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张力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2、手术优奌:
• 由于术中不做广泛剥离,损伤小,治疗上 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无张力的 特点,术后基本不痛或痛感轻微。这样就 给术后的恢复等一系列向题带来益处。
• 1).早期恢复病人的自主能力 • 通常把病人术后的进食,下床活动时间, 恢复身体运动及工作称为自主能力。 • 传统疝修补手术后,一般采用3*3原则,即 3天绝对卧床,3周后进行轻度活动,3个月 后恢复轻体力劳动。 • 新术式修补术后,可在3小时下床活动,3 天后可轻度活动,3周后恢复轻体力劳动及 适度有氧活动。
• 3).创伤小,痛感轻,恢复快。 • 该手术切口小,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仅3—4 ㎝,可以不切开外环口,对腹外斜肌腱膜 仅行少许游离,这种相对微创的手术操作, 使病人的痛苦感大大减轻,恢复快。
• 4).安全性高 • 该手术勿需打开疝囊,减少误伤内脏的风 险,不需在深部缝合,避免损伤大血管的 可能。手术可在局麻下完成,对全身干扰 小,人工复合材料有一定的抗感染力,不 会增加切口感染率。
传统术式存在的不足
• 1)都是用病人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 2)Bassini手术无腹横筋膜修补的要求。 3)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用粗丝线强行缝合以 达闭合内环及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这样破 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由于是两种不同组织 间的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 4)传统术式强调联合肌腱的缝合,而实际上真正 的联合肌腱仅见于3%--5%的病例,绝大多数为腹 内斜肌,将肌肉和腱膜有张力的缝合在一起,将 致肌肉的切割与撕裂。
• 为此,许多外科医生试图避免这些不足, 如采用自体筋膜片移植成型作为修补材料 的方法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
4.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提出及推广
• 经多年的实践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 1974年他发明用补片制成圆柱形充填物来进行疝 环充填式腹股沟疝修补及随后1986年他又用补片 缝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张力性缝合,腹股 沟疝的无张力性修补时代真正到来。 1989年Rutkow和Robbins首先开始用网状圆锥材 料及补片开展并推广这种革命性疝环充填式无张 力疝修补术。 • 1997年我国马颂章教授开始推广无张力疝修补术 的理念并推广该手术方法,1999年中华外科学会 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立后,这一工作有了更大进展。 中国外科医生已接受了这个手术的理念和方法。
• 由于成型补片放置于精索后方,同时覆盖 了腹股沟管内环及海氏三角区,通过组织 的粘合作用及成纤维细胞的渗透作用,形 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它加强了 腹横筋膜的强度,不但增强了薄弱区域, 而且充需组织长入,并富有弹性。因此疝 修补要比组织与组织的修补强度大的多。 使腹股沟管后壁更牢固,真正处理了疝复 发所需要的解剖学基础,同时减少直疝与 斜疝的复发率。
• 5).Shouldice法强调腹横筋膜修补,手术要求缝 合在缝合筋膜层、联合肌腱膜层和腹外斜肌腱膜 层,用双层加固技术,即所谓的叠瓦式缝合,其 后壁的修补与加固可谓确实可靠。然而次术式只 适用于腹横筋膜依旧完整的轻症病人,手术技术 的要求也较高,由于术者专业程度及熟横筋膜为一不同密度 的组织层,质地很薄甚至透明,强度差,因此、 利用它作为修补材料是不可靠的。
• 2).并发症少 • 局部痛感轻微,无长期卧床休息,术后3小 时可下床活动,因此术后短期或长期并发 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文献报道其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1%。 • 3).复发率低 • 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为10%--15%,充 填式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在初发疝低于1%, 复发疝低于2%。
• 圆锥形充填物填塞疝环,并四周固定,促 使内环口消失,锥形物填塞内环使疝囊突 入腹腔,此锥形结构在物理学上有一定的 对抗腹压,降低腹压在内环口局部的压力 作用,当腹压增高时,锥形充填物可是腹 腔压力迅速向四周分散,避免局部高压的 形成从而降低了腹股沟疝的复发率。
• 3).在绝大多数复发疝病人中,当再次接受 手术治疗时,医生们较难找到用于再次修 补的组织。 • 4).由于组织的退变,局部胶原纤维的合成 减少和分解增加,抗张力强度减弱,易造 成修补失败和复发,尤其是远期复发。
