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奥古斯特·孔德与实证主义学
法政学院公管(2)班
H10800217 虞舒舒
摘要:本文主要对著名社会学家奥古斯特的生平以及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进行
了介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实证社会学以及他提出的一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实证社会学学术研究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一.奥古斯特·孔德的生平简介
奥古斯特·孔德(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

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

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

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

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二.奥古斯特·孔德的学术研究
㈠孔德认为,人类社会有统一性。

人性中的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性中的才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

因而理想社会应该是人人都有实证思想,企业家或科学家当主管,科学用来指导生活,没有战争,很有秩序的工业社会。

在那儿,大家有统一的信仰,教权很重,人人都轻视世俗中按才智区分的地位,而重视精神上的地位。

㈡孔德认为,过去的社会和目前的社会是不完美的。

但会进化到理想社会中去。

进化的动力是差异性。

个人无法改变历史。

社会大于个人,语言、宗教、所有制、人数与财富,都在传承、支撑着社会。

分工对社会有利有弊,社会现象之间彼此联系,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社会会自动实现。

㈢孔德认为,为了获得实证知识,要采用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同自然并无本质的不同,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划
分。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长期争议的问题。

三.实证主义社会学学说
㈠孔德把两个重要的思想引入到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①第一个思想:人类智力三阶段规律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分为物质的、人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其中智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神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一切事件都被归于上帝和神灵的活动。

第二个阶段是“形而上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帝或神圣的力量的意志被抽象概念所取代。

第三个是“实证的”阶段,是当科学的解释取代了形而上学的时候所达到的。

②第二个思想:科学分类
孔德提出了一个分类表,在这个分类表中,他根据“一般性不断减少,而相互依赖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一种历史的和分析的层次,对科学作了分类。

因此,这个分类系统不仅是通过一种逻辑的分析确定的,而且也被历史所证明。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是所有科学中最具有一般性的科学,而且在历史上也是最早成为“实证的”科学的科学。

在孔德的分类序列中,在数学之后的是天文学。

在天文学中,物体被认为是自由运动的,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受周围的流体、碰撞、摩擦以及在关于可见物体的地球物理学(物理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其他复杂性对运动的阻抗。

紧接着天文学之后的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在孔德所处的时代,正处于成为“实证的”科学的过程之中),而最后一门科学是“社会学”。

在孔德的分类中,心理学未占得一席之地,因为孔德认为,它或许应当视作人类生物学(“生理学”)的一部分。

这样一个分类表与孔德在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作为一名数学家所受的训练以及他对精密自然科学所进行的研究是协调一致的。

由于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背景,孔德把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看作是所有科学的模式和榜样,因为在物理学中,观察和实验与数学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个真正“实证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孔德把未来关于社会的科学视为一门“社会物理学”——凯特尔后来在一种完全与此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一术语。

㈡“实证”的含义: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㈢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a.本体论的自然主义。

b.认识论的经验主义。

c.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㈣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孔德主张社会学研究应从经验事实出发,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个人的特性关系到社会的特性,因而个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事实。

他人应发展比动物高出一筹的理智资质。

其次,人的感情可分为个人感情和社会感情。

孔德说,个人感情给我们的社会活动指出了目的和方向,若没有它,个人对社会生活就会漠不关心,甚至反过来抵触社会感情,有损于社会利益。

他有句名言:人不爱己,焉能爱人。

因此他主张,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消除个人本能的支配地位,而是妥善协调个人感情与社会感情,使二者相得益彰。

其次,孔德十分重视对家庭的研究。

在他看来,社会起源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组织是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的调和。

家庭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所以对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具有调和作用。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总体发展的特征是,人身上的动物性逐渐削弱,其知性、德性逐渐发达,并最终取得支配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文明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社会生活是由精神、道德原则决定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精神、道德的完善决定的。

人类社会进化的总方向是:由于文明的发展,人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不再完全受肉体需要的束缚,越来越求之于社会本能和理性,人的本质属性将得到充分展现。

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看作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

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在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㈠实证社会学方法论原则的主要观点是:
①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是片段的一部分。

②社会学知识体系应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来构建,并吸收自然科学的方
法论观点。

③社会学具有工具作用。

㈡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实验法: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类型。

③比较法: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
会关系的萌芽。

④历史法:历史地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对社会现
象的考察。

五、我的总结
从社会学来说,孔德的经历和实证主义大致可以给人留下三个印象。

①社会学是适应科学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科学。

②社会学是适应政治变革、生产技术和经济发达的需要而出现的科学。

③孔德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认识到社会变革的过程,总要
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为求得新的发展、新的变革,要重视这种相
对稳定,重视道德、教育、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论实证精神》--法国)奥古斯特·孔德译者:黄建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