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百老汇的戏剧产业

美国百老汇的戏剧产业

美国百老汇的戏剧产业12级文化产业管理曾伟军1211031001邓春燕1211031004一、百老汇概况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百老汇Broadway原义为宽街,是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中心地带在第42街时代广场附近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百老汇大道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20世纪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剧院达到80家之多“百老汇”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地理概念,指纽约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8家剧院,即“百老汇剧院区”;诞生于百老汇地区的艺术形式,即“百老汇音乐剧”;整个百老汇所蕴含的产业链,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的剧院百老汇的公司和企业主要分为三种:1、剧院经营商:一般拥有或者长期租用剧院,并负责剧院的日常工作等技术方面2、制作商:开发并创作百老汇节目的公司,一方面要负责获取所有的创作作品的法律权利包括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要负责筹集资金,还要监督节目的开发过程以保证节目的成功3、节目经纪商:制作商和剧院经营商之间的中间人百老汇大道每年都吸引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纽约欣赏歌舞剧纽约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都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经济效益:普通席40美元,贵宾席100~150美元;年票房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带动作用:音乐剧产业会带动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行业,曼哈顿地区60%的游客与到百老汇看戏有关二、百老汇的演出百老汇剧院区的观众:1、2004年吸引观众1130万人;2、人数每年上涨3%;3、40%是纽约人,其余为游客;4、性别上,64%的观众是女性剧场特点各剧场规模大小不一,但遵循先演出创作再进行舞台、观众席等功能设计,因此形成非常明显的剧院与举目之间的映射关系每家剧场可容纳500到2000名观众不等,主要上演大成本、大制作的歌舞戏剧舞台布景富丽堂皇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声响、灯光,使得舞台表演变幻莫测表演形式融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剧院与剧目之间的映射关系:某一剧院专以经营某剧而闻名。

这种运作方法其实也是由于音乐剧本身舞台、灯光等制作的复杂性,这些固定的道具布景除了巡回演出之外,一般是不会搬到别的剧院使用的。

由此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百老汇音乐剧运行模式百老汇的演出大部分是音乐剧,剧情完整,演出专业,艺术气息浓厚,中产阶级是消费的主力(1)百老汇剧院区上演的剧目有6大类,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音乐剧、音乐喜剧、话剧、喜剧、舞蹈音乐会和个人秀(2)百老汇每一台歌剧的制作成本相当大,约在1000万美元左右,筹划到制作一般需要两年观众特征:1.年龄偏大2.较为富3.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艺术文化兴趣浓厚著名经典剧目:歌声魅影猫芝加哥悲惨世界……剧情较多地反映了时代特征,或政治色彩强烈三、百老汇音乐剧的商业模式(一)巡演增加演出场次,获得赢利之余,还可以进行市场推广1、百老汇剧院区的所有剧院每年统筹安排旗下演员进行巡演2、巡演剧目以音乐剧为主,一般会在当地的剧院或其他表演场地进行一个“百老汇演出季度”的演出,通常包含4~6场表演3、巡演对于百老汇剧院区而言,不仅仅在于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国际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新观众4、2004年,巡演的票房收入飙升至9.34亿美元,观众达到1820万人次,是有史以来的最理想成绩选择合作城市的标准:人口适当;经济环境好;能支持上座率;城市内有足够大的剧院上演百老汇剧目(按照美国百老汇的经验,2000人以上的剧院才有钱可赚)当地的合作者是否有大局观念——美国百老汇的倪德伦全球娱乐公司高级制作主管Toby Simkin。

对于中国市场,她比较看好上海、杭州和北京,对文化名城沈阳也非常期待同纽约的观众不同,当地观看巡演的观众总是抱有更明确的目的性百老汇剧院区特别就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帮助制作人和演出者更好地消化当地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文化传统,为各地观众献上最好的演出引进剧目的三个标准:①剧的内容和主题能够跨越种族文化界限;②在世界各地巡演广受欢迎;③语言不是特别影响剧目欣赏(二)建立院线,规模运作实现产业化运作,保证经营持续稳定发展百老汇剧院区的38个剧院在财务上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大部分是商业性的剧院1930年成立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League of American Theaters and Producers,Inc.),作为美国商业剧院业的行业协会联盟成员包括百老汇剧院区的所有剧院业主和经营者、制作人、演出者、经理人以及巡回演出的剧团管理者每年,联盟及其成员将百老汇剧院区的剧目推向将近2500万市民的纽约,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百四十余个城市联盟下属的售票中心将所有百老汇剧院区正在和即将上演的剧目的信息聚集起来,通过网站、广告等方式向观众发布,观众可方便地订票、购票。