6.现代疝手术的要求: • 2001年7月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制定了腹股沟疝、股症和腹壁切口疝手术 治疗(草案)提出了现代疝手术的要求: 1)修补手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复发率 低,并发症少。 2)预防在已修补的原发疝区域下的腹股沟底 部再形成疝。
3.疝外科学前辈的辛勤探索及传统手术的不足
• 腹外疝的手术基础是基于对人体局部解剖 及病理状态下相应变化的认识,任何一种 手术都必须考虑到这种解剖学上的病理改 变。针对性越强,手术效果就越好。
•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 手术之一。在16世纪前现代解剖学理论尚 未建立时,腹股沟疝的手术均未在解剖学 的基础上施行。直到16世纪现代解剖学理 论建立后,疝的手术才开始遵循解剖学的 基础。通过众多优秀的外科医生数百年的 努力,直到19世纪末才真正建立了腹股沟 疝的外科治疗。
疝修补手术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 2、疝修补手术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随着对腹股沟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治疗经验的积累, 一些疝修补手术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①修补时尽量保持腹股沟部正常的解剖生理,即尽量缝合 同一层次的结构,保持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②肌肉组织不应与肌腱一起缝合,正常肌肉不会与肌腱或 筋膜牢固结合; ③修补术的缝合不可有张力,良好的组织愈合过程必须有 纤维细胞反应和适当的氧和,用粗丝线将两层组织强行缝 合在一起,可因缺血缺氧导致愈合不佳。因此,现代疝修 补手术的改进要点在于最大限度地不干拢腹股沟区的正常 解剖结构及修补的无张力性。
• 6).修补术留有的大量线结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 机会。 • 总之传统术式存在着一个共同缺陷,即修补部位 的张力向题,把处于正常位置而又不是相同的组 织结构作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除会导致 病人局部不适外,更可怕的是造成局部组织缺血, 胶原分解增加,导致腱膜韧带的即时或延时撕裂, 造成新的缺损,为疝复发创造条件。不复合外科 手术原则。
无张力疝修补术
网塞疝修补手术注意事项
•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型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即以移植 生物合成材料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 • 该手术设计科学、合理,符合腹股沟正常解剖、 生理。与传统手术相比,它不但拓宽了手术适应 症的范围,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 而且复发率低。深受广大临床外科医师喜爱和病 人的欢迎,是未来疝外科发展的方向。 • 该手术被称为是20世纪末划时代的手术,并被喻 为是20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 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 有平片修补术 • 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四百多年来疝外科的历史总结: 1、于腹股沟区的解剖理论,是目前疝外科 修补手术的基石。
• • • •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腹股沟区没有横纹肌纤维的支持。 2.腹股沟区的腹外斜肌无外科价值。 3.无横纹肌纤维支持,以及精索和股血管通过该 区使之成为腹壁的薄弱区。 • 4.腹横筋膜在承受腹内压时是完整精密的。 • 5.耻骨肌孔是深层的薄弱区,该区仅一层腹横筋 膜抵抗腹腔内压力。因此,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 和腹横筋膜的缺损被认为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
5、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理论基础: • 1)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 根本原因,以往的疝修补术没有建立在修 复腹横筋膜的基础上、不符合现代解剖学 原理,而且效果较差。 2)经典疝修补手术除Shouldice术式是真正 的疝修补术外,其余大都是非生理性的修 补手术。有着缝合张力过高、恢复慢、术 后并发症多和高复发率等缺点。
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
• 1.手术特奌: 1)该手术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正常腹股沟 管的解剖、生理,修补是无张力修补。 2)手术简单、快速。
• 长期以来外科医生被传统的观念所影响, 认为必须解剖及分清腹股沟内的每一解剖 结构,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仅需最小 范围地来处理精索及邻近组织,减少了大 量的组织解剖及分离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