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方法和科学主义认识论

论阿尔都塞的总问题方法和科学主义认识论

2012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总第19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7·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主持人:王雨辰)·主持人语:阿尔都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不仅针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命题,而且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栏目发表的三篇论文从不同的视角对阿尔都塞的理论展开探讨,旨在深化对阿尔都塞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论阿尔都塞的总问题研究方法和科学主义认识论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阿尔都塞的理论总问题和科学认识论是他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这一目的出发,强调应当从与近代西方哲学断裂点上来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变革,因而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论题”。

[关键词]阿尔都塞;总问题;科学认识论;人道主义[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1-0013-06阿尔都塞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20世纪60年代,他以论战的姿态投入到当时关于青年马克思思想的争论中,通过重建阅读理论对马克思的思想展开认识论的解释,有针对地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论题,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拟系统论析他的阅读理论和科学认识论及其对其理论运思的影响。

一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阿尔都塞投身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而他之所以提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又是与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关于“青年马克思”思想性质的争论直接相关的。

这一问题原本是资产阶级学者最初挑起的,其核心是力图用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思想统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

苏共“二十大”后,这股“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西方共产党内开始流行,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对此,阿尔都塞一方面强调关于青年马克思思想辩论的结果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因为用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论题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将严重贬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另一方面批评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能有效地回击资产阶级学者发起的挑战。

由此,阿尔都塞通过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收稿日期:2011-10-12作者简介:王雨辰(1967—),男,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重建阅读理论和他的科学认识论入手,提出了一种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阿尔都塞认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在青年马克思问题的争论中表现笨拙,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采取的“理论目的论”和“观念论”的哲学研究方法,既无法从总体上把握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性质,也无法把握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进程。

阿尔都塞在这里所批评的“理论目的论”的研究方法,是指当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先主观认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然后以此为标准去判定青年马克思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著作中,哪些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哪些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阿尔都塞这里所谓的“观念论”的研究方法,是指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脱离了青年马克思所处的真实历史环境、理论环境来考察其思想的发展过程,而是仅仅拘泥于在观念史范围内考察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

他强调,上述哲学研究方法从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无法真正揭示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

为此,阿尔都塞强调,要正确阐释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理论性质,就必须首先实现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建立他所谓的“理论总问题”的阅读方法。

阿尔都塞之所以强调“理论总问题”阅读方法,是因为在他看来,“确定思想的特征和本质的不是思想的素材,而是思想的方式,是思想同它的对象所保持的真实关系,也就是作为这一真实关系出发点的总问题”。

①可以看出,阿尔都塞所说的“总问题”实际上是指理论家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框架,它决定了理论家如何向他所面对的对象提出问题。

“为了从一思想内部去理解它的答复的含义,必须向思想提出包括各种问题的总问题。

这个总问题本身是一个答复,但它回答的不再是它自己的问题,即总问题内部包括的问题,而是时代向思想提出的问题。

只有把由思想家(它的总问题)提出的问题与时代向思想家提出的真实问题进行比较,才可能清楚地看到思想的真正意识形态性质。

”②也就是说,“理论总问题”不仅决定了理论家思考时代问题的思维方式和问题体系,而且也决定了理论家在思考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向时代提出问题。

把握了理论家的理论总问题,也就把握了理论家的思想的总体性质。

因此,阿尔都塞反对对某一独特思想整体的理论性质作单纯的观念史考察,而是主张在与思想整体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的关系中,在意识形态环境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在意识形态环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中,来把握理论家的思想整体的理论性质。

具体到当时的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阿尔都塞主张应当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他当时所处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环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结构,来把握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和总体性质。

在他看来,脱离马克思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时代问题和意识形态环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青年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和总体性质的。

应该说,阿尔都塞的上述看法强调了理论同时代条件、思想运动、社会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破除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抽象的目的论和观念论的研究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合理的。

但由于“一般说来,总问题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它隐藏在思想的深处,在思想的深处起作用,往往需要不顾思想的否认和反抗,才能把总问题从思想深处挖掘出来”。

