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望族——五台徐氏家族概况

山西望族——五台徐氏家族概况

五台徐氏家族五台徐氏家族始祖才甫由明初由马邑(今朔州)迁居至五台建安,至于何时由何地迁居马邑并不十分确切。

据五台徐氏传抄《马邑徐氏宗谱序》一文中所叙为:“徐氏祖居南京应天府句容县东发峪狭北里人。

洪武四年充山西已革太原府中护卫中右所安插,宣德二年(1427)四月内奉敕连家眷起调大同府后卫所安插,宣德九年(1434)正月内设立马邑县所隶之十百户顺里九甲……”始祖才甫从明初迁居建安后,生子友谅,友谅生子义、安,义生子文厚、文达、文源,安生子文明。

“……文源,字百川,始克昌厥族,生九子,孙三十六,曾元孙百有七十余人”(引自1934年版《五台徐氏宗谱》卷八之康熙三十五年徐绎孔创修家谱序)。

后分为十大股,即文厚子旺为老大股,文源子兴、盛、增、益、仓、库、廒、昶、粮为大股至九股,逐渐成为“山右望族”(清末山西巡抚曾国荃语)。

历明、清、民国,至于当代,繁衍发展已达六百余年,散居五台四十余村,以及山西多地、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新疆、北京、上海、台湾和海外等许多地区。

其间五台徐氏以耕读传家、厚德处世,现已传至三十世,男丁总人数达到两万余人。

不仅人丁兴旺,族大繁衍,而且人才辈出,彪炳千秋,“文文武武科名官籍若生监举贡不知凡几,臬道府县及将军旅团长少将者并复有人”(引自《五台徐氏宗祠创修记》),形成了独具五台徐氏魅力的人文历史特色。

据1934年《山西五台徐氏宗谱》记载:从五世开始,五台徐氏便有族人入县学,随后入庠、入贡、任官职者逐渐增多。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者2人,文武举人14人,贡生28人,监生25人,廪生、增生、庠生、佾生193人,合计262人。

其中授诰封、诰授者14人,敕封、敕授者8人,例封、例授者39人,担钦差大任者1人,一品官员1人,二品官员4人,三品官员2人,四品官员6人,五品官员12人,六品官员9人,七品官员20人,八品官员20人,九品官员11人,合计147人次(其中个别曾任多品阶官职)。

民国时期(截止1934年),大学本科12人,专科9人,中等专业学校17人,陆军大学、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山西等陆军学校9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和民国的两个“一门三杰”和当代“一门两将帅”。

清代的一门三杰是指清代清廉为官、造福百姓的祖孙三人徐敬儒、徐润第和徐继畬。

徐敬儒,字东冶,系五台徐氏十三世,乾隆己卯举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九江府同知,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曾言其才气非凡,必为封疆。

徐敬儒之子徐润第(1761—1827), 字德夫,号广轩,系五台徐氏十四世。

乾隆六十年(1795) ,徐润第与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同年会试,恩科成进士授内阁中书。

嘉庆十六年(1811)春,被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

徐润第思想受西学影响,兼容并包儒释道,镕心学、易学、气学于一炉,天论、人论、知论别具一格。

其著述有《大学古本》、《中庸遗语》、《敦艮斋遗书》十七卷及《徐广轩撰书王月潭小传》。

徐继畬系徐敬儒之孙,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系五台徐氏十五世,晚清名臣、学者。

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

《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伟大思想先驱。

《瀛環志略》是其最重要的地理著作,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

1853年,浙江宁波府集徐继畬《瀛環志略》书中介绍美国、推崇华盛顿文,镌碑赠送美京华盛顿纪念塔,砌于第十级内壁。

1998年6月29日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Precident Bill Clinton)在北大演讲中曾引述这段碑文,并给予高度评价。

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始人,亲自创办的“同文馆”后来归并到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在平遥超山书院从教期间编撰了第一部民间“银行管理办法”。

民国期间的一门三杰为徐一清、徐一鉴、徐士瑚。

徐一清(1868——1947),字子澄,系五台徐氏十九世。

1904年由清政府保送公费留学日本。

在日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毕业归国后,他创立了晋阳中学、模范小学,并自任校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大汉银行行长,后又改任陆军中将粮股总局局长、山西省银行行长等职。

1917年后,他胸怀实业救国之志,先在大同开办同宝公司、开采煤炭,后在太原兴建电灯公司,之后又创办了晋胜银行、石粉厂、太原晋生织染厂、晋恒造纸厂、阳泉荫营煤矿公司、祁县益晋织染公司等企业。

