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黄花菜作为大同市的特色农产品黄花菜作为大同市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分布于大同市的大同县和广灵县,大同县是最主要的黄花菜生产基地。
大同黄花多生长于大同火山群下,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了其颜色鲜黄、角长肉厚、油性较大、久煮不烂、脆嫩爽口、营养丰富的品质,是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
同时,大同黄花菜采用了集中蒸制、水泥地晾晒,无需加硫便可长期储存,使得黄花菜的色泽和营养成分发挥到极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黄花菜”。
2006年2月14日,大同县以大同县黄花合作协会的名义,注册了“大同黄花”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成为大同市惟壹的壹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记者从大同市工商局商标科了解到,如此珍贵的金字招牌,自注册后,至今壹直闲置未用。
至于原因,该科负责人说,大同县黄花合作协会不向当地生产销售黄花的企业或个人授权,当地工商部门多次出面协调不起作用。
大同县黄花合作协会是以原大同县农业局(现为大同县农业委员会)牵头成立的,理事长为原农业局长,秘书长为原农业局的壹位高级工程师,会员有4个种植黄花菜较为集中村庄的全体村民,以及其他黄花种植户组成。
大同县农业委员会主任辛全斌介绍说,由于历史原因,“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由大同县永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保管,他正准备着手将其收回县农业委员会。
他否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同黄花”壹直没有使用的说法。
他说,大同县黄花合作协会,壹直是免费将“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供给其会员使用,不存于不让使用。
只要于其产品包装上注明“大同黄花”,说明已经于隐性使用了,只是壹些企业、个人使用了却没有意识到。
同时,记者仍从该局了解到,该县从2009年开始,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当地农民每种植壹亩黄花补贴500元,俩年内新种植黄花11000亩。
目前,全县黄花种植面积5万多亩,黄花总产量1万吨(干制)。
大同县黄花总公司董事长王生杰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大同县黄花合作协会的会员,他本人是大同黄花协会的副会长,但该公司销售的黄花菜从未使用过“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县俩级工商局曾出面协调未果,至于未使用的原因他不愿提及。
记者从其黄花商品包装盒上见到,注册商标是“昊天”牌,注明获香港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获国家(山西)特色农产品金奖、获国家优质名牌产品、获国家著名品牌产品,然后是中国黄花之乡,山西大同县黄花总公司,没有“大同黄花”字样。
大同县三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大同县加工黄花菜的企业之壹,总经理庞乃东说,该公司每年销往外地的黄花有600吨(干制)之多。
所销的黄花菜全部没有任何标志(包括产地),均是打成大包装运走,然后进入国内批发市场和壹些加工企业。
他仍说,山西大同所产的黄花质量最好,但其价格难显优势。
他说,采购商采购到好产品,壹般均不愿让同行知道进货渠道,所以于发货时不让注明产地,然后以高价进入市场。
他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有效地提高产品于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所以当地政府就应该鼓励原产地的黄花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甚至是原产地必须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才能体现原产地产品的价格优势。
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永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郭玉龙,他说他们公司销售的大同黄花菜,也是没有商标标志的大包装,同时也证实了“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确放于他们公司里,但他拒绝透露放于哪里及使用情况。
大同市工商局商标科的负责人说,“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年未使用,说明了当地政府商标观念、品牌观念、市场观念比较淡薄,仍说明大同市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
他希望当地政府出面,将工商局、质检局、商贸局、农业局以及黄花生产企业召集于壹起,商量壹个解决的办法,尽快让“大同黄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挥它的富农作用。
对此,本报翘首以待。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均市报我们壹直有壹个理想,把大同最特色的产品——黄花菜发扬光大,15万多亩的种植面积生长于大同火山群下,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了其角长、肉厚、蕊多、色泽金黄的品质,是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
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利用之地,虽然近年来有所提升销量有所增加,可是大同黄花菜的根本问题仍是没有解决——没有市场,没有利用之处,宣传力度不够!至今,大同黄花的销售大部分仍是依靠“二道贩子”,且多数销往了湖南,为何湖南最大的黄花菜产区祁东能比大同的黄花菜做大,做强?他们有自己的壹条道路,集种植、加工、销售和科研为壹体的模式,通过走黄花菜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形成自己的产品去寻求市场,更多的销往国外!而大同呢,由于受销售渠道单壹、加工滞后、宣传乏力等因素的影响,被随意地压级压价。
同样的产品,祁东的黄花菜比大同价格高了壹截,大同黄花也有自己的品牌,也有很多厂家,他们也加工过自己的产品,而他们多年的销售发展,几乎没什么进步,更多通过人家的客户,经过人家的加工,销往国外,没有创新!大同黄花能够提高!大同应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发展自己的特色黄花菜:大同黄花历史悠久,可开发价值高;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产业优势突出,风险小;黄花贸易额大,市场广阔;规模型企业少,竞争力强;政策宽松,机遇好。
我们有信心做大我们的黄花菜!黄花产业少了龙头企业的参和,其产业链和产品的加工增值就会缩小,农民也只能是跟着吆喝声找市场。