同时,还为观众准备了演出宣传册、预告片等便于观众选择的其他服务中美合作打造东方百老汇,引入百老汇经典剧目在中国巡演,逐步实现‘本土化’并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剧四、百老汇成功的因素1、大量的需求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后,北部工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激增,带来了文化产业的巨大需求,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高潮开始在东北部的城市化地带兴起,80年代,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上开始陆续出现了一批剧场和音乐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纽约市更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城市,娱乐消费的需求大增,推动了戏剧区更快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战场的爆发,使美国成为安全的天堂,世界各地大量人才和资金涌入美国,纽约成为全美国乃至世界级的娱乐中心,而百老汇戏剧产业也开始繁荣。

2、政府的管理推动了园区的顺利发展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的发展处于自发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起,纽约市政府开始下决心整治戏剧区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在推动戏剧区健康发展和戏剧产业的振兴中起重要作用。

3、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园区创新能力的经久不衰园区已形成了完整的创意产业链,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剧场整修,到演出组织、演员培训、票房推销、宣传活动、纪念品销售等,都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

4、企业融资渠道广,投资风险低百老汇戏剧创作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风险投资、社会赞助、个人捐助、政府拨款、票房收入等,而票房收入的比例较小,风险投资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由于较大的市场压力,百老汇的戏剧产业特别注重满足观众需求。

变化迅速是其戏剧的主要特色,没有太多观念的束缚。

5、法律保护体系完善百老汇戏剧产业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营,其运营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法律。

剧目制作人与演员、乐队、编导都签订详细的演出合同,还要与工会、剧场、保险公司、宣传公司、票房促销公司等签订各种契约。

6、创作主体的多样化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存在,百老汇戏剧产业在创作上始终密切跟踪观众的反映和票房的销售情况,其主题与表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里,不同时期的百老汇戏剧有着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其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的多元化暗相呼应,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和变化的创作思路与艺术形式让百老汇戏剧的生命力长久而坚实。

五、百老汇的经济效益对于近两年纽约市的经济影响, 百老汇联盟(双年度)发行报告“百老汇对于纽约市2006-2007年度经济贡献”中表示其主要原因为百老汇相关开支已高达51亿美元–与1998-1999年度同期35亿美元相比共上升44%. 百老汇更在2006-2007年度, 为纽约市提供将近44.000的全职工作机会.百老汇2006-2007年度为纽约市贡献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旅客开支百老汇经济影响力主要核心来源是来自其它城市的观众, 因为他们会为纽约本地经济带来”新”的收入. 这些收益不仅只是百老汇, 也包括其它旅游相关行业, 比如酒店, 出租车和餐饮业2006-2007年度,总售票的84%是购买自非纽约市居民.百老汇带动旅客的总附属开支为22.3亿美元, 与此同时, 总支付间接开支为9629万美元. 总共百老汇推动旅游计划为本土经济发展增加了30.9亿美元.2、公演支出除上个季度已上演的32场演出, 在2006-2007年度有35场全新制作的演出. 制片人为这35场百老汇演出耗资1861万美元(只包括第一次公演的费用), 以及其它运营新上映和持续演出的费用为7194万美元总和其它间接开支共9054万美元, 其总公演支出为19.8亿美元, 相对2004-2005年度共上升10%. 此外, 上演星期数(总上演星期数)创下历史第二, 高达1,509个星期3、固有收益百老汇为市场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从演员, 导演和制作人到服务生, 出租车司机和商店职员. 在2006-2007年度, 百老汇评估共提供44,000份全职工作. 其演出和剧场直接和间接地聘用了14,000职员, 与此同时, 由于百老汇推动旅游计划, 30,000人曾就业于当地餐饮业, 零售和出租车等百老汇为纽约市贡献了明显的税额收益, 包括公司所得税, 银行印花税, 物业税, 商业租金税和本地不动产税. 除去公司利润税, 百老汇估计为纽约本地税收入邀纳2024万美金.六、给我们的启示良好的消费需求环境,把握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依托曼哈顿地区优越的交通环境和商业、商务、生活氛围戏剧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吸引大量本地及非本地客流百老汇戏剧产业发展带动了纽约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