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二)课程任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是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 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创业观, 促使大学 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 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 能力。
模块
专题
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模块一: 职业规划篇
专题一: 就业形势
我国以及辽宁省就业形势
2学时
(共2学时)
分析
专题二: 职业基础 (共4学时)
问题一:职业基础知识及职业
素质
2学时
问题二:
双证书制度
2学时
专题三: 自我认知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一:
自我认知的方法
4学时
小组讨论:自我 认知(随堂不占 学时)
(共6学时)
问题二:
记、
企业经营管理
期末复习
2学时
总计
36学时
六、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模块一:职业规划篇
专题一:就业形势
•教学目标 本专题通过教学, 要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 重点理解辽宁省 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 的影响,同时掌握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基本途径, 帮助学生做好求职 择业的心理准备。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 分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 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 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 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 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介绍就业形势, 讲解就业 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 掌握就业政策, 学会依法维护劳 动权益。
4、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途径。市场导向型就业;政策促进型就业;订单培 养型就业;自主创业型就业。
◆课后思考题:
1、目前形势下我省的重点就业政策有哪些? 专题二:职业基础
问题一:职业基础知识及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 了解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内涵,为学生熟悉“双证制”打下基础,掌 握职业分析的基本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和 意义,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时分配:36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简称《就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 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通知》(辽政办发【2009】34号)、《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 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通 知》(辽教办发【2010】78号)等有关文件和法规精神,结合我省高职高专院 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际,制定本教学大纲。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 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 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 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 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 较为清晰地认 识自己的特性, 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 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 掌握基本 的高校毕业生市场、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 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 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能力, 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 生 涯决策能力, 求职能力、创业的基本能力等, 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 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趣认知
职业性格、 能力、 兴
专题四: 职业规划
问题一:
职业决策
4学时
(共4学时)
问题二:
职业规划制定和实施
问题一 :
就业信息的获取
2学时:无领导 小组讨论(模拟 小组演练)
专题五: 求职应聘 (共8学时)
问题二:
求职材料的准备
6学时
模块二: 就业指导篇
问题三:
求职技巧与准备
专题六: 就业权益
问题一: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
4学时
(共6学时)
问题二:
就业权益保护
专题七: 就业适应 (共2学时)
职业适应与发展
2学时
2学时 角色扮演:我未 来的职业
专题八: 创业准备
创业环境分析、 创业素质、 创
2学时
2学时
模块三: 创业教育篇
(共2学时) 专题九: 创业实务
业知识准备
项目选择及评价、 企业注册登
(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认知:职业与职位;职业与行业;职业与专业。
2、职业素质:职业基本素质;高职高专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和 就业能力。
◆课后思考题:
1、职业和职位的区别?
2、基本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 问题二:双证书制度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 理解职业资格 证书的重要意义, 树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意识, 增强提高职业能力 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
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特征分析;新形 势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趋势。
2、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12年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 析;辽宁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3、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 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 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 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模块及学时安排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积极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 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主动培养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规范意识,自 愿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