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力波测量原理

引力波测量原理

引力波测量原理
——以LIGO激光干涉法为例
目录
历史上著名的引力 波测量实验
引力波测量的难点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 文台(LIGO)
著名引力波探测实验
美国马里兰大学韦伯在实验 室建成了第一个引力波探测 器。
1969年韦伯公布了他们研究小 组的实验数据“ 并宣称探测到 了振幅达10^-15,振幅在kHz 频带的引力波。
事件类型
双星系统
黑洞形成前
高速旋转的中子星(脉冲星)、 致密天体被黑洞俘获
黑洞合并、大质量恒星遗骸合并
超新星爆发(迄今为止人类观察到 的最强引力波爆发)
到达地球的引力波无量纲振幅h 10^-34 10^-31
10^-27~10^-26
10^-21~10^-20 10^-16~10^-17
引力波频率极低;
“主链”(Main chain)一侧面对激光 光斑,“反应质量”则 帮助“测试质量”保持 稳定。
测试质量重达40kg, 可以利用惯性定理保持 稳定。
LIGO尖端技术
真空技术
LIGO干涉臂光路所在
管道内的大气压只有海 平面大气压的约十亿分 之一(1uPa)。
用类似于小型喷气发动
机的涡轮泵产生吸力,
引力波天 近似平直 线附近的 的空间的 度规张量 度轨张量
引力波 引起的 度规张 量的扰

为简单起见,仅考 虑引力波一个偏振 方向e+. 当不考虑 引力波影响时(¹h+ = 0),光在两测试 质量间往返一次所 需的时间为: t2-t0=L/c
引力波经过时,会 引起光在两测试质 量间往返时间发生 变化,这个变化量 Δt 与引力波振幅成 正比: Δt =L’h+/c
升级后的LIGO被称为Advanced LIGO, 简称aLIGO。 2015年,最新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正式上线,其最敏感频率(100-300Hz) 理论上,该天文台可以探测到3亿光年远 的引力波事件。
LIGO测量原理
引力波波源距离地球非常遥远, 最近的也在百万光年以上,当引 力波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已变得 十分微弱. 所以,引力波对时空 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平直时空背景 下的微扰。
LIGO尖端技术
隔震技术 -主动隔震
通过对不同频率敏 感的传感器(10Hz 以上)主动探测地层 的震动,同时综合 这些测量结果,后 由计算机计算补偿 量,通过10向磁场 隔震装置进行补偿。 它的工作原理与主 动降噪耳机类似。
LIGO尖端技术
隔震技术-被动隔震
LIGO系统将所有重要 的测试质量(反射镜) 用0.4mm粗的石英纤 维悬挂在一个称为 ‘quad’的四阶摆下。
将大部分空气吸出管道。 Tips:在非真空环境下,分子、空气流
管道被加热到150℃-
和灰尘将会以如下方式影响系统的精 度:
170℃并保持30天,以 1、降低反射镜镜面的质量,使反射光斑
排除剩余的空气。
质量变差。
电磁泵通过电磁吸引的 方式,将少数孤立的气 体分子吸出管道。
但韦伯的研究结果始终未能被 重复验证“ 后来其他一些精度 远高于韦伯棒的实验小组均未 发现韦伯宣称的引力波信号。
1974年,Hulse和Taylor发现 了第一颗射电脉冲双星PSR 1913+16。这个双星系统轨 道周期的变化与引力波辐射
损耗的预言相吻合,从而间
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二 人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 Nobel物理学奖。
Tips:
根据广义相对论,双星系统是一 种旋转着的质量四极矩。它应能 以辐射引力波的方式辐射能量。 与所有束缚在一起的二体引力系 统一样,其运行轨道周期将随着 能量的辐射而减少。
要使这些天体产生的物理效应能 被测量,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 轨道非常小(两子星足够近,以使 广义相对论效应尽量明显)有一种 精度很高的轨道周期测量方法。
Tips: 该装置利用引力波的潮汐效应,
由于天线内晶格间存在强弹性耦 合力, 所以天线端面的振幅随入射 引力波的频率变化而变化。当入 射引力波的频率等于天线的本征 频率时, 天线将在引力波的作用下 发生共振。振动通过固定在天线 上的传感器变成电信号。 该实验装置是一个重1.4吨的铝棒, 在垂直于圆柱轴线的对称截面上 支承。
该双星的两子星的最大距离只有 10^9m的量级(约一个太阳半径),其 中一个子星为脉冲星,这一条件
刚好能符合之前的条件。
引力波探测难点
引力波的振幅极小
• 引力波与物质作用时引起的尺度变化极小。以LIGO激光 干涉法为例,LIGO的光路长度为1120km,此次探测到 的引力波无量纲振幅h≈10^-21,依据公式ΔL=Lh,引力 波在经过LIGO探测器时引起的尺度变化约为10^-18m数 量级,这一尺寸只有质子直径(10^-15m)的千分之一。
• 极低频率意味着引力波波长极长,故对特定频率引力波敏感 的激光干涉测量设备,臂长(等效臂长)需要达到引力波波长 的1/4才能进行有效的探测,以100Hz的引力波为例,其要 求臂长至少达到750km。
• 宇宙中存在的引力波的频率分布如下图所示;
天体爆发形成的引力波源稀少
• 类似于黑洞合并、超新星爆发等天文现象虽然在整个宇宙中 较为常见,但在人类可探测范围内的爆发事件即为有限,尤 其是超新星爆发这类较强的引力波波源可能几十甚至上百年 才能遇到一次。

LIGO简介
LIGO的主要测量仪器是利用F-P腔改进的 迈克尔逊干涉仪。
臂长为4km,经过F-P腔多次反射后,激 光在真空管中通过的实际长度为1120km。
利用能量循环装置提高激光功率达到 750kW。
LIGO在美国华 盛顿州利文斯 顿和新泽西州 汉福德同时分 别安置了两部 完全相同的仪 器,彼此相距 3000千米。这 样可以有效剔 除噪声的干扰。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
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 下,开始联合建设LIGO。
1999年11月建成,耗资3.65亿美元。 2005年-2007年,LIGO进行升级改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