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优质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数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 1 感受生活情境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再度熟悉概念活动 4 类比脚印特点探究旋转特征活动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 6 我的地盘我作主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 作业布置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
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
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外作业为下节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
2、解说情境,展示转动物体[活动2]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转动物体。
1、要求学生比划所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把物体看作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
问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在运动?时针的指针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分钟绕哪一点运动?时钟呢?风能发动机的风叶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风叶绕哪一点转动?这些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图案中是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转动?活动结论: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时重合的点称为旋转对应点。
[活动3] 逐一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或学生自行举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
学生结合词语积极思考,编成情境。
媒体播放效果,展示转动物体。
学生欣赏。
结合教师
问题,积极思考,逐步探讨出旋转物体的共同特征,学习旋转的一些概念。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事物是否认真。
2、引导学生正确思维3、教师正确表达旋转概念,学生从情境中感知理解。
结合旋转实例,深度熟悉概念。
学生自行举例,说出其中概念。
教师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对概念的感知是否正确,能否正确找出图中的相应名称。
2、注意学生投入堂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举例是否属于旋转范畴。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并能从展示物体中形成“旋转”的表象认识。
让学生比划所观察物体的运动形态,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转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例情境中感知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活动4]1、媒体展示雪地里脚步留下脚印情景。
2、师生共同了解脚印有什么共同特点。
3、类比出旋转后留下一些美丽的图案。
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中心旋转有什么基本特征?探究过程中可设置如下问题:1)△A′B′′是怎样得到的?2)类比脚印特点,△AB与△A′B′′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3)A与A′有什么关系?∠AA′与∠BB′有什么关系?4)动手量一量,实验过程中还有其他相等的量吗?[活动]出示:如图,E是正方形ABD中B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90°的角?[活动6]1、出示一些由易到难的练习。
2、学生积极思考,选择自己能行的加以解
决。
3、大胆发表自己的思考成果。
[活动7]1、布置外思考题:媒体展示相同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出不同的效果,同学们后认真想一想,这究竟是因为什么?2、教师寄语展示情境,学生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脚印特点。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正确理解脚印与旋转后的图形间的隐含联系。
2、学生操作前强调注意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
学生操作过程中,适时指导。
3、对探究出的基本特征正确归纳。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解决问题。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对学困生的适当指导、鼓励。
2、说明结果正确性的理由。
习题出示,学生思考选择题目,加以解决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2、对个别学困生的指导。
3、学生是否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是否正确。
学生后积极思考,力争寻求出答案。
教师结束语。
利用脚印特点的一致性类比引出旋转后同样是一些优美的图形,这一设计诠释了“为什么这一实验探究的结果代表了所有旋转的特征?”一疑问,让学生自行动手去探究、发现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及勇于探究的精神,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练习中总结,在练习中运用提高,在练习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