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生产讲义

清洁生产讲义

生产审核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1.1清洁生产的产生及发展清洁生产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污染预防审计;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尤其在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能源和资源的短缺也日益困扰着人们,在经历了几十年末端治理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环保历程,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靠污染治理来改善环境是有限的, 关心产品生产过程更为有效,于是清洁生产应运而生。

国际:•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中心制定《清洁生产计划》-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号召开展清洁生产技术;-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5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出台《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中国签字;国内:-92年5月,我国举办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中国推出了《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国务院发布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宣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采用清洁工艺;-93年10月,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高度评价推选清洁生产意义,把实施清洁生产作为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方案领域;•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新扩改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9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发布《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10个城市,石化、冶金等5个行业进行试点,山西、陕西、辽宁、江苏、沈阳等省市颁布了地方性清洁生产政策法规;-2003年国家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从机构上,95年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清洁生产中心》 1.2清洁生产的定义(核心:污染预防)1.2.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创造性的思想:末端治理(被动)――变主动行动(污染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给出的定义:“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2.2清洁生产的内涵: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经济、环境效益统一;对产品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减少废物产生;“污染预防”方面的内涵表现在:-采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能耗高而效率低的产污量大、污染重的工艺和设备;-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物料流失;-处理排放的污染物时采取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装置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置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除“预防”外,还有以下两层含义:•可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不断的持续进行的过程;•防止污染物转移:将气、水、土地等环境介质作为一个整体,避免末端治理中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转移;1.2.3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服务;1.3为什么要实行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环境和资源保护和有效管理;•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被动 f主动,强调污染预防);•降低末端治理负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1.4企业如何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计;-开发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方案以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

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

第二节清洁生产审计(审核)2.1清洁生产审计的定义清洁生产审计是对组织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程序,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在实施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

2.2清洁生产审计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系统性:以生产过程为主体,从原料投入到产品改进,从技术革新到加强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实施的系统的完整的方法学;•突出预防性;•符合经济性;•强调持续性;•注重可操作性;•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2.3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及目标 2.3.1清洁生产审计对象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组织)。

2.3.2清洁生产审计目标1)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物的资料;2)确定废物来源、数量、类型,确定废物削减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削减废物产生的对策;3)提高组织对由削减废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4)制定组织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5)提高组织经济效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4清洁生产审计的适用范围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所有类型组织。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餐饮、酒店、洗浴)2.5清洁生产审计思路总体思路:判明废物的产生部位;分析废物的产生原因;提出方案以减少或消除废物。

废物排放V将一个生产和服务过程抽象成八个方面,即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 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等六方面的输入,得出产品和废物的输出。

不得 不产生的废物,要优先采用回收和循环使用措施,剩余部分才向外界环境排放。

废物产生的原因跟这八个方面可能相关, 这八个方面中的某几个方面直接导致 废物的产生。

2.7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包括7个阶段、35个步骤。

阶段1 :筹划和组织一一进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阶段2:预评估一一选择审计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阶段3:评估一一建立审计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途径员工原辅材料! 和能源 J产品生产过程/服务过程回用 2.6分析污染物产 生的主要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阶段4:方案产生和筛选针对废弃物产生原因,产生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阶段5:可行性分析对阶段4筛选出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

阶段6:方案实施实施方案并分析、跟踪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阶段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报告。

审计工作程序图:活动产出筹划和组织1.取得领导支持2.组建审计小组•3.制定工作计划4.开展宣传教育■预评估1.组织现状调研2.进行现场考察3.评价产污状况4.确定审计重点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6.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评估1.准备审计重点3.建立物测平衡5.提出和实施无2.实测输入输出物流4.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低费方案方案产生和筛选1.产生方案2.分类汇总方案3.筛选方案4.研制方案5.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6.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7.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1.各类清洁生产方案的汇总2.推荐的供可行性分析的方案3.中期评估前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的核定与汇总4.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1.物料平衡2.废弃物产生原因3.审计重点无/低费方案的实施1.领导的参与3.审计工作计划2.审计小组4.障碍的克服1.现状调查结论2.审计重点3.清洁生产目标4.现场考察产生的无/低费方案的实施第三部分清洁生产审计程序第一章筹划和组织目的:通过宣传教育使组织的领导和职工对清洁生产有一个初步的、比较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组织清洁生产审计的内容、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阶段工作重点:取得领导支持、组建审计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宣传教育。

1.1取得领导支持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是审计过程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容易实施的关键。

1.1.1宣讲效益1)经济效益-由于减少废弃物产生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性;减少污染处理费用;提高原材料、水、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2)环境效益提高组织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形象,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减少废弃物产生,改善生态环境;对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要求是国际国内大势所趋;清洁生产审计尤其是无/低费方案可以很快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3)无形资产树立组织形象,扩大组织影响;提咼职工素质;有助于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

4)技术进步鼓励采用节能降耗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开展技术革新,淘汰落后的工艺及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1.1.2阐明投入实施清洁生产需要一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必要的时间投入;需要一定的监测设备和监测费用的投入;承担聘请外部专家的费用;承担编制审计报告的费用;承担实施中、高费用清洁生产方案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1.2组建审计小组首先要在组织内部组建一个有权威的清洁生产审计小组, 一个成员审计小组中应有来自组织的财务部门。

1.2.1推选审计小组组长组长应由组织内具有权威性和较高威望的厂级领导(厂长或负责生产或环保的副厂长、总工程师)担任,或由组织领导任命一位资深的,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担任:-具备企业生产、工艺、管理与新技术的知识和经验;•掌握有关环保法规、污染防治原则和技术及相关知识;-了解审计工作程序,熟悉审计小组成员情况;•具备领导和组织工作的才能,并善于和其他部门合作,有一定协调能力等。

1.2.2选择审计小组成员通常需要有3~5位全时制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

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具备组织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掌握组织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新技术信息;-熟悉组织的废物产生、治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

-具有宣传、组织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除以上人员外,随着审计的不断深入,视具体情况可及时补充所需的各类非全时制人员,人数可由几人到十几人不等。

1.2.3明确审计小组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一一进度、项目名称、负责人、参与人、监督人、工作责任部门;-开展宣传教育;-确定审计重点和目标;-组织和实施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总结经验,并提出持续清洁生产建议;1.3制定工作计划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审计过程的所有主要工作,如工作内容、进度、参与部门、负责人、产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