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甲午战争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英勇事迹。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介绍邓世昌、徐骧、刘永福等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斗争中的事迹,提高复述能力。
2.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
3.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
学法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海战与陆战
1.背景(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清政府的态度如何?导致了什么局面?(避战求和,不做战备;站争开始,就陷入不利局面)
3.日军侵华时间(甲午战争)是什么时候?(1894年—1895年)
4.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黄海战役----避战保船----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
5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是什么?
(清朝腐败是失败根源;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部分清军将领贪生怕死;武器装备落后)探究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地点?(日本马关)
3.人物?(李鸿章(中)、伊藤博文(日))
4.《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割三地(更严重破坏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赔二亿(清财政不堪重负,更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5.《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探究三:瓜分危机
1.三国干涉还辽是怎样一回事?(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德、法三国强力干涉)
2.结果如何?(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向日本付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款”)
3.是什么原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具体有何表现?(甲午战争暴露了中国的虚弱,《马关条约》的签订又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俄、德、法向清政府提出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
列强群起效尤,中国陷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
1.什么是租借地?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
势力范围: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在这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5.观察27页《时局图》,说说每一个图案代表哪个国家?(北极熊:俄国;虎:英国;蛇:德国;青蛙:法国;太阳:日本;秃鹰:美国)
三、拓展延伸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②赔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④协定关税。
2.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银二亿两;③增开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④在华设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①割地面积增加;②赔款数额倍增;③侵略深入内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时间(1894年);原因(日本蓄意挑起战争)
海战与陆战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清军陷入不利局面
经过结果:黄海战役----避战保船----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
时间:1895三月地点:日本马关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
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德、法强力干涉)瓜分危机
结果:中国赔偿3000万两白银为“赎辽款”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