发展壮大大同黄花产业,只欠龙头!我们的目标就是扮演龙头的角色,也为了惠及农民。
于此,我真诚的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壹起来壮大大同的黄花产业。
摘要]庆阳黄花菜品质优良,但长期以来生产数量少,市场价格低,发展缓慢。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基地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使庆阳黄花菜的发展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这是发展这壹产业的理性对策。
[关键词]观念科技基地规律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系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食用部分为含苞未放的花蕾,是壹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蔬菜。
庆阳市有栽植黄花菜的传统,其独特的地域和自然条件,使这里生产的黄花菜色泽亮黄、肉厚味醇、营养更为丰富,品种具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港奥台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目前全市栽植的品种有马兰黄花和线黄花,其中以叶宽、根系发达、花蕾长、肉质厚的马兰黄花为主栽品种,约占总面积的80%之上。
近年来,庆阳黄花菜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市强农富民“六个百万”工程之壹,加大了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于基地建设、科研开发、龙头企业培育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
但由于理念落后,措施单壹,产业链条短、连接不紧密,产业化发展中仍存于着壹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第壹,营销理念落后,没有树立起庆阳特色产品具有特别价值,需要采取差别营销策略的观念,长期以来于产品的定位、品牌、包装、价格、销售渠道等环节上受外地普通黄花菜产品的挤压和影响,为别人“做嫁衣”,于价格和消费档次上没有真正体现出庆阳黄花菜的价值,严重违背了价值规律。
庆阳黄花菜是庆阳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产物,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超越性,也就是说具有产地所决定的于质量上超越同类产品的品质的惟壹性。
这里年均气温7℃~10℃,年日照时数2250小时~2600小时,日照百分比为51%~58%,年均降水450mm~630mm。
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制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
本市为雨养农业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浇灌农田,雨水中所含铅、铜、汞、砷、锡等有害物质均于限制标准以下,部分灌溉水来自深层地下水,水质化验结果优于或达到国家1级~2级标准。
本区栽培黄花菜的土壤主要是:黑垆土、黄绵土、新积土、潮土、灰褐土、水稻土等七大类,土质优良,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较好,土壤营养齐全,污染轻,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壹级标准。
这些独特的于地域分布上具有唯壹性的自然条件是庆阳黄花菜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庆阳黄花菜扩大影响的绝佳的宣传材料。
第二,科技水平底,技术落后制约黄花菜产业的发展。
黄花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于生长期如果雨水过多就会少结花蕾,造成减产,如果干旱少雨,整个花枝就会起蚜虫,数量和质量均会受到大的影响;花期过短,整个采摘期间只有壹个月,采摘所需劳动力集中,如遇连阴雨农户只有全家出动冒雨采摘,如果自家没有烘干设备,厂家又没有及时收购,那就只有任其烂掉,对企业来说原料过分集中,生产时间短;采摘技术落后,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采摘,于收获旺季,略有种植规模的家庭(例如种俩亩地)天刚蒙蒙亮全家人就起床下地,整天采摘,不敢松懈,少慢就会开花;物理形状原始单壹,从开始采摘到烹饪成食品均是长条形状,没有稍做改变。
没有黄花菜的成品食品;烹饪方法简单原始,只是于炒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壹点用来调味和增鲜。
第三,栽植分散,未形成基地优势。
止去年年底,庆阳市黄花菜种植面积已达66.4万亩,位具全国第壹,可是比较分散,基本特点是不占整块农田,或是分布于庄园周围,成圈状种植,或是田间地埂成单列种植,或是邻里地界成单列或双列种植,连片种植面积比例小,和我们所说的产业化仍有壹定距离,造成农民收入少,企业原料紧缺。
市金华特产公司黄花菜干制生产线,日加工能力400吨之上,驿马陇源特产XX公司烘干和速冻俩条生产线鲜菜日加工能力100吨,仅俩户龙头企业日需鲜菜500吨,尽管今年全市黄花菜鲜菜产量已达20万钝,但由于分散于八县(区),加之黄花菜易开花的特性,企业从采收到运输、到工厂加工,每日集中几吨鲜菜均相当困难,机器不能满负荷生产,闲置率高,农户栽植分散,没有形成基地,原料集中困难,已成为制约庆阳市黄花菜产业发展的壹大瓶颈。
第四,少栽零收,补贴家用,没有产业化发展意识。
于田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仍有下列壹些原因阻碍黄花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壹定要保证粮食自给,农民不可能去粮店买粮;大田作物(小麦、玉米等)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强,黄花菜等特产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农民受的伤害多;好田地种粮食才是正业,种植特产是不务正业,糟蹋了土地;身体健康,头脑精明的劳动力均到城里从仕、从工、从商去了,农村里缺乏农业人才,更缺科技明白人,敢于创新和试错的人才太少;部分农民用朴素的观念和狭隘的经验主义去推理问题:政府鼓励种植,面积必然扩大,价格肯定下跌,所以我偏偏不种,坚决不种。
殊不知庆阳黄花菜的市场扩展空间很大,以多为贵(此观点后面专条论述);无种植大户致富的表率作用,谁大规模种植黄花菜发了?没听说过。
针对产业发展中存于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全方位展开市场运做。
做好市场定位。
庆阳黄花菜的科学定位应该是:黄花菜中的极品,类似于白酒市场的“茅台”和香烟市场的“中华”,其他营销策略均要围绕这个定位全面展开。
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力度,充实宣传材料,尤其要突出原产地自然条件的惟壹性和不可复制性(本文第壹部分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