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笔者精选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晏子??????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着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扞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他的生平事迹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书中,该书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蔺相如???????记得在小学就学习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位出身微贱却智勇兼备的外交使节。
蔺相如(?-前260年),战国时赵国大臣。
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3、?张骞?????????张骞(前164~前114)—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逼迫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匈奴人劝降不成,就把他独自一人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今贝加尔湖)。
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始终守志不屈。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单于终于放回了苏武?。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鸿雁传书的典故就来自苏武的事迹。
??????5、班超???????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
随后,固又遣超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先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
适遇北匈奴也遣使者来鄯善,班超定计,消灭了匈奴使者,鄯善遂专心臣服于汉。
窦固奏报朝廷,升超为军司马。
班超复受命出使,窦固想增加他的兵员,班超辞谢,仍率原来的部下三十六人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于阗也听从了他的命令。
十七年,班超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
疏勒王兜题为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所立,非本国人,班超废除兜题,另立疏勒前王兄子忠为王,深得疏勒国人拥护。
十八年,焉者(今新疆焉耆一带)、龟兹攻杀西域都护陈睦和己校尉关宠;适逢明帝去世,汉朝尽撤西域屯兵,超独留疏勒,孤立无援,龟兹、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不断前来攻击。
章帝下诏命超还朝。
班超回到于阗,于阗王侯等痛哭流涕,抱住班超的马脚,不让他东行,超因此复还疏勒。
建初三年(公元78),班超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想乘此平定西域,遂上疏请兵。
朝廷遣兵增援超。
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
第二年,又遣和恭等率兵受超指挥。
时莎车(今新疆莎车一带)与龟兹连兵,疏勒王忠亦叛,班超设计擒杀之。
章和元年(公元87),班超率于阗诸国兵大破莎车,莎车降,超威震西域。
贵霜王遣使奉献,并求娶汉公主,超拒绝他的请求,因此怀怨。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贵霜王遣副王谢率兵七万越过葱岭攻超。
班超坚壁清野,谢粮尽援绝,即遣使请罪,超放其生还,许其撤退,贵霜王此后不敢再侵犯汉朝。
三年,龟兹、姑墨皆降,汉廷以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
六年,超率龟兹、鄯善诸国兵讨焉耆,大破之,斩其王,为陈睦报仇。
西域遂平,五十余国都遣质子臣属于汉。
七年,封超为定远侯。
九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抵达安息西境,未到大秦而还。
十二年,班超年老,上疏请归,乃诏超还。
十四年,班超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去世。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城郭诸国的内乱,对外抵御了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
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
为政宽简,吏士团结。
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前后担任此职者,无人能与他的功绩相比。
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6、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及军事实力等方面相对弱小,之所以能够形成和维持鼎立局面,相当大程度上靠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谋略。
长阪之败,刘备集团几近覆灭,如果继续以残存的一万多士兵的军力和曹操数十万大军抗衡,的彻底破裂。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内外交困。
在东线的支援与配合。
诸葛亮先后派宗玮、丁厷、年因在下文将介绍)。
于658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亲带千骑往援,结果只救出了玄策,师仁,辩机三人,从骑尽皆战死,全队覆没。
玄策大怒之余,檄召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属国,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师仁为先锋,一仗击溃天竺数万头象骑,直取茶和罗城。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
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武器:云梯,石车,火攻,狠攻了三月余,终攻得茶和罗城兵溃城破。
玄策一路追杀,斩天竺兵将三千,另大半赶入恒河中溺死。
玄策以师仁为先锋,自为后应,趁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
天竺兵将与唐军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无奈只好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的援兵,接着再收集散兵残将,欲反攻唐军。
玄策欺天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了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皆坑杀。
阿罗顺那的妻子尚拥兵数万,据险坚守朝乾陀卫,也被师仁击破,逃的逃,降的降。
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天竺遂灭,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余所。
因东天竺援兵阿罗顺那,玄策欲顺势再亡东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三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
执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俘长安,太宗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玄策,授朝散大夫。
王玄策的以战促和、先战后和或许有违外交的和平宗旨,但是的确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他的屠灭中天竺之役也是古代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一次中印战争。
?<BR<p>??????8、富弼???????富弼(1004—1083)字彦国﹐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宋仁宗时,宋、辽关系又趋紧张,契丹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谈判,划地与辽。
当时北宋朝臣上下因敌情叵测,无人敢担使者之任。
面对主忧臣辱,富弼挺身而出,两度出使契丹。
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了双方的利害关系,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契丹之主自知理亏,遂息兵宁事。
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战事,天下称善。
在积贫积弱的赵宋王朝,能有富弼这样一位有胆有识的外交人才实属难得!???????9、李鸿章???????提起李鸿章,想到的就是清朝末年那一系列的卖国条约,李鸿章也一度被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
但是真正的李鸿章却是在“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下,一个内心苦闷矛盾、不避劳苦、不畏谤言的外交家。
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
果然,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积极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率舰队赴台湾巡阅,并调驻防徐州的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台湾。
此事最后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
在与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鸿章还分别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前者旨在保护华工;后者则是因“马嘉理案”导致的中英间的严重交涉。
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回决裂之局。
在他建议下,清政府派郭嵩焘赴英国道歉,郭氏遂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
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
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
李鸿章在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发展时间;三是相信国际法的约束力。
李鸿章“被成为“东方俾斯麦”,补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
1880年,兼充出使俄国大臣,往圣彼得,于次年2月24日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在界务和商曾纪泽功不可没,这一功绩也是他入选的最主要原因。
1883~。
1884年4月,被免出使法国大臣兼职。
1885年6月,交卸出使英、俄大臣职。
离英回国前,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阐述对中国内政外交和列强对华政策的观点,有一定的影响。
回国后,因朝政腐败,终未施展其才。
???????除上述十人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较为有名的外交使节,比如战国末年的唐雎(在中学时学过一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但其影响和意义却无法和以上十人相比,因此未入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要具备的素质要比那些单纯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要更全面:他必须要爱国,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利益所在;要机智,有极为出色的语言和交际能力;要知己知彼,了解对方的政经社情,善于准确把握对方的弱点,发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