③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个隐藏在思想深处的“理论总问题”挖掘出来呢?对此,阿尔都塞提出必须抛弃传统的经验认识论,采用“征候阅读法”。

二所谓“征候阅读法”,按照阿尔都塞的解释,就是指“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

④也就是说,单纯停留于理论文本表面的白纸黑字既无法真正读懂理论文本本身,也无法真正把握隐藏在理论文本背后支配理论家理论思考的总问题,必须通过互文式的对比阅读,透过理论家理论文本的表面文字,才能把握其理论思维方式和理论的总问题。

因为“历史的文字并不是一种声音在说话,而是诸结构中某种结构的作用的听不出来、阅读不出来的自我表白”。

⑤阿尔都塞由此把那种拘泥于理论文本表面的白纸黑字的阅读称为“直接的阅读”,并批评这种“直接的阅读”是一种经验主义认识论,其核心是把认识看做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进行抽象,进而占有其本质的结果。

①②③④⑤[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5页。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4页。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6页。

[法]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法]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在阿尔都塞看来,经验主义认识的问题在于把“现实对象”当做“认识对象”,认为现实对象中包含着本质的部分和非本质的部分,进而将认识过程归结为认识主体剥离现实对象中非本质部分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核心部分:其一是“现实”,它由“本质和非本质”两个部分构成,本质的部分包裹在非本质的部分中,需要通过主体的抽象才能将其挖掘出来。

其二是主体的认识活动,由于本质的部分包裹在非本质的部分中,因此主体的认识活动就是运用特殊的手段,如筛选、剥离等,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消除非本质的现实,提炼出本质的过程。

“认识在本来意义上是抽象,也就是说,把现实的本质从包含它的现实中开采出来,从包含它、掩盖它、隐藏它的现实中分离出来。

”①阿尔都塞认为,经验主义认识论不是科学的认识论。

这是因为:第一,经验主义认识论对“本质和非本质”的界定犯了“相互设定”的错误。

经验主义认识论把非本质看做是现实对象可以看得见的外表,而本质则是现实对象中看不见的内核,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

而内核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被非本质的外壳所掩盖和包裹,“本质和非本质”在现实对象中的这种相互设定决定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认识活动的全部过程。

阿尔都塞批评经验主义认识论所谓的“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玩弄差别的文字游戏,因为当经验主义认识论把“本质”当做认识对象时,它就既肯定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之间的不同,认识对象只是现实对象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它又否定这种肯定,因为它不过是把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之间的差别归结为现实对象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简单差别。

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上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判定,从而给了“现实对象”一个新的概念表达,即它的认识存在而已。

基于以上分析,阿尔都塞把经验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总问题归结为“把被理解为现实对象的现实组成部分的认识纳入到这一现实对象的现实结构”。

②第二,经验主义认识论混淆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之间的区别。

阿尔都塞把认识活动看做是“理论实践”,它包括科学的理论实践和非科学的理论实践两种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质的区别,他称之为“认识论的断裂”。

在阿尔都塞看来,理论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不同在于,理论实践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展开的,它所加工的对象并不是外部现实对象或“感觉”,而是作为人类思维产物的一般认识。

“它不‘加工’纯粹的客观‘材料’,也不加工绝对的‘事实’。

相反,它的工作是要通过对由以往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践所确定的意识形态‘事实’的批判,确定它自身的科学事实。

确定它自身的事实,也就是确定它自身的‘理论’,因为科学事实(不是所谓纯粹现象)只是在理论实践过程中才能够被确定。

”③阿尔都塞批评经验主义认识论看不到理论实践的本质特性,进而直接把外部具体实在当做理论认识的对象,从而混淆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之间的区别。

基于以上认识,阿尔都塞以马克思关于正确的科学方法应该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相关论述为论据,具体阐发了他的科学认识论。

他强调,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认识过程和现实发展过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就曾经批评过黑格尔混淆了这种区别。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做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

”④阿尔都塞据此认为,马克思在这里实际上明确指出了所谓认识对象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把认识对象作为思维具体和思维整体生产出来,作为认识对象的思维具体虽然与作为现实对象的实在具体存在联系,但实在具体始终是独立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的,不能把两种不同的具体混淆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