视点缝合”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威廉斯曾在《故事的道德前提》中提出“对电影观众和剧中人物而言,都存在着两部分的真实———客观现实的真实以及精神主观的真实,如此,也就有两种方式来实现观众和电影故事的缝合,可以分别称为“现实缝合(physical suturing )”与“道德缝合(moralsuturing )”[5]91。
现实缝合指的是导演利用镜头或者剪辑将画面人物所看到所听到的事情呈现在银幕上,将观众引怀化学院学报2018年7月图1图2安德鲁上司ABC·88·进银幕世界中,其中主观镜头和过肩正反打镜头是最常见的手法。
《费城故事》中安德鲁在医院与医生的第一次接触,镜头拍向安德鲁都会从侧面拍摄,转向医生时,镜头便架在安德鲁背后,通过安德鲁的肩膀仰拍医生,表明安德鲁的病情比较严重,医生就像上帝一般将不幸转达给他。
另外一种是制造现实缝隙、让观众自行填补的手段,就是剔除不重要的故事元素,压缩故事时间。
在“视觉隐喻”中有曾提及安德鲁第二次去找乔打官司的片段,其中乔问安德鲁:“在我之前你找了多少律师?”“9个”,之后画面则是安德鲁当天文件丢失和第二天被开除的事件。
然而在此次安德鲁找乔之前,镜头前发生的故事是乔的妻子生孩子,字幕提示:“一个月后”。
经过上下镜头剪辑,画面剔除一个多月内安德鲁亲身发生的事情,但观众依然能自行填补安德鲁在这一个多月里的努力和结果成反比,期间的磨难和痛苦使观众感同身受。
运用以上这些机械化、技巧化的缝合手段,迫使观众认同故事中的客观现实真相,是将观众带入整个故事情境里、引发强烈共鸣的第一步。
当现实缝合引起观众的认同感时,道德缝合才能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
“如果在电影中,自始至终都描绘着相同的道德前提,并且它与观众所熟知的自然法则、万物秩序是统一的,那么观众便会从精神主观的层面被缝合入电影里,认同电影的叙事,并且相信电影所传达的原则是真实正确的”[5]94。
《费城故事》在几近现实社会的背景下,观众已对剧中人物悲惨的命运表示同情和难过,尤其是安德鲁如此热爱生命但挣脱不了病逝的结局,触及观众的心灵,将悲伤的情绪推向顶峰。
导演却用正面向上的态度掩饰生离死别,正如影片中,安德鲁临死前对乔讲的谜语:“一千个律师绑在海底,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不知道”“一个好的开始”,生活总在继续,人生还有很多新的希望。
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用各种尝试丰富了画面人物的生命,赋予其伟大的意义,引发观众的思索和社会的反省。
三、语义强调“视觉隐喻”是普通的镜头以及事物在影片特定的环境中呈现出一定的美感与意味,而“强调”则是用鲜明、生动的轮廓,突出某一人物及事物的重要性,借以表达情绪、行动的力度和强度。
语义“强调”在影片中可运用镜头、符号和话语反讽来实现其效果。
在镜头语言中,景别能控制视觉所要强调的内容,例如人物纷杂的环境中,将主要人物始终处在画面中心,或者利用特写突出重要事物,模糊外围环境,通过对比强调内容。
影片《费城故事》有两个镜头强调安德鲁的身份地位,与悲惨结局形成对比。
(一)长镜头拍摄安德鲁推门而入,走向前台,碰到同事对其案件处理水平的赞扬,随即回办公室路上与三位同事交流工作生活,每个人物的出场次序井然有条,清楚客观地展现了安德鲁工作能力之强有目共睹。
在巴赞长镜头的理论中强调电影的特性是纪实性,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主张,即电影不是直接复制现实,而是不断地向现实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