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剖析
• E.g. 运动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婴儿早期形成的机械反射 • 任何年龄儿童,都基于先前的认知结构理解周围世界。认知
结构在不同年龄段拥有不同的认知结构,不同年龄阶段同样 的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
3.发展的机制
如何发展 • 同化
用当前的认知结构来解释新的经验 • 顺应
当现有图式不足以解决这些任务时,需要修改当前的图 式更好地适应现实
第五分阶段(12~18个月)
• 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 然地 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 ,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 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 E.g.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 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 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 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再看见放 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
第六分阶段(18~24个月)
• 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新 方法
• E.g. 被卡住的纸公鸡
客体永久性
•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 Bower (1982)的研究婴儿在3或4个月大时已经拥有对
2.发展的本质
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发展的本质
发展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
思考:怎样理解“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发展”,您能 举出几个例子吗?
3.发展的机制
什么在发展
• 图式(认知结构):用于结识某种经验的有组织的思维或行 为模式,个体通过图式在智力层面上去适应和组织环境
大致年龄 阶段
主要图式
主要发展
0—2岁
感知运动 婴儿运用感觉和动作探索 婴儿获得对“自
来获取对环境的基本理解。我”和“他人”
出生时他们仅有对环境的 的初步理解,建
先天条件反射;在本阶段 立了客体永存性,
末,他们有了复杂的感知 并开始把行为图
动作协调能力
式内化,生成意
象和心理图式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反省的抽象)
4.发展的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 语言和教育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传 递,加速或阻碍其认知图式的发展
4.发展的影响因素
平衡 • 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 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
知图式的一种新的建构
5.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 行为已有目的,开始预料到行为的后果 • 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
推、敲、打等多种动作。 • 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
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 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 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 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 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 1920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作,对儿童 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认识 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 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科 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 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 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 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入了新问题
• 认知发展: 理解儿童的推理 • 如何从已有能力中引申出(或发展出)新的能力? • 在发展心理学中注入了哲学思想 • 观察和描述儿童的行为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 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 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 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 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 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 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 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
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 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 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皮学
亚 杰 认
习 理 论
知
发
展
理
论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目录
皮亚杰简介 发展的本质 发展的机制 发展的影响因素 发展的阶段
1.皮亚杰的简介
20世纪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认识发生论的创始人 1954年,国际心理学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5年,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 50多部著作,500多篇论文
研究轨迹
• 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 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 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 带——心理学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 “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 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论(constructivism)观点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 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 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 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 )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 动作开始萌芽。
平衡 失衡 新的平衡
4.发展的影响因素
成熟
点击经添加验文本
社会环境
点平击添衡加文化本
4.发展的影响因素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
4.发展的影响因素
物理环境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 • 物理经验:个体作用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简单抽象) • 逻辑—数理经验: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