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资源基本概念的辨析

智力资源基本概念的辨析

2006年第12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6No 112收稿日期:2006-03-13文章编号:1000-7695(2006)12-0034-03智力资源基本概念的辨析杜一平1,王 前1,许迎军2(11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2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摘要:适应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并行的经济形态转型和社会发展节奏,智力资源己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

掌握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分析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关系,有助于从战略视角深刻认识和科学评估智力资源管理效能。

关键词:知识经济;智力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步动力是知识力量物化的产物,智力和知本将取代权力和资本[1]。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附加工的次数增多和程度加深,物化到实物中的智力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智力资源日益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曾预言,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暴露出知识与财富的内在联系,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来源于智力劳动”[2]。

智力资源为21世纪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深入分析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关系,对提高智力资源管理效能和从战略视角科学地评估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着重要价值。

1 智力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在经济学中,“资源”泛指创造社会财富且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形式的集合。

对智力资源基本概念的分析,可从狭义和广义即从智力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切入。

111 智力资源的内涵从智力资源的内涵上理解,智力资源既包括知识、信息、图书、资料等理论性资源以及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艺术等人的能力的智力本身这一无形资源,又包括机器、设备和工具等智力物化产品以及携带创新智力的人这一有形资源。

对智力资源的这种理解方式涵盖二个层面:一方面,人作为“智力”生产与再加工的母体,是最富活力、最具有特殊意义的智力资源载体,但它不是智力资源的唯一载体。

“智力”还可以用文字记录、音像表达和技能物化等,各种专利技术、设计图纸、实验结果和其它理论成果等,也是智力资源的载体,蕴含有智力及其智力的各种物化形式的“硬件”和“软件”是一种具有客体性特征的潜能性智力资源;另一方面,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原创智能的拥有者———人才的参与,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指出,智力成果及智力载体的核心和主体的人才资源是“智力和经验高于一般人”[2]的人,携带了极高智力的人才所具有的能力组合达到最佳状态,在实时环境的有机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更高层次的智力创新成份等构成的斡件(mediat ory -ware )和活件(live ware ),是一种主体性特征的调解性智力资源。

由此可见,智力资源是“硬件”、“软件”、“活件”、“斡件”的本身和它们之间的有机组合,更确切地说,智力资源是以这些“硬件”、“软件”、“斡件”和“活件”为载体的“脑件(brain ware )”。

但在智力资源管理效能战略评估过程中,还需将智力资源的概念扩展到广义的智力资源范畴。

112 智力资源的外延从智力资源的外延上分析,智力资源是企业、事业、部队、机关、研究与开发(R&D )机构等组织,开发创造知识和挖掘利用物质的科技团队和管理群体。

对于资源,因学科属性和目的功用不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按其性能作用的特点,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按其利用限度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按其资源根本属性差别,还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力资源的外延主要涉及特殊的软资源、可再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范畴。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智力资源在强化组织学习能力、激发组织创新意识、协调组织人员关系以及培育组织和谐文化中,成为一种十分令人关注的新型资源形态,凸现其在知识经济增长的特殊功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

人类通过智力作业形成管理艺术、知识信息、组织形态、法律政策以及道德观念等非实物形态,并将此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物形态之中。

2 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关系对智力资源管理效能进行战略测度和整体评价,还需要明确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物力杜一平等: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资源、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

211 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智力资源是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组合,是递增式、再生型,而自然资源是有形的,是递减式、消耗型。

智力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长期受益的宝库,智力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累增,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重要经验的吸取、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规律的把握等理论性智力资源,一方面,可使其拥有者创造出新的智力成果,获取经济上的收益,或者获得某一具体的操作规范而适应某项工作取得收入,或指导个人的行为,使其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其拥有者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得到别人的尊重,体现马斯洛的不同层次需求。

