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使用者收费:所谓使用者收费,是指为集中处理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物排放单位使用污染物的收集、治理设备,依据其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有关部门向这些使用者收取费用。
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国家、地区、部门和企业根据一定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的清洁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水平。
3.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直至产品使用后的处置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
4.原材料消耗总量:原材料消耗总量是指生产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第一道工序到完成产品生产、验收入库全过程中所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数量。
5.能源有效利用率:能源有效利用率是指已被有效利用的能源数量与投入的能源数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能源有效利用率=100%6.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就是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产品。
7.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是指组织对计划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行污染预防分析和评估。
经济障碍:指国家和组织的经济政策、成本核算、投资规划等经济管理机制不利于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如资源价格较低、资源的可用性和费用较低、环境费用未纳入经济分析中、投资计划不完善、投资标准不正式等。
9. 微观经济学:指在经济分析中以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学科。
10.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也就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11. 假想市场法:在既无直接市场,又无间接替代市场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主观的创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这种经济评价的方法就是假想市场法。
12. 税收差异:指对有不同环境影响的产品在现有产品税之外以税收形式附加不同的收费,对有污染的产品实行正收费,使其价格上升,对无污染的产品实行负收费,使其价格下降。
13. 工业生态园:就是集工商企业、良好的环境、社区服务为一体,以求创造更多的商机、改善生态系统,是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的一个新理念。
14.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二、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1.清洁生产的原则包括?P15答:持续性、预防性、综合性2.清洁生产方法学的理论基础有?P34答: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物质平衡理论);最优化理论;科学技术进步理论3.在环境—经济系统中,有四个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它们是?P42答:人口、资本或者资金、资源和技术4.ISO14000标准的特点有?P93答:(1)标准的自愿性(2)标准的灵活性(3)标准的广泛适用性(4)标准的预防性(5)标准的兼容性(6)标准的持续改进性5.清洁生产指标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哪三类?P113答: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如何定义清洁生产?P15答: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P37答:(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3)生产力的合理规划和组织(4)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8. 市场价值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P53答:(1)生产率变动法(2)有效成本法(3)预防性支出法(4)置换成本法(5)疾病成本和人力资本法(6)机会成本法9.简述开展综合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哪些P91答:(1)制定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指导准则(2)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4)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10、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P103答: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排序及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⑤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11、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P154答:①鲜明的目的性:清洁生产审核特别强调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一致。
②系统性:清洁生产审核以生产过程为主体,考虑影响产生的各个方面,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改进、从技术革新到加强管理等,设计了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实施的系统而完整的科学方法。
③突出预防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就是减少废物的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从而达到预防污染的目的,这个思想贯穿了审核全过程。
④符合经济性:污染物一经产生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去收集、处理和处置它,这就是末端治理费用往往使许多企业难以承担的原因,而清洁生产审核倡导在污染物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不仅可以减轻末端处理的负担,同时可将污染物作为有用的原料,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
⑤强调持续性:清洁生产审核十分强调清洁生产的持续性,无论是审核重点的选择还是方案的滚动实施,均提现了从点到面、逐步改善的持续性原则。
⑥注重可操作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每个步骤均能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在审核程序上是规范的,即不漏过任何一个清洁生产的机会;而在方案实施上则是灵活的,即当企业的经济条件有限时,可先实施一些无/低方案以积累资金,再逐步实施中/高费方案。
12.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什么?P17答: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采用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和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优化控制;完善的科学量化管理等。
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65答:可持续发展把发展与环境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基本内涵可概述为五个方面。
①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研究并解决经济上的扭曲与误区。
环境退化的原因既然存在于经济过程之中,其解决答案也应该从经济过程中去寻找。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产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
要力求降低自然资产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或替代品的开发速率。
要鼓励实施清洁生产工艺与可持续消费方式,使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和污染物的数量尽量减少。
③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经济发展”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
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它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使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是一系列的社会进步目标得以实现。
④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与服务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
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与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包括开采成本、环境成本和用户成本)与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⑤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与“公众参与”。
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各个部门分别制定与实施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经济、社会、环境考虑及科学的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各方面的政策并予以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纳入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等各项立法及重大决策之中。
14. 生命周期评价中主要技术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76)答:①生命周期评价中所做的选择假定,可能具有主观性。
②用来进行清单分析或评价环境影响的模型要受到所做假定的限制。
另外,对于某些影响或应用,可能无法建立适当的模型。
③针对全球性或区域性问题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结果可能不适合个别局域性应用。
④由于无法取得或不具备有关数据,或是数据质量限制了生命周期研究的准确性。
⑤用来进行影响评价的清单数据缺乏时空属性给评价结果带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常因具体影响类型的空间和时间特性而异。
15. 简述环境标志制度实施步骤和方法。
(P135)答:⑴建立机构:发放环境标志要有专门的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必须具有下述功能①权威性②独立性③公正性④科学性。
⑵确定产品类别:①确定原则②确定优先授予环境标志的类别。
16. 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可以达到什么目的?(P151)答:①对有关单元操作的投入和产生,主要包括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水和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②确定废物来源、数量、特征和类型,确定废物削减的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废物削减对策。
③提高企业对由削减废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强化污染预防的自觉性。
④判定企业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⑥强化科学,量化管理,规范单元操作。
⑦获得单元操作的最优工艺、技术参数。
⑧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能。
17.简述绿色产品的类型(P141)答:①洁净能源型②能源节约型③循环利用型④无氟利昂型⑤使用后易分解型⑥保健型18.替代市场法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P55)答:①资产价值法:是根据土地生产的产品计算土地价格,从而评价环境影响所引起的损益。
②土地价值法:是用土地的市场价格来评价环境质量效益的一种方法。
③工作差额法:其基本理论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平衡条件下,劳动力的需求等于工人边际产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供应则随着该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而变化。
④旅行费用法:是一种评价无价格商品的方法,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来求得人们对娱乐商品的需求曲线。
19.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主要有哪些?(P37)答:①经济制度与环境问题。
②环境资源及其价值计量。
③环境问题与外部性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⑤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20. 人类对环境和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和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报复的加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答:(1)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土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导致贫困饥荒日益增多;(2)能源危机,资源枯竭、品味下降,导致生产力下降;(3)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增加、极地冰川融化,气候异常、灾害增加,导致动植物物种灭绝;(4) 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恶化日趋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环境,导致人类疑难病症增加,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1. 清洁的产品指什么?P17—18答: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成分;产品应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和合理的的使用寿命;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