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
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
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
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19-01
1前言
单一的讲授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把学生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把丰富复杂的教学
过程简括为特殊认识活动,且在教学过程中看不到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
在机械式的学习过程中,把知识看做是绝对真理,只重学,不重用。

这样的教学,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妨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根本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
把先进的、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只有学生对所
学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学习。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一定要摒弃传
统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思
维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在
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逐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
一直在努力着手解决的问题。

2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是要为“学”服务的。

进行课程改革,首要的
是摒弃传统的、不科学的“老师讲,学生记,课下题海战术”的数学教学模式,以
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依据,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
主体,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而教师,主要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并在各教学环节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巡视指导。

由于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大,考
虑到接受能力的差别,可以对低年级和高年级课堂教学区别对待。

2.1小学数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快乐教学”。

实行快乐教学,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数字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想象
的天堂,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针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激趣导入――新课教学――快乐游戏等教
学环节。

2.2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环节时,主要依照五
步教学法进行。

五步教学法即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自我测评和自我
总结等五步。

确定目标是指由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
己阅读教材,经过自主学习,大部分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
记下来,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由前后左右组成四人小组讨论各自未解决的问题。

如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先请学生进行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
师解答。

自我测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同桌之间相互出题,也可以一名学生出题,大家解答。

还可以让每一小组出题,其余组抢答。

自我总
结是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归纳和总结,教师进行补充。

3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调动
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
必须选择具有启发、鼓励探索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独
立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物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1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就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或教具,演示数学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在此
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3.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
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扮演角色。

学习情境可以是故事中某一个需要
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数学谜语,还可以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

学习情境的建立,充分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巧妙的运用学科知识,
解决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3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教师提出数
学问题,让小组内各位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寻求答案。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维持好讨论的秩序,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正
确的引导和启发。

小组讨论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3.4多媒体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关注那些彩色的、动态的、甚至是有声音有背景的东西。

要做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影、视频、图片甚至
是声音,对数学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使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直接。

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恰如其分的声音,更能使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投入
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
方式方法,以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总
结经验,合理的运用有效的手段,启发调动学生潜在的内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
数学学习意愿,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贺军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2013(8):50.
[2]王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13,29(1):87-88.
[3]陈光丽.基于数学与实践的关系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核心探索[J].教育,2015(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