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2018最新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2018最新

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分厂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6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3.7风险点;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设备、以及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组合。

4.职责:4.1 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4.2 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 各部门确保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5.1成立评价组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消防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和表格。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

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各部门应成立以经理(部长)为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各单位也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5.2 风险评价管控机构成员名单,如下图;5.2 评价依据风险管控组组长风险管控组副组长仓管销售生产供应安全财务 风险管控成员名单名 称 姓 名 备注 组长 张科 公司法人代表 副组长张恩波安全总监成 员董其铭 韩振刚 王士文仇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按地理区域或部门;——按装置、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5.4 选择危害识别方法。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5.5 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 包括;●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臵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在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包括:——火灾和爆炸——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臵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的腐蚀;——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漏、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等)。

5.6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a)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公司形象的影响;b)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d)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编写报告。

5.7 风险控制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的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进方案,报公司审查。

5.7.1 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a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控制风险的措施。

b)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5.7.2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各单位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风险控制措施;a )可行性、可靠性;b )先进性、安全性;c)经济合理性;d)技术保证和服务。

5.8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要不间断地使用危害识别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根据不同活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如下表所示:作业频率方法日常作业活动、工作步骤、作业过程、不间断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条件危险评价(LEC)工艺过程、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不间断进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新建、扩建、改建及其它变更特定时间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c)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d)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和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

6. 评价准则6.1 采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进行,R=L.S6.2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本厂形象5 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50主要装置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内影响4 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能力>30主要装置停工、或设备部分停工企业内严重污染行业内、省内3 不符合本厂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6-10级工伤>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本厂范围内中等污染本地区影响2不符合本厂的安全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装置范围污染本厂及周边范围设备拆除工作危害分析(JHA)关键生产装置、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操作程序、规定停工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没有受损6.3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检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5 每天、经常发生、几乎每次作业发生从不按标准检查没有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证资格)无任何措施、或有措施从未使用4 每月发生很少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单一、走马观花有,但不完善但只是偶尔执行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3 每季度发生经常不按标准检查、经常手段一般有,比较完善,但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防范控制措施比较有效、全面、充分,但经常没有效使用2 曾经发生偶尔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较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 从未发生严格按检查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而且严格执行标准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

6.4风险评估表6.5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风险度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