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航简介

南航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重点实验室定位是面向国家航空航天等战略需求,以先进飞行器为主要载体,针对结构动力学与控制、轻质结构强度和结构智能化等问题,以力学与控制、信息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特色,发展机械结构强度和振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我国先进飞行器,以及复杂机械系统的研究水平。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结构力学与控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机构,并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

光纤传感测试技术一直是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和专利。

近年来本实验室不仅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航产学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还分别与德国宇航院、印度宇航院、加拿大航空航天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光纤智能传感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单位,南航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教授为实验室的创建者和第一任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教授。

实验室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研究方向是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关键技术和新概念,相关材料和元件的制备与集成技术。

主要内容是飞行器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减振降噪、新型自适应机翼和旋翼结构、传感驱动元件和集成方法,上述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适当的实用技术开发。

“九五”期间,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实验室针对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的研究代表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在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了很好的综合基础。

梁大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6-1986.4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其间从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1986.4-1992.4在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系任教,从事力学教学及实验室工作。

1995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教授,从事光纤传感技术与机敏结构的研究。

多年来一直从事光纤传感系统及智能复合材料结构自诊断的研究。

负责的两项航空科学基金,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其中三项已按时结题),并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相关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2003年获国防科工委授予的“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硕士、博士”荣誉称号。

曾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博士学位,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与仪器仪表学会会员。

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航天SAST基金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并已申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在南航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智能化测试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

在航天领域主要研究针对柔性充气结构、多关节柔性机械臂、大型空间可展天线、高功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聚光器和遮光罩等的结构健康监测、在轨运行多物理场参量监测集成、结构变形与形态实时监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