自然资源是在已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利用的自然物质,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物质与能量的集合体,它与人类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密切相关,是一种既具有物质性、同时又具有相应功能性和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用一点就少一点。

例如,根据测算全世界森林资源最多可采30年,石油资源可采储量的资源寿命约为50-100年;铁、锰、铬、铜、铅、锌、硫、磷、钾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使用年限也不超过50年。

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自然资源与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例如,在自然经济时期,开发的资源多属初级加工品,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然而然的”的“天然的”资源的获取,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以至于“开采”这个概念长期以来直接地与自然资源联系起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人们占有和利用的资源总量中,自然资源的份量会随着智力资源分量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自然资源经过一次性投入,就可以有获取,但是,长期的自然资源开发已经引发了事关全球的生态问题。

智力资源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水、矿、油等自然资源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对智力资源的投资为多次性或连续的,其开发是动态发展着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

在20世纪,一项科技发明需要花费70到80年的开发应用时间,发明人于有生之年往往看不到自己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人的智慧创造被当场给予科学评价的极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创造欲,鉴于此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智力资源看作是可以永久开发利用的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力经济的出现,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从科技发明到生产应用的平均周期缩短到只有几年的时间,发明者可以目睹自己的智慧创造所带来的回报。

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深刻认识,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212 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目前人们最常见到而常常难以区别使用的两个概念。

将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对于深度研究和战略评估智力资源管理效能很有必要。

以人口为自然基础的人力资源,特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工作能力的人,它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构成的,为某一地区人口所具有的总体劳动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文化精神面貌)的总称[3]。

人力资源包含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规定性。

评价人力资源禀赋的优劣,不仅要看人力资源数量,更要看人力资源的质量,即劳动者身体素质、文化科技水平和其它精神存量等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主要强调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人力条件与资源开发,特别是落后地区和新开发地区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条件和人力资源开发。

在智力经济条件下,即使在上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也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质量。

而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力资源不但把它与有基本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区别开来,而且也明确了它与智力经济的关系,即智力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智力资源,而不是人力资源。

213 智力资源与文化资源智力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资源又是智力资源产生与发挥作用的背景或环境。

文化首先构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和依理而变”[4]。

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差异,观念、信仰、制度、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方向和心理性格等不同,形成了具有相似文化特征或文化要素的地理单元。

从广义上理解,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个方面,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

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前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起着潜在的基础性作用,而后者起到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文化产业化及文化要素在地方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树立地方文化形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己成为智力经济的一个模式。

智力经济的第一生产要素是智力资源,发展智力经济,既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利用,更要注重智力资源的开发,二者不能等同。

历史地看,由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不同步,一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会出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经济落后,这不仅有文化创新不够的原因,而且也有文化与科技发展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更深层原因是智力资源中的思维模式差异所致。

214 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5]物力资源是指自然形成的蕴藏在客观世界中的原始物体,为可以提供物力生产力的来源,大自然先天形成的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物力资源的开发是对处于原始状态有形物体(如矿物、水力、土地等)的首次开发的结果。

智力资源则是人类经过自身脑力劳动及一系列加工后所形成的具有创造力的可再生资源,由人类自身脑力活动而后天形成的,它本身就是人类智力作用综合集成加工成果,是人类可以不断再生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是多次智力作用的深度开发的结果。

物力资源经历了“规模取胜”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利润取胜”的工业经济时代,智力资源适逢“智本取胜”的智力经济时期,物力资源对智力资源呈递推关系,从效率标准上,前者是物质资源的生产力,后者是智能资源的生产力。

这两种资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

53杜一平等: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位于简单技术工具和初级经济水平生产规模的物力资源,所呈现功能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物力密集型产业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物力资源时期主要生产要素是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其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产量的增多和产速的加快,在经济原理中表现为“周期性”,物质相对稀缺,收益递减,按劳分配。

位于智力创新系统和优化经济水平生产规模的智力资源,所展示功能主要依靠技术智本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

相关主题