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兰词解

纳兰词解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意思是不怕严寒而为你送去温暖。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分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

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

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辑评一、余在春《清词百首》:‚作者自己只活到三十二岁,可是,他的妻子比他还早死几年。

他有许多题名是悼念亡妻的词。

着一首虽没有题名,看起来也是悼亡的作品,而且是最动人感人的。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这首《蝶恋花》是容若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到论者和选家的重视。

词上阕因月起兴,以月为喻,回忆当初夫妇间短暂而幸福的爱情生活,则曰‘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真是深情人作深情语。

下阕借帘间燕子,花丛双蝶来寄托哀思,设想亡妻孤魂独处的情景,则曰:‘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人去双飞蝶’,这又是伤心人作伤心语。

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称它为传世的名篇,是当之无愧的。

‛(1988年远流出版公司)三、吴世昌《词林新话》:‚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此亦悼亡词。

‘昔’即‘夕’字,见《左传》。

‛(1991年北京出版社)四,钱仲联《清词三百首》:‚四首是悼亡之作。

性德原配卢氏,乃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成婚,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

继室官氏。

这当是悼念卢氏。

第一首首句,以后作者《沁园春》小序,点明悼念亡妻。

其余秋坟鬼唱,化蝶双栖,斑骓无寻,梦成今古,暗香飘尽,惜花人去等,都是死别之词。

缠绵悱恻,哀怨凄厉,诚如杨芳灿所云‘思幽近鬼’(《饮水词序》语)者,谭献《箧中词》评曰:‘势纵语咽,凄淡无聊,延巳(冯延巳)、六一(欧阳修)而后,仅见湘真(陈子龙)。

’‛(1992年岳麓书社)五、赵秀亭《纳兰丛话》(续):‚《饮水》短制如《蝶恋花》诸阕,颇近欧柳,清雅过之而蕴藉不及。

‛(1998年第4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作品赏析纳兰性德仅活到三十一岁,这位才华绝代的人物,来到世间不过‚惊鸿一瞥‛,留下的雪泥鸿爪便是那《饮水词》。

读他的词,你会感受其中有那么个饱含挚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动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萦回,且听这首《蝶恋花》吧:‚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

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

唐人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类。

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

他高声叹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

‛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

‚环‛似满月,‚玦‛似缺月。

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见。

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浓。

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

此时,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身居‚华林‛而独被‚悲凉之雾‛。

当了康熙的侍卫,却深以为苦,‚惴惴有临履之忧‛。

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欢‚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他爱书,爱友朋之乐,还很钟爱他的闺中伴侣。

《饮水词》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的姿影般明丽、娇嫩,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般曼妙、清新,它记录了词人的初欢,描绘了他的少年行乐图。

可惜这段时间很短促,大约才结婚两、三年后他就赋‚悼亡‛了。

我们看到他在一首《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哦,原来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于一般。

他们夫妻间只有‚几年恩爱‛,又还有别离,早知如此,真不该离别:‚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围月?‛他在词中常这么叹息。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下半阙拉回到现实:室在人亡,双燕依然,一片凄清。

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就有一只小燕子来陪伴。

如今一双燕子出现在纳兰性德的帘钩上,只有它们那儿娇小、轻盈才能够‚软踏‛,这‚软‛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语;它们在说什么?是说当年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事儿吧?于是我们从那‚说‛字里随之想象出此间曾有过的旖旎柔情的梦幻中的画面来了,随即,又都消逝了。

眼前只有这帘间燕子。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一结是那样沉挚,又是纳兰性德式的爱情的表现。

他是不甘心这样凄凉到底的,他又梦想起来了。

‚唱罢秋坟‛出自李贺诗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语。

‚鲍家诗‛似乎指的就是鲍照的《蒿里吟》这类挽歌。

纳兰性德说:‚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悲哀还不得解脱,我只有明春到此来认一认,花丛中可有一双栖香正稳的蝴蝶。

‛为什么要‚认取‛呢?想必是旧时曾见过的了。

于是我们从他自己描绘的年少风光里,看到了这样的镜头:‚露下庭柯蝉响歇,沙碧如烟、烟里玲珑月。

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

‛这不就是那难得的‚一昔如环‛的花月良宵吗?在他心上萤飞蝶舞,时时闪过,他所以要时时去寻觅,以重温旧梦。

但这样的解释似嫌不足。

我们反复吟咏全篇,感到其中热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贯到底的。

‚最怜‛——‚不辞‛——‚认取‛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响‛,力量很大。

应该容许他的想象继续飞腾起来,应该换一种理解:对着秋坟,他痴心地发愿‚眼泪已流尽,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一双蝴蝶,到来年,春光如海万花丛中有对双栖蝶,这就是我们俩——永远地摆脱悲哀,永远地相依在一起——请旁人来‘认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娇憨情态的少女,他们相恋的时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纪念。

他感到那时候他自己也很纯洁无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后来他便陷进许多烦恼中去了,所以他对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这段美好时光无限依恋,格外追想。

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缘由也在此。

纳兰性德词中有一个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爱情得到永生。

青年词人是非常执着于这一理想并且热烈地赞颂它的。

《蝶恋花》可为范例。

故而我们读他这篇词后,会感到于凄惋中还燃着一种象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然是消沉。

他的同时代词人陈维崧评他的词曰:‚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但我以为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纳兰性德的词,几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纳兰性德词善设色点染,此篇先以素谈之色为主,只见青白的月色,又见帘前的双燕,最后却让我们看见那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采绚烂的特写,映衬之下,分外地美。

即令‚悼亡‛,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这恐怕也是他的特点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