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脂代谢

糖脂代谢

糖酵解中最关键的酶(限速酶), 是一个变构酶,受变构调节
变构抑制剂: ATP、柠檬酸
变构激活剂:
AMP、ADP、F-2,6-2P
PFK最强的激活剂
F-2,6-2P
3. 丙酮酸激酶(PK)
变构酶 激活剂 F-1,6-2P
抑制剂
ATP、Ala
当细胞内 ATP↑Ala↑
PFK-1
PK
F-1,6- 2P↓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ATP的情况
胞液阶段: 2ATP + 2NADH=2+3or5=5~7ATP 线粒体阶段: 2[NADH + (3NADH+FADH 2+ GTP)]=2(12.5)=25ATP
总计=30~32ATP
糖酵解 丙酮酸氧化脱羧 三羧酸循环
将所有与能 量有关的步 骤总结
方式: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三、糖代谢的概括 血糖(blood suger):指血中的葡萄糖 (血中的单糖,主要指葡萄糖) 血糖浓度: 恒定的意义: 来源与去路: 正常值3.9-6.1 mmol/L 保证脑组织的能量供应
饱食、空腹、饥饿 不同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食 物 糖 消化,
吸收 糖原分解
氧化 分解 糖原合成
(Embden-Meyerhof Pathway EMP)
糖酵解途径
在缺氧情况下,G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成乳酸的 过程。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反应部位: 胞液(胞浆)
反应流程:
10步
磷酸果糖激酶-1
己糖激酶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甘油 酸激酶
F-1,6-2P
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激酶
⑷ 产能的方式、数量、部位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数量:
从G开始
从Gn开始
2×2-2= 2ATP
2×2-1= 3ATP
⑸ 终产物:乳酸
磷酸果糖激酶-1
己糖激酶
磷 酸 二 羟 丙 酮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Gn
G- 1- P
3-磷酸甘油醛
底物水平磷酸化一次
产生1 GTP≈1 ATP
3. ATP的情况
方式: 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数目:
3 NADH+FADH2+ATP= 2.53+1.51+1=10ATP
**1分子乙酰CoA经TCAC彻底氧化:
产生10 分子ATP 1分子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多少ATP?
**线粒体中1分子NADH,FADH2与ATP关系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化教研室 龙 苏
广义的新陈代谢:物质的消化、吸收,在细 胞内的化学变化和代谢产物的排泄等等。
狭义的新陈代谢(中间代谢):指物质吸收 到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 有严格顺序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糖原合成途径 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glucokinase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3.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生成
* 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 糖供体。
焦磷酸
ΔG°(−33.5 KJ/mol)
活性底物(原料)
糖原合成
UDPG
DNA 合成
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硫辛酸( L HSCoA
FAD, NAD+
S
)
S
含有VB1、VB2、VPP、硫辛酸、泛酸
12
24
24
柔 软 长 臂
(三)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C)
Hans Krebs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CO2 + H2O
肝糖原
糖异生
血 糖
肝(肌)糖原 其它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3.9-6.1 mmol/L
非糖物质 肝Gn:90-100g
脂肪、氨基酸 肌Gn: 200-400g
四、本章内容 无氧分解 糖的分解代谢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第 二 节
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糖酵解:(glycolysis)
二、糖酵解的调节
关键酶(限速酶)

整条通路中活性最低的酶
常常催化单向反应(不可逆) 受多种效应剂调节
1. 己糖激酶 HK
种类
Ⅰ Ⅱ Ⅲ HK
Ⅳ GK
分布
专一性 Km(mmol/L) 产物G-6-P
各组织
不高(各种己糖) 0.1 抑制

高(G) 10 无
2. 磷酸果糖激酶-1 ( PFK-1)
一、糖的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
作为人体主要碳源
重要组成成分
磷酸戊糖途径
淀粉(少量二糖 蔗糖、乳糖)
小肠 胰淀粉酶 (作用-1,4糖苷键) 小肠粘膜细胞刷状缘 各种酶如麦芽糖酶、-糊精酶、蔗糖酶、乳糖酶
线性和分支的寡糖(极限糊精)
二、 消 化 吸 收
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小肠上段吸收 通过门静脉
肝脏
合成肝糖原 通过肝静脉进入体循环 血中的单糖
从乙酰CoA与草酰 乙酸缩合形成含有3 个羧基的柠檬酸开 始,通过一系列代 谢反应,乙酰基彻 底氧化,草酰乙酸 得以再生的过程
反应过程
共有8步反应
单向反应 NADH
脱氢、脱 羧、单向
FADH2 NADH NADH
底物水平 磷酸化
琥珀酰CoA
琥珀酸
细胞内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1,3-二磷酸甘油酸
E2
-ATP
F-1, 6-2P 3-磷酸甘油醛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NAD+ NADH+H+
糖 酵 解 的 代 谢 途 径
E3: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ATP
乳 酸
NAD+ NADH+H+ +ATP E3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 酮 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
辅基FAD TCA中唯一在内膜上
二、 TCAC 小结
1. 反应部位:
2. TCAC每循环一次
脱羧二次
产生2 CO2 产生3 NADH+1 FADH2
脱氢四次
数目:1分子G彻底分解产生30或32分子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O2 6H2O+6CO2+686Kcal(30或32ATP)
糖酵解 反应部位 对氧需求
有氧氧化
终产物
数目
ATP
方式
关键酶 生理意义
五、巴士德效应(Pasteur effect)
概念:
指糖的有氧氧化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
第 四 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磷酸甘油 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 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 三 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丙酮酸 乳酸
概念:
体内G或Gn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成CO2、
H2O的过程。
总反应式:
C6H12O6+6O2 6H2O+6CO2+686Kcal(30或32ATP)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
糖原(glycogen)
糖原分子中的两种连接键
占 7%
占93%
一、糖原合成(glycogenesis)
1. 概念: 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2. 主要器官: 肝、肌
3. 反应部位: 胞液
4.反应过程: 包括G数目增加、分支点增加 5. 关键酶: 糖原合酶 6.G活性形式(G供体):UDPG
PK ↓
F-6-P↑、G-6-P↑
HK↓
糖酵解↓
三、糖酵解生理意义
1.机体缺氧下快速供能主要方式
2.某些正常组织获能方式
(红细胞、视网膜等)
四、糖酵解小结
⑴ ⑵ ⑶ 反应部位 对氧的需求: 三个不可逆反应,三个关键酶
ATP ADP
己糖激酶 ATP ADP
G
G-6-P
F-6-P
PEP
磷酸果糖激酶-1
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酵解途径 丙酮酸氧化脱羧 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胞液途径
线粒体途径
丙酮酸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
乙酰CoA
(三)TCA和氧化磷酸化
(二)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总反应式: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HSCoA
NAD+
酶 E1:丙酮酸脱氢酶
辅酶 TPP
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
糖原的合成
UDP
糖原n 糖原n+1
糖原合酶
UDPG
PPi G-1-P
UTP
G-6-P
己糖(葡萄糖)激酶
G
二、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1.
概念: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2. 反应部位:胞液
3. 反应过程:包括G数目减少、分支点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