晋华纺织厂便是他在这一期间创办的,是当时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建国后的晋华纺织厂是中国500家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

徐士瑚为徐一鉴三子。

徐一鉴(1873——1940),字子衡,系五台徐氏十九世,与徐一清为同胞兄弟。

1909年清廷授予举人。

毕业后被聘为崞县(今原平市)第一高等小学堂的校长。

1919年调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先后任教员、总干事。

后任省府荐任秘书和负责监护省府、省主席大印。

徐一鉴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民国时期山西著名的教育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徐向前和薄一波就是他的两个得意门生。

他们都亲笔题词,对其表示了深切缅怀和高度评价:“一生从事文教事业,培育人才不少。

”(徐向前题)“淡于名利、热心教育。

”(薄一波题)徐士瑚(1907——2002),字仙州,号云生,系五台徐氏二十世,徐一鉴之三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早年考入清华学堂西洋文学系,师从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毕业后留学英、德、先后进入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解放前曾任国立山西大学校长。

解放后任北方交通大学(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祖统会名誉主任。

其作品有《契诃夫、《莫里哀》、《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山西省政协文史编辑部汇编有《徐士瑚著译选集》。

当代的“一门两将帅”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徐向前及其子徐小岩中将。

徐向前(1901——1990),字子敬,系五台徐氏十九世,是当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要职。

徐向前在解放军历史上是唯一一个把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军人。

徐小岩出生于1947年,系五台徐氏二十世。

1972年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前往加拿大深造,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

回国后参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成为我国军界难得的科技专家。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2005年7月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6年1月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

此外五台徐氏名人还有:徐光澄,明朝时期诰封明威将军,官任宁夏府经历。

徐寅第,字虎臣,号东堂,嘉庆辛酉科拔贡生,曾任直隶清河道,以“决案如流、清廉刚正”而著称。

徐抡元(1876——1932),字鳌峰,曾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及明治大学夜班,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曾代理岚县知事,并在平顺、陵川等县任职,后以军功列保少将,任山西粮服总局副局长。

徐翰文(1878——1907),1905年公费留学日本,入体育专科学校学习,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回国秘密组织组织起活动,牺牲后被追授国民少将。

徐幼陵(1890—?),字峻岑,1912年至1914年入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后授国民陆军少将军衔,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团长,抗战中曾参加山西敌后抗援会工作,掩护抗日军属转移,后在青海省担任地方行政官职。

徐子珍(1893——1951),字席儒,系保定军校五期生,陆军大学特一期,晋绥抗日名将,70师副师长,绥远屯垦军司令,五临警备旅长,独立203旅长,骑四军副军长,十二战区司令部中将部附。

在中国军队抗日首次收复失地之役——五原大捷中担任攻城指挥官。

徐岱毓(1893——?),字峨东,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系国民陆军少将。

抗战爆发后,任七十三师一九七旅旅长,率部参加大同会战,在广灵、灵丘阻击日军时遭遇日军最精锐的板垣师团。

徐秉谦(1920——2002),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化名“奋斗”,在五台县、盂县、忻县,晋中地区赫赫有名。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共产党浏阳县委书记。

后相继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管理处处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劳资司副司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劳资司司长、四川省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劳资司司长、设计总院党委书记兼第一设计院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财务劳资局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检察厅厅长等职。

离休后享受副部长级待遇。

徐璞(1924——2015),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徐士瑚之子,194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工学院,先后在山西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省六届政协委员,民盟山西四、五、六届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长,我国著名的齿轮制造和切削加工专家。

另外还有为中国人们解放事业牺牲的徐虎中(又名徐学斋)、徐培杞、徐富文、徐文虎、徐富在、徐补万等革命烈士……五台徐氏历来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尊祖敬祖、敦亲睦族等方面的教化和引导。

《五台徐氏宗谱》就是最重要的家风家训传播载体。

《五台徐氏宗谱》大约每隔40年左右修谱一次,其中对五台徐氏源流、名人事略、重要著述等均有详尽的叙述。

其中明朝时期四世徐文源训示子孙的《布谷章》(十四世徐润第撰)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祖传家训之一。

始建于1934年的五台徐氏宗祠(位于五台县大建安村)和永安徐氏宗祠(位于五台县永安村,始建于道光二年)是开展此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五台徐氏族人均组织一定规模的活动,在缅怀历代先祖的同时启迪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祖以忠于国家为核心的“内敛谦逊、坚韧不屈、刚强毅烈、大智大勇”的